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07 14: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选取:本课是湘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的第四节内容。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前三框内容。
2.课标要求:本课对应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3.地位与作用:课标要求以典型区域为案例,了解我国区域的环境变化与整治、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本节内容是中国分区地理的典型个例,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西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治理措施。本课学习是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很好的呈现平台和进一步完善提升的机遇。
二.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且好奇心强,有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熟练运用知识及图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训练。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难点:怎样分析贵州省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读图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宣传片——《山地旅游》
推断今天我们将走进的省区?
板书:《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展示【学习目标】
过渡:同学们翻开教材P.93-94,快速阅读,并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前两框知识梳理,然后请同学分享。限时5分钟,计时开始。
【环节二】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时间到,请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要去旅行先要了解她的概况,哪位同学来分享?
【学生分享的同时,教师利用PPT同步展示图表资料等相关内容】
由贵阳气候坐标图看出“最冷月均温5.1℃、最热月均温23.9℃”,真是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了解了“自然地理概况”(激光指示PPT右上角),再结合P.93活动分析其环境的特点,以方便制定旅行计划。
【展示图片】这是黔西南著名的“24道拐盘山公路”的一段,当地人们用“八山一水一分田”来诠释其地形特点,那么它反映了怎样的地形呢?当地还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有反映了怎样的气候特点呢?
看来去贵州最好准备几套适合不同时节穿的衣物。接下来,以贵阳为例进一步分析其气候特征。
【承转】爽爽的贵阳令人向往,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资源丰饶,那么主要有哪些资源呢?
【小结过渡】贵州山美水美,人更美。但这里人口稠密,经济贫困,人地矛盾突出;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人们不合理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图片自动播放,图片直观展示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再结合图片资料,看下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贵州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去旅游还是要提前做好安排。
过渡:【图片导入】展示教材“石漠化治理前”,2000年贵州石漠化面积达3.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79%。展示“石漠化治理后”图片,目前大部分石漠化地区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当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导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环节三】视频领悟 ,探究生成
【先看视频材料】
大家结合教材P.94-96内容,组内合作、讨论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分析石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贵州人民在石漠化治理上采取的有效措施。限时6分钟,然后分小组分享展示。
学生展示分享过程中如有疑问提出,师针对问题给予讲解。
【环节四】思维梳理,总结升华
再来通过【视频】,回顾下贵州人民的生态发展之路。
有没有同学能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石漠化的原因?
【环节五】当堂演练,能力培养。
小结:贵州人民经历了破坏到治理、恢复的过程,最终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看来贵州真是值得一游。关于她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处理教材,围绕三维目标和学生基本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师引导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的价值,体现“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特色,讨论教学法唤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发展了他们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并恰当运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待提高的地方:主要是在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有机融合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浑然一体、共鸣生成值得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