岭南版美术第8册8课:
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以“装饰画”为创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来自生活的艺术造型变化。在之前的第二单元中,孩子们尝试了对实物对象以观察角度、造型变化、添加想象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想像能力、表现创造能力。为本课装饰画面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变化和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同时学生出现了视觉角度选择上的困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抽象与具象矛盾碰撞的过渡期,我选择迎合学生的心态历程,主要将本课分为三部分进行:通过激趣引导,写生为装饰画的方法与练习讲解,经典优秀作品欣析。
二、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一学龄儿童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本着《变写生画为装饰画》课中,提高学生装饰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与技能:了解装饰画面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变化方法,表现出景物的装饰化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现实事物与装饰画的区别,了解装饰画对现实形态进行艺术加工、变化的方法;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装饰画色彩、构图、形态的美感;通过展示和评价中体验装饰画浓郁的装饰风格,感受装饰画艺术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周围生活环境中发现景物的美感,以个性化手法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写生对象的装饰化表现。
2、难点:以装饰画的手法对写生对象进行外形和色彩概括、提炼、夸张、组合、抽象等表现方法。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课件资源,以书的复杂定义为导入,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2、以装饰画的手法对写生对象进行外形和色彩概括、提炼、夸张、组合、抽象等表现方法的分析教学。
3、师生相互交流在本科学习中的困惑和收获,达到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的创意火花,拓宽创作思路。
六、课前准备和课时:
1、本课教学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欣赏教学,第二课时学生创作
老师从旁指导并进行展示与评价。
2、准备好课堂展示课件,大量图片以及导入字条等。
3、随着课堂的发展,准备一些激励学生的小奖励。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定义导入 1、出示关于书的复杂定义。2、抛出提问:请以老师给出的定义猜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3、猜出谜底,引出概括的意思,板书课题:冬日的乐趣 仔细想想谜语的答案 通过定义书,创设概括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感受装饰之美欣赏写生画的变化过程 1、对比欣赏:写生花卉到装饰花卉的变化。2、感受装饰变化之美。 欣赏不同的写生画作的装饰画变形激发想象,发现生活中的物象的概括化表现。 通过对比欣赏,体会不同物象的装饰艺术美。
展示魔术欣赏优秀作品 1、以变魔术的形式示范装饰变形创意。2、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借鉴优秀作品中的画面组织关系。 注意观察老师的示范,欣赏优秀的作品感受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激发创作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欣赏,拓宽创作视野,激发创作热情。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运用泡泡泥,大胆创作物象的抽象化表现。构图大胆,色彩明丽。3、构成丰富,主次分明。 创作表现不同物象的概括化抽象化表现并丰富动态和场景。 多种形式感受绘画乐趣。
作品展示评价 作业评价点:①色彩是否鲜明②画面是否生动有趣③构图是否大胆有想象 相互评价作品,感受在本节课学习中的得失。 体会收获和缺失,继续努力。
课堂教学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用发现的眼光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回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装饰之美。 总结与延伸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我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调动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学生能了解装饰画物象基本特征突出,感受其简洁、明快、浪漫的美感效果。初步掌握了写生画变装饰画的方法与要点,体验了线描形式、装饰风格、黑白层次、画面处理等不同特征表现,启迪了创作思维。我也尝试把培训学习到的一些方法、策略运用到课堂中,如夸张方法在绘画时的运用,学生对各种颜色的认识,对不同素材的掌握运用情况我都进行细致观察,发觉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落后,学生对形和色认识理解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孩子都是灵动百变的,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美好想象和创造,这就要求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积极有趣的课程吸引他们更好的互动学习。
学生作品展示
“装饰化”的特点
概括
夸张
变形
提炼
步骤:
构思
构图
色彩搭配
(示范素材展示)
标题:变写生画为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