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09: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部编 RJ·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仞、岳”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字词学习
千(仞) (岳)阳 (蓟)北
(涕) 泪 衣 (裳) (襄)助
rèn
yuè


cháng
xiāng



字词学习
rèn 亻 字义 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仞 5画 组词 千仞 万仞高山
左右 造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字词学习
yuè 山 字义 1.高大的山;
2.称妻的父母及伯父、叔父;
3.姓。
岳 8画 组词 五岳 岳父 岳母
上下 造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三山五岳都成了旅游胜地。



字词学习
sāng 手 字义 1.摩擦,接近;
2.抚摸;
3.研究,切磋;
4.摩尔的简称。
摩 15画 组词 摩擦 按摩 揣摩
半包围 造句 学生作文,提倡反复修改,反复揣摩,所谓文不加点是以后的事。



字词学习
yí 辶 字义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
3.遗漏;
4.留下;
5.专指死人留下的;
6.排泄大小便(多指不自主的)。
遗 12画 组词 遗失 路不拾遗 遗漏 遗憾 遗物 遗尿
半包围 造句 上学前一定要检查一下书包,以免遗漏学习用品。



字词学习
tì 氵 字义 1.眼泪;
2.鼻涕。
涕 10画 组词 痛哭流涕 涕泪交流
左右 造句 想起母亲一生的艰辛,他怎么不痛哭流涕呢?



字词学习
wū 工 字义 古代所谓能以舞降神的人。主管奉祀天帝鬼神、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之术。后演变成为专门以装神弄鬼骗取财物为职业的人
巫 7画 组词 女巫 巫师 巫婆
独体字 造句 巫婆神汉利用迷信诈骗钱财。
[ 唐 ] 王昌龄
从军行
诗人简介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课文解读
1.自由阅读诗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2.边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蕴含怎样的情感?
课文解读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 唐 ] 王昌龄
词语解释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课文解读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阴云漫天,遮蔽了远处雪山,遥望来路孤城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课文解读
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课文解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将士们在黄沙大漠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不灭强敌,誓不归还。
课文解读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表达了誓死破敌,保国卫边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敌军之强悍,决心之强大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环境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报国情怀。
[ 宋 ]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标题解读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天的后半夜,天快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课文解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 陆游
yuè
rèn
词语解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课文解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课文解读
细读诗的前两句,感受景物描写的意境?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课文解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课文解读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写大好河山,后点明其陷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唐 ]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课文解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cháng
xiāng

词语解释
剑外: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课文解读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课文解读
细读诗的前两句,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课文解读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课文解读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课文解读
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课文解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剑外
巫峡
巴峡
洛阳
蓟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襄阳

主题概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诗人听到河南河北收复消息时一家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拓展延伸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 望
[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