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T8联盟·压轴卷(一)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T8联盟·压轴卷(一)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09:24:04

文档简介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联盟!压轴卷"一#
&'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双向细目表
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中心%材料并未涉及中枢权力的变
题号
$ ( ) % * + , ' - $.
化& 项错误%
2
答案
/ 0 0 1 / 1 0 2 0 /
#答案$
+3 1
题号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表明&洋务派在创办官
$$ $( $) $% $* $+
答案 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时
&为了争取社会信誉&在企业经
2 2 2 0 1 1
营上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重视按时发放股息&盈利收
#答案$
$3 /
到了一定的成效并公布于众&说明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材料表明
展&故 项正确% 世纪 年代&洋务派主张求强以求
1 $- ,.
春秋战国时代&赏赐土地制度使一部分立功的贵族'官
富为先& 项错误%商人商股权益由股权和契约决定&商
0
僚'军士成为地主&受赐者对得到的土地有所有权并且可
人商股获利增多不等同于商人商股权益扩大& 项错误%
2
以世袭&故 项正确%魏国名将吴起不是诸侯国君& 项
/ 1 通过公开集股活动&商人资本在官督商办的企业里占有
错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这种赏赐土地制度源于西周
了相当大的比重&随之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管理上
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制度&但又不同于分封制度& 项错误%
0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官商争夺经营权的矛盾& 项错误%
/
材料中的土地制度来源于赏赐而非买卖& 项错误%
2
#答案$
,3 0
#答案$
(3 0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根据(必须改变传统的重农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东汉王朝的统治 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包括废除厘金'开垦荒地'保
集团的核心人物&多出身于豪强地主%其实行的各项政 护专利'奖励科学发明)以及企业均(宜纵民为之)&体现
策&不再像西汉那样抑商&土地买卖与脱离户籍之民日益 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要求&故 项正
0
增多&有利于豪强大地主势力的膨胀及其田庄大土地经 确%维新派超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项错误%
1
营方式的发展&由此出现材料所述的(收租)(制盐)&故 '
1 维新派力主维新变法&反对暴力革命&也不反对清政府的
项错误& 项正确%东汉时期&由于豪强地主的发展&田
2 0 统治& 项错误% 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
2 /
庄经济的兴起&许多佃农逐步变成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
#答案$
'3 2
丧失了人身自由& 项错误%
/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表明&武汉会战前夕武
#答案$
)3 0 汉举办了抗战扩大宣传周&宣传周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表 动员了武汉民众的抗日热情&故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
2
明&经学在魏晋南北朝备受冷落&儒学面临危机&说明价 一战线于 年 月即已建立& 项错误%武汉会战的
$-), - 1
值取向深受时代变化的影响&故 项错误& 项正确%材
2 0 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战防御阶段的结束&中国抗战随即进
料并未涉及社会阶层流动情况& 项错误%汉武帝以后&
1 入相持阶段&抗战形势仍很严峻&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
0
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社会主流思想地位& 项错误%
/ 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即已兴起& 项错误%
/
#答案$
%3 1
#答案$
-3 0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与文化中心的南移%材料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材料表明各民主党派及
表明&宋代东南地区在文化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 民主人士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领导
的人才&反映出东南地区文化氛围浓厚&故 项正确%北
1 地位&并接受中共在新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
宋之前经济重心南移即已出现&而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 位&故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当时是指
0
文化中心的南移&文化中心南移趋势在宋代之前即已开 由农村转向城市'接管城市&材料并未提及& 项错误%
1
始出现& 项错误% 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依据不足%
0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 项错
2
材料涉及的人物均是文化名人&并未提及政坛人物分布 误%(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说明各民
情况& 项错误%
/ 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加国家管理的政治参与权&而非决
#答案$ 策权& 项错误%
*3 /
/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中心反映明 #答案$
$.3 /
朝时期君臣关系的冷酷性暴露无遗&说明明代皇帝(家天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年中共十四大确
$--(
下)的色彩十分浓重&导致皇权膨胀&任意奴视臣僚&故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此后在社会主义市
/
项正确% 项不符合材料中心&也不符合史实% 项符合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程中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 0
历史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 $ %
! ! ! ! !

