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舞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合策略
一、单元说明
1.单元目标
(1)阅读中外剧本片段,了解剧本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结合时代背景,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内容主旨等,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了解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参与其中,对戏剧演出和欣赏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简单的评论。
(4)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共安排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三个活动任务。在“阅读与思考”任务驱动下,教材选了三篇话剧作品:郭沫若的《屈原(节选)》、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节选)》、孙鸿的《枣儿》。这些话剧作品
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尖锐集中,语言各具特色。阅读这些作品,要在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戏剧的方法和策略,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丰富人生体验。
“准备与排练”在任务一阅读剧本的基础上,突破静态欣赏,切实进入戏剧化情境,体验导演、表演、制作等任务,培养高层次阅读、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分工、合作等综合能力。“演出与评议”是对任务一剧本的理解与评价,也是对任务二分工合作的评价,对之前的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写剧评力求表达内在感受和独特见解。
《屈原》是一部多幕剧(五幕历史剧),节选部分运用了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展现了屈原与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选文戏剧冲突集中,屈原的内心独
白部分主旨鲜明,情感强烈,想象瑰丽,可反复朗诵、体会。阅读本文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屈原的独白,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天下第一楼》是一部多幕剧(三幕戏剧),剧本立足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福聚德”这个典型环境,以福聚德的兴衰为背景,刻画了各色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人物间的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的反思和批判。
人物台词多用方言、俗语,突出人物性格,展现出浓郁的北方风味和行业特点,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旧北京风俗画卷。阅读本文要梳理剧情,把握冲突,品味台词,理解人物命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的思考。
《枣儿》是独幕话剧。剧本运用象征手法,以“枣儿”为线索,借“枣儿”寄托人物的感情,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一段亲切的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渴望,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状况的变迁。阅读本文要把握戏剧情节,通过台词、舞台说明等,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特点,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本单元是对戏剧作品的阅读和学习,教材以戏剧这一文体为线组合单元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戏剧文学的方法和策略。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达成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尤其是运用大段独白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别说明:三个任务是一个整体,活动探究过程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把教材由“教本”变为“学本”,教师提示具体的活动策略,提供可操作的活动步骤。
二、丛书简析
配套丛书《缤纷舞台》,以教材单元目标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选篇依据,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是对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内容的丰富和拓展。“经典诵读”板块以丰富积累为主;“揣摩领悟”单元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剧本,帮助学生巩固对戏剧
知识的学习;“演出体验”单元提供了名家剧评和学生习作,为写作提供范例。对本册书的学习要围绕教材单元目标的双线主题展开。
“经典诵读”板块,以丰富积累为主,旨在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揣摩领悟”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剧本进行对比阅读,学习戏剧的文体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核心策略: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同时,思考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戏剧天地,并能利用戏剧排练演出的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能力:自主阅读、自选剧本、组织剧组、分工合作、正式演出、评选优秀演员等。
“演出体验”单元提供了写作范例,旨在指导学生能结合演出情况、演出体验,对戏剧、剧本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自选话题,写简单的戏剧评论或演出感受。
丛书中戏剧单元所选篇章侧重于语文素养主题,戏剧文学特点是选篇与教材整合的基本点,对丛书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
1.对比阅读。整合教材与丛书中的对应篇目,了解戏剧文学的文本特点(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清晰的舞台说明等)或语言特色(比如对白、独白等),总结出阅读剧本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建构对戏剧文学的基础性理解。
2.活动阅读。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篇目,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落实具体活动。
三、实施建议
第1 课时 单元预习课
内容:《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2.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读懂剧本大意。
3.感知情境,了解戏剧 。
第2 课时 教读引领课
内容:《屈原(节选)》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了解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白或独白
的作用。
2.了解舞台说明,讨论交流,概括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屈原独白,理解独白的内涵,体会独
白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3 课时 组文阅读课
内容:《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
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对比两篇剧本矛盾冲突的不同之处。
2.比较阅读,品味台词,感受方言、童谣在剧本中独
特的魅力。
3.把握剧本主旨,对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第4 课时 单元活动课
内容:《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威尼斯商人(节选)》《龙须沟(节选)》
学习目标:
1.组建剧组,选定剧本,搜集资料。
2.分工准备,认真排练,反复合练。
3.重在参与,用心体验,感悟思想。
第5 课时 单元活动课
内容:《任务三:演出与评议》《那一场戏剧表演绚烂了我的年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及丛书中的文章,梳理剧本特点。
2.根据活动实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能够写出自己的观点评议,学会写戏剧评论。
第 6 课时 组文阅读课
内容:《月亮湖记》《香格里拉高原》《太阳的香味》
学习目标:
1.梳理作者所感,感悟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把握景点特色,撰写导游词。
第 7 课时组文阅读课
内容:《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梳理游记三要素,感受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之情。
2.品味欣赏语言,体会游记写法灵活自由的特点。
第 8 课时组文阅读课
内容:《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沙原隐泉》 《飞红滴翠记黄山》
学习目标:
1.把握景点特色,感受作者对美景的热爱。
2.赏析语言,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第 9 课时 组文阅读课
内容:《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周庄水韵》《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
学习目标:
1.在游记阅读中丰富见闻,体会作者对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对比阅读,感受游记在选材和构思方面的不同。
第 10、11 课时 主题写作课
内容:学写游记“片段集锦”
范例 1、范例 3
《长江三峡》《化作春泥更护花——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学习目标:
1.读名家游记片段,进行片段写作,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根据评价量表,修改完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一、二、三
第12课时 口语交际课即席讲话
学习目标:
1.了解即席讲话的特点和要求。
2.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和方法。
第13课时名著导读课
内容:《梁衡游记》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把握异同,梳理游记三要素,感受作者情怀。
2.感受梁衡游记散文中的“四美”,摘抄积累精妙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