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植株的生长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接着“种子的萌发”,继续阐述“植株的生长”,包括: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地上部分芽怎样发育成枝条,还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根是怎样生长的?这个问题可通过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解决。通过观察明确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在观察了根的生长之后,利用教科书上关于茎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茎的生长。任何生命活动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植株的生长也不例外。通过对照试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储备。
植株的生长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学生在此方面已经有知识和体验方面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同时生活中同学们在种花种草等实践活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描述根尖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芽的结构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解读实验结果的能力;
(2)学习交流和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幼根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能力;
(2)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植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3)通过合理施肥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根尖的结构、芽的结构和芽的发育过程。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能力。
2.教学难点:
枝条的发育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五、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种子萌发生长的视频,并展示种子和参天大树的对比图,设问:你知道种子结构的各个部分吗?树的各部分分别是由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让学生举手回答。 再问:一颗小小的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株生长的有关知识。 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并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和对比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幼根的根尖生长 1.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观察幼根根尖的部位和其分区。并让学生指认根尖的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尖各区形态特征,分析其相适应的功能。 提问:幼根的根尖每个区的位置、特征及功能? 3.教师提问:植物移栽时为什么容易萎蔫,成活率不高?有何措施?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 1. 学生观察根尖的结构,并指出根尖的各部分。 2.学生观察各区的细胞形态特征,并分析其相应的功能。 3. 学生结合知识分析移栽时容易萎蔫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措施。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枝条的生长 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芽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2)按着生位置分类 2.叶芽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和发育相应的枝条图。 3.年轮的形成 教师提问:树桩上的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干的横切面,介绍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让学生分析讨论年轮的形成。 1.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根据分类依据给芽分类。 2. 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描述芽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发育。 3. 同学们分析讨论年轮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枝条由芽发育而来的,同时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 演示对照试验:比较幼苗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的生长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论是根的发育还是枝条的发育,植物的生长都需要营养物质,那么植物生长究竟需要那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从哪来? 2.教师展示缺氮、缺磷和缺钾的叶片图片,及观察提纲。 3.展示图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了解生活中如何合理施肥。 1. 学生分析讨论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的种类和来源。 2. 观察叶片图片,总结归纳缺乏无机盐植物的病症。 3. 引导学生分析施肥不当造成的后果,树立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得出植株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小结 教师引导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回顾各知识点 加深理解和巩固 加深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