的发展&使所有制结构从 年以前的单一公有制&逐 ' 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项属于现实主义
$-,' 1 2 /
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 文学的特征%
面&因此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 项正确%改革开放新 #答案$
/ $*3 1
时期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对内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促使西欧
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举& 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 迅速复兴& 项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史实%美苏两极格
1 0
直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项观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 局正式形成于 世纪 年代& 项错误% 年 月&
0 (. *. 2 $-%, )
虽在不断发展&但并未发挥主导作用& 项错误%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开始& 项错误%根据(各
2 /
#答案$ 占领国都想把德国问题的处理纳入本国战略方针的轨
$$3 2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材料所述变化 道&四国代表又都拥有否决权&结果导致盟国管制委员
的背景是&随着罗马统治版图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 会形同虚设)&反映了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德国的分
展&罗马对异邦人的统治越来越重要&而罗马原有的民 裂意味着欧洲的分裂对峙不可避免&故 项正确%
1
法法律主体仅限于罗马公民&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要 #答案$
$+3 1
求&因而出现了(内事裁判与外事裁判逐渐合流&民法逐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根据( 年苏联大改
$-*,
渐形成为普遍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也 组后&中央管辖的工业产值在全苏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大
即(万民法)逐渐得以创立&故 项正确% 项观点本身 大下降)&反映出赫魯晓夫改革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
2 1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与时俱进 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因而地区(分散主义)
的产物&是罗马私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 和(本位主义)泛滥&故 项正确% 项符合史实&但与
1 0
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与异邦 材料无关%材料仅提及赫鲁晓夫工业改革&至于是否摒
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项与材料无关%*十二铜表 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材料无法判断& 项错误%
0 2 /
法+条文明确&量刑定罪有了看得见的标准&贵族再也不 项材料无法体现%
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局面 #答案$!"变化,服饰的各种社会规制逐步走向瓦解-服
$,3 $
被打破& 项不符合题意% 饰的质地由低廉朴素转向高贵华丽-服饰的颜色由浅淡
/
#答案$ 单调转向鲜艳纷繁-服饰的式样由规整刻板转向新奇复
$(3 2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 世纪)(画家和作家 杂%!答对 点得 分"影响,导致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姿
$* ) +
们变得更公开地拥有获取个人声誉和荣耀的雄心)(采 的风采&使爱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打破了呆滞不变的
用了更现实的人物和自然绘画)&表明画家和作家们重 社会生活&冲击了尊卑等级的服饰制度%! 分"
%
视人的价值和现世生活&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社会上拜金
(
术作品更多地强调世俗的主题&故 项正确%结合所学 主义之风的盛行-陆王心学的影响&人们价值观'伦理道
2
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往往以宗教 德观念的变化%! 分"
%
为题材&当时宗教艺术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服饰变化与社会生活%第!"问
1 $
(一些非宗教的主题也得到了表现)是艺术风格的更新& (变化)抓住(明朝前期&织金妆花本是王府'仕官人家品
而非宗教改革的产物& 项错误% ' 世纪启蒙运动 服之专用物&以别贵贱..)(如士庶不准用黄色&民妇
0 $,$'
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理性时代的到来& 项错误% 限用紫'绿'桃红和各种浅淡颜色&对大红色和金绣闪光
/
#答案$ 的锦罗丝缎更是严禁服用&对违者本人'家长和工匠均
$)3 2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材料表明 要治罪%而到了明末&小康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大户
$-
世纪上半期&英国政府坚定推行自由放任的对外贸易政 婢女非大红衣不华)等概括作答-(影响)从服饰变化'社
策%工业化初期&(自由放任)其实是为经济发展(松 会生活等方面分析作答%第!"问抓住(今!明后期"商
(
绑)&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自由放任)政策 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已为僭分)(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
的指引下&英国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经济 珠&是皆僭拟无涯)等&结合明代社会特征分析作答%
的(起飞)%但任何政策推行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自 #答案$!"特点,受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与工商业发
$'3 $
由放任)在英国后来发展成(放任自流)&引发了经济危 展程度相关-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性特征明显-城市人
机&故 项错误& 项正确% 项因果逻辑颠倒% 项不 口年增长率不断提高%!答对 点得 分"
0 2 1 / ) +
符合史实% !"目的,推动全国户口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人大代表普
(
#答案$ 选作准备-顺应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需要%! 分"
$%3 0 +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根据(以张扬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的人口变化与户口登记制
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 度%第!"问抓住(全国城市人口从 年的 万
$ $'%) (.,.
