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晶莹剔透的冰雕艺术品,无不赋予东北人民神奇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二)解析学习目标。齐读。老师指出本节的重点。(三)自主学习: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要求: (1)阅读课本第一节P31-35,全面了解本节学习内容。(2)标记知识点。(3)组内互学:对课本中不能理解的问题,不能标记出的知识点交流补充,用红笔标记。(四)课堂互动:师生互动,完成以下任务。学习任务一:人口分布1.看课本“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31“活动”1-2-3。板书:一、人口分布 (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稠密;北部和东部人口少。(2)看图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山地多,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因此人口稀疏。2.阅读教材中的“闯关东”材料,了解东北地区近代史上东北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总结出“闯关东”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长,也使东北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变化,引入下一知识点。3.看“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4. 资料展示:(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2)引导学生完成P.33“活动”1-2。过渡:东北美不美?想不想去看?设计一条去东北的旅游路线。小组合作。引入东北地区的铁路线。学习任务二:城市分布。板书:二、城市分布教师过渡: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我们通过下面的课堂活动,来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特点。1.出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2.引导学生完成P.35“活动”第1题,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3.图片资料展示,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2)长 春: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3)沈 阳: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4.自读课本第35页活动2资料,小组合作讨论(2),归纳:大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这里举办国际服装节有优越的条件。(五)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六)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