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雾凇》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9 21: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雾凇》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雾淞》位于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其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淞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引领学生品词析句赏画的过程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2.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雾淞形成的原因和雾淞形成的过程,感受雾淞千姿百态、奇特瑰丽,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雾淞静态之美与动态之美。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现在让我们乘上光纤快车,前往远在北方的吉林松花江畔,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进一步了解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首的——雾凇(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画面,音乐。描述:它,宛若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它,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它,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可人,随风起舞;它如朵朵银花,排排雪浪,蔚为壮观。
2、看了这些图片,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刚才的感受吗?
师: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雾凇的美呢?请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
3、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⑴ “十里长堤”
指读,谁再读这个词语,一起来读好它。
⑵ 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呢?
“缀满”
指读,谁再来读。
吉林雾凇是一大奇观,奇就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⑶ “洁白晶莹”
⑷ “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7、吉林雾凇是一大奇观,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的多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
指读,女生读。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学习第三段
过渡:(课件出示画面)是呀,棵棵杨柳晶莹多姿,簇簇松针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如人间仙境,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他的美了。
1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想赞美一下它的美吗?
2、雾凇各有各的姿态,用上这个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出示: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 ;有的—— ;有的—— 。雾凇,—— !)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让组长把你们认为最美的姿态写下来。
真可谓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啊!(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句子: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4、你说得真好,难怪人们称其具有“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5、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好吗?(齐读第三节)
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的确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感到奇怪的是: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什么?(板书:形成 课件)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就是边读边思考雾凇形成的原因,为“研读成因组”;第二个方面就是边读边想象雾凇形成的过程,为“感受过程组”。一会儿交流汇报,资源共享。(7分)
◆“研读成因组”
1、雾凇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
交流点击:“严寒季节”“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
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谈一谈雾凇形成的原因吗
◆“感受过程组”
(1)、“饱和的水汽”(弥漫着的雾气)(2——3句)
过渡: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交流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读,问:为什么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雾气?说说你的理解。
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
出示:过于饱和的水汽
这过于饱和的水汽就是指水汽非常──多,非常充分。哪个词可以体现多?(弥漫)
  指名读。
(2)、“严寒季节”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同样也有丰富的热能,但在它附近能形成雾凇吗?(没有严寒的季节,没有一定的低温,提供不上过于饱和的水汽。)
说话训练:在你印象中,这严寒季节就是什么样的季节?
简介: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格外低,大约在零下20~30摄氏度之间,那可真是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严寒是形成雾凇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像哈尔宾,沈阳等很多地方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为什么就没能出现闻名全国的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这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奇特之处。
(3)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幕降临,我们跟随“感受过程组”漫步松花江畔,感受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观赏吉林夜晚雾的神秘?(4——6句)
7、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读,谁再来读(评价: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哪些词可以看出雾大、雾浓?(涌向、笼罩、淹没)
8、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7-8句)
⑴ 引读出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多奇妙呀,谁来读?评价点击:“慢慢地”,谁也能读好这个词语。
点击“轻轻地”,再指读。“一层又一层”,再指读。
⑵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读这句话。指读,齐读。
⑶ 这松针、柳枝都变了,变成──变成──变成──
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出示:(配图)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指读, 女生读。
⑷ 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
回到句子:这蒸腾的雾气……银松雪柳。
指读,再指读。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感受。齐读。
4.根据老师的提示,朗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雾凇逐渐形成的奇景。
雾凇在怎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呢 (生读l~3句。)
首先,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生读“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接着,渐渐地——(生读“灯光、树影模糊了。”)
然后,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 (生读“一层又一层地……逐渐变成银条。”)
最后——(生读“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检测导结:
1.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我想你也能当一个小导游了!谁愿意?
有个条件:你不仅能带领大家观赏吉林雾凇的奇观,而且能揭开吉林雾凇的神秘面纱。
我们当游客,有不清楚的地方,请随时问导游小姐。
2.拓展延伸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刚才我们感受了夜晚雾的神秘,观赏了早晨树挂的壮美,想领略近午落花的奇妙吗?老师已经把图片和补充资料放在了你的电脑d:盘中。请在上电脑课时阅读,尽情想象落花时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景观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雾凇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奇观
形成 严寒季节、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