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 人&增至 年的 万人&从占总人口的 缓慢
$'-) ()*. *3$4
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 上升至 )(进入 世纪初后&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
+3+4 (.
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说明该文学流派作品强调集 速发展&进入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城市
中表现自我&创作手法比较怪诞&这与现代主义文学艺 人口!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以 到 的年增长
)3*4 -3'4
术的特征相符合%现代主义向传统的理性观念挑战&力 率增长..)等&概括作答%第!"问抓住(政务院发布
(
求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复杂的精神世界&故 项正确% *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 年
0 $-** +
历史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 ( %
! ! ! ! !
月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 校内迁&在西南地区建立新的教育基地&由此形成了一
((
示+..以及时准确掌握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 场影响深远的教育中心的大迁徙活动%在各界的共同
动态情况)等&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与民主政治 努力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在西部地区存在'恢
建设以及国情等角度分析作答% 复和发展起来%不仅内迁的高校获得恢复和发展&还新
#答案$!"影响,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促使 建了不少新的大学和专科学校%到 年时&专科以上
$-3 $ $-%.
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转向重工业-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坚 的学校总数已经超过战前&教员数和职员数也已全面超
实基础%! 分" 过战前%! 分"
+ -
!"特点, 年&充分发挥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高
( $').5$'+.
作用%! 分"表现,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政府立法引 教事业并未因战争的摧残而夭折&人才的培养并未中
(
导-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兴办国营企业& 断%! 分"
$
资助私营企业%! 分" 示例二
+
特点, 年&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分"表 论题,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坚持长久抗战'培养未来人
$',.5$-.. (
现,积极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发展传 才'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 分"
(
统重工业-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电 论证,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被摧毁的严
机制造业'化学工业等新兴重工业%! 分" 峻形势%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决定将沿海沿江的各高
+
特点, / 年&垄断资本的发展不断加强%! 分" 校内迁&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建立新的教育基地&由此形
$-*. $-,. (
表现,生产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垄断组织加 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中心的大迁徙活动&广大师生
强了对生产的控制和垄断-巨型垄断公司数量不断增 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在
加&分布范围广泛%! 分" 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在西部地
+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经济的发展%第!"问&结合时间 区存在'恢复和发展起来&促进了原来比较落后的西部
$
信息从德国统一角度说明现实影响&结合( / 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西南地区&高校云集&文
$',. $-..
年&德国煤的开采量从 万吨增至 亿吨&钢产 化教育事业有极大发展%大后方的学校不仅为抗战培
)%.. $3%-
量从 万吨增至 万吨&铁产量从 万吨增至 养出来大批急需的人才&还为战后中国培养储备了一大
$, ++* $)- '*(
万吨)&从工业革命进程说明深远影响%第!"问&首先 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日后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做出了重
(
确定选择的历史时期&如工业革命准备时期即 要贡献%! 分"
$').5 -
年&(特点及其表现)抓住(德意志普鲁士政府组织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为抗战的胜利和战后国
$'+.
成立技术委员会&颁布专利法&两次派遣工商局长鲍斯 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
$
去英国参观学习)( 年代&政府拨款设立铁路基金&资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助私人铁路公司)等&据此分别归纳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战区高校内迁%首先&阅读和
#答案$示例一 整理材料&材料中心是抗战时期战区高校内迁后的恢复
(.3
论题,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 与发展%然后&据此提炼的论题可以围绕(高校内迁的
力量%! 分" 战时意义)&也可以围绕(高校内迁的深远影响)提炼论
(
论证,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被摧毁的严 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炼论题等%最后&围绕提炼的
峻形势%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决定将沿海沿江的各高 论题予以论述&注意史实准确'言之有理'符合逻辑%
历史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 ) %
! ! ! ! !
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命题意图 分值 难度预计 预估得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 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
选择题
$ ) .3,. (3$.
有制 历史解释
考查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历
选择题 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 ) .3+. $3'.
史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选择题
) ) .3,. (3$.
的演变 演变的历史解释以及史料实证
宋代经济重心与文化中 考查对宋代经济重心与文化中心
选择题
% ) .3,. (3$.
心的南移 的南移的历史解释
考查对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
选择题 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 ) .3,. (3$.
史解释
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解释以及
选择题 洋务运动
+ ) .3+. $3'.
史料实证
选择题 维新思想 考查对维新思想的历史解释
, ) .3,. (3$.
选择题 抗日战争 考查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解释
' ) .3,. (3$.
