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白杨礼赞》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白杨礼赞》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9 21:19:43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学段:下学期第一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
2、分析主题的时代意义。
教学预备:
1、阅读课文,列举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句。
2、搜集《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教师出镜 同学们好!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践行着不平凡的历程”,“普通”但又“不平凡”,这是怎样一种境界呢?60年前,茅盾在他的散文《白杨礼赞》ppt1中就曾提到过白杨树就是一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茅盾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种“普通”“不平凡”的精神。
(ppt1)课件展示(白杨礼赞——课题)
白杨礼赞
茅盾
同学们事先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对照图片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层内容。ppt2-4(依次播放,每幅停5秒)
(ppt2-4)课件展示(依次出示图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浏览,讨论。用时2分钟)
ppt5跟随作者的笔触,课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小节,作者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第二部分,2至4小节,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第三部分,5、6小节,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第四部分,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第五部分,第9小节,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ppt5)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至4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第四部分,7、8自然段,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由题目《白杨礼赞》,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要赞美白杨树,那为什么要在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呢?其实作者在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不知同学们在阅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疑难的词语ppt6,老师找到几个,恰好分别表现了白杨树的特点,请同学们将这六个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再分别将其与所表现的内容对应。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注音,可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注音,并集体订正。再对应词语。用时4分钟)
ppt6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六个词——
yín dǐ cān náo juéjiàng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倔强挺立 力求上进
大家注意这六个加点字,不仅要关注读音,还要注意它们的写法,不要写错。
这六个词分别对应哪些内容呢?ppt6不难看出,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写的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参天耸立、倔强挺立描绘的是白杨树的形态,而不折不挠和力求上进则是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叹。
(ppt6)课件展示
生长环境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白杨形态 参天耸立cān 倔强挺立juéjiàng
白杨精神 不折不挠náo 力求上进
第二部分 重点品析,欣赏描写
教师出镜 同学们,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赞美白杨树”,通读全文后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赞美白杨树的理由就是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但它又“不是平凡的树”。文中三次提到了“普通”,四次写到了“不平凡”,这样反复的出现,强调了白杨树的特点:普通而不平凡。那么,作者是如何给我们描绘这“普通而不平凡”的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请大家朗读一下2-3小节,在文中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普通”之处以及它的“不平凡”。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讨论,用时3分钟)
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西北高原上最普通的景象ppt7:“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一路走来“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就在这普通的让人觉得单调的平原上,突然让人“惊奇地叫了一声的”,便是那不平凡的白杨树:“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它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它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 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它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它吸收自由的空气,它就会挺拔向上,它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
(ppt7)课件展示
普通: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雄壮”或“伟大” “单调”
不平凡:远远地一排 三五株,一二株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
生长在这样环境中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普通而不平凡”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领略一番。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这个片段。
ppt8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ppt9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ppt8-9)课件展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它的普通ppt10就在于它与许多树木一样拥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丈把高”,丫枝“紧紧靠拢”,“宽大的叶子”,“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而这些并不是白杨树的所有,它的干“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就是白杨树的不平凡——力争上游,努力向上发展,它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高昂着头,在那西北风咆哮的高原上,它兀自挺立,“对抗着西北风”。
(ppt10)课件展示
普通: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丈把高
紧紧靠拢
宽大的叶子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不平凡: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丫枝一律向上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白杨树,它在西北极普遍,外表虽普通,可它的内在品质却不平凡,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傲然挺立,让我们看到了那种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却又团结向上的精神,因此它是不平凡的。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一下文章,边读边体味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并思考一下:ppt11白杨只是白杨吗?它有没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ppt11)课件展示
跟读课文,体味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思考:白杨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 分析象征,主题新解
教师出镜 这样的白杨树在作者的笔下,它的象征意义何在呢?
让我们结合本文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一下。ppt12《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文中作者连用了四个难道:“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四句,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
由此可见,文中的白杨树正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内忧加上外患,白杨树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同时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课文2小节中提到的西北平原的“单调”,不正是当时国统区的写照,而白杨树给人带来的“惊喜”,正是解放区的新鲜空气给人们带去的感动。
(ppt12)课件展示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
日寇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那么在今天的新时代中,我们为什么还要来学习这样一篇“过时”的文章呢?我们教材的编者将这样的一篇经典散文选入教材的目的又何在呢?其实这就牵涉到今天的我们面对经典的理解了。茅盾和他的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依然屹立在文学史中,他的人文精神,其实一直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灵魂。在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仍要学习经典的目的——以此来重新透视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那么,今天的新时代中,白杨树又将拥有怎样的新生命呢?请大家欣赏几幅白杨树的图片,看看你想到了什么?ppt13
(ppt13)课件展示(白杨树的图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用时3分钟)
新中国初期,背井离乡开赴祖国边疆的新疆建设兵团,不畏艰难,跑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还把儿孙也献上了,他们是新中国的白杨树;中国航天人,倔强不服输,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终于让神六、神七上天,他们是新时代的白杨树;每一年《感动中国》评选中涌现出的那些普通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他们是我们今天的白杨树;近几年的雪灾、汶川地震、泥石流,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中国,面对灾难,我们众志成城,团结奋进,我们都是今天的白杨树……
课文的7-9小节,作者结合背景,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并对其进行了赞美。ppt14老师想请大家赋予这篇文章一个新的生命,改写课文的7-9小节,使《白杨礼赞》成为我们新时代的赞歌。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个改写练习。
(ppt14)课件展示
改写练习
请大家改写课文7-9小节,赋予这篇文章一个新的生命,使《白杨礼赞》成为我们新时代的赞歌。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体验到了这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它必将鼓舞着我们在新的时代,开创出属于我们的广阔天地。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件14张PPT。白杨礼赞茅 盾第一部分(1节)赞美白杨树;
第二部分(2-4节)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5、6节)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第四部分(7、8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第五部分(9节)赞美白杨树,与文章开头相呼应。yín dǐ cān
náo juéjiàng 生长环境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白杨形态 参天耸立cān 倔强挺立juéjiàng
白杨精神 不折不挠náo 力求上进普通: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雄壮”或“伟大” “单调”
不平凡:远远地一排 三五株,一二株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普通: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丈把高
紧紧靠拢 宽大的叶子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不平凡: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跟读课文,体味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思考:白杨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
日寇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改写练习
请大家改写课文7-9小节,赋予这篇文章一个新的生命,使《白杨礼赞》成为我们新时代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