考查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解释
选择题 人民解放战争
- ) .3+. $3'.
以及时空观念
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解释
选择题 经济体制改革
$. ) .3,. (3$.
以及时空观念
考查对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的历
选择题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 ) .3,. (3$.
史解释
选择题 文艺复兴 考查对文艺复兴的历史解释
$( ) .3,. (3$.
考查对英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
选择题 英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 .3,. (3$.
历史解释
考查对世界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
选择题 世界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 ) .3,. (3$.
历史解释
考查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历史解释
选择题 美苏两极格局
$* ) .3,. (3$.
以及时空观念
选择题 赫鲁晓夫改革 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解释
$+ ) .3+. $3'.
考查对明代服饰变化与社会生活
明代 服 饰 变 化 与 社 会
非选择题 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以及唯物
$, $% .3+. '3%.
生活
史观
考查对中国近现代的人口变化与
中国近现代的人口变化
非选择题 户口登记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 $( .3+. ,3(.
与户口登记
史料实证以及唯物史观
考查对德国经济的发展的历史解
非选择题 德国经济的发展
$- $% .3,. -3'.
释'时空观念
考查对抗战时期战区高校内迁的
非选择题 抗战时期战区高校内迁
(. $( .3,. '3%.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历史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 % %
! ! ! !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T8联盟·压轴卷(一)
历史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一段时间后,考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赏赐土地制度日益普遍。如晋平公时大夫赵孟以绛县人筑杞城有功“与之田”;魏国名
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悬赏部下能先登秦地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侯国君权力不断加强
B.授民授土分封制仍被沿袭
C.商品货币经济普遍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在确立
2.图1、图2源自东汉时期墓葬画像砖中的画像,图中有的佃农将他们的租子以实物形式交给大地主的
代表,有的佃农还从事治铁制盐工作。画像砖中画像的内容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图1“收租”
图2“制盐”
A.土地兼并的缓解
B.豪强田庄经济的发展
C.抑商政策的加强
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3.魏晋以前高门世族是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却是“高门子弟,耻非其伦”。魏晋以前是公卿士大夫靡不“穷
经”,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反映了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时代变化影响价值取向
C.儒学地位趋向动摇
D.公卿好恶左右主流思想
XGK历史试题(一)第1页共6页
4.宋代词坛有明确籍贯可考的词人有867人,其中渐江有216人,江西153人,福建110人,江苏86人,
东南词人几乎占到2/3。著名者有江西籍的晏殊、姜夔,江苏籍的秦观,浙江籍的林逋、周邦彦、张炎,
福建籍的柳永、刘克庄等。由此可知,宋代
A.东南地区文化氛围浓厚
B.文化中心南移的趋势开始出现
C.学术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D.政治中心南人化格局基本形成
5.明朝大部分皇帝要求臣下绝对效忠,而对臣下的礼遇程度大大降低,动辄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随
意折辱。大臣一旦失宠就可能遇到飞来横祸,“脱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
尽”。这反映出明朝
A.皇帝勤政作风盛行
B.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C.中枢权力渐趋衰弱
D.皇权政治日益膨胀
6.1874年,轮船招商局宣扬每年发付股息“长年一分”;1875年,在应发股息一分之外,增发余利五厘。招
商局还按年公布账目,如1877年盈利近50万两,1878年增为75万余两,1879年猛增为90万两。轮
船招商局的上述做法
A.促进了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
B.体现了洋务派求强求富并重的意图
C.维护和扩大了商人商股权益
D.缓和了官商争夺企业经营权的矛盾
7.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知识分子曾经强调“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
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包括废除厘金、开垦荒地、保护专利、奖励科学发明,企业均“宜纵民为
之”。这一主张旨在
A.宣传中体西用理论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传播反清革命思想
D.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8.1938年4月7一13日,武汉举办了分别为文字宣传日、宣讲日、歌咏日、美术日、戏剧日、电影日和游行
日的抗战宣传周。除上万人的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矩游行外,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
深入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
C.动员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
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9.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民主人士55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
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
现”。这表明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
A.支持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接受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力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决策权力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表1
1991年
2002年
发展规模(万户)
注册资金(亿元)
发展规模(万户)
注册资金(亿元)
个体经济
1417
488
2377
3782
私营企业
10.8
123
243.5
24756
A.经济建设主要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
C.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重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XGK历史试题(一)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