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1节 饮食与营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2)掌握简单验证食物中所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资料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与营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三、教学难点
学会“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全面、深入地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馒头、蛋清、花生、肥肉、开水、清水、载玻片、滤纸、玻璃棒、碘酒。
六、设计思路:
由不吃早饭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的重要性,思考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食物成分的兴趣。本堂课设置三个小活动,第一是通过简单实验验证馒头中的淀粉、蛋清中的蛋白质、花生肥肉中的脂肪,深入地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并通过拓展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不相同;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再帮助学生构建营养物质的概念,认识六大营养物质。第二个小活动是让学生从六大营养物质角度出发反思自己的早餐,认识到平时饮食要保证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第三个活动是分析学校某一天的午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进一步了解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最后设置两个拓展题,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内容应用与生活实际。
本课除问题的提出由教师完成外,资料阅读、分析,探究试验,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结果交流和分析等都由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完成,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有关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时给予指导,在分析试验现象和判断时给予帮助。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播放不吃早饭的危害的视频,提出食物很重要,人的一生中(70岁计)吃进去的食物大约有60吨。提问人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置身于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验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一):实验 1.引导学生思考思考:食物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怎样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呢? 2.组织学生按照提示和实验桌上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以小组为单位,逐个鉴定馒头中的淀粉、蛋清中的蛋白质和花生肥肉中的脂肪。 (拓展:在花生、肥肉上滴加碘酒,观察现象)问:花生、肥肉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组织学生总结、汇报本组的实验结论。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形成结论。 (二) 对照89页信息库中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分析比较: ①一种食物中是否只含有一种营养物质? 再问:花生、肥肉中是否含有淀粉 ②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同吗? ③找出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最多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食物中除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外,还有其它营养成分吗 (举例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 (三)帮助学生构建营养物质的概念。 除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以外,我们从食物中还能得到水、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类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 我们把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活动二:反思自己的早餐 学以致用:从营养物质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每天的早餐都吃的合理吗?怎么吃会更好呢? 活动三:分析学校午餐,提出合理建议 请你从营养物质角度出发,分析学校某一天的午餐是否营养均衡,并对学校午餐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 思考 参考课本和“提示”,讨论完成学案上的材料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 观察并作记录。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自学,回答: ①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花生肥肉中也有淀粉,只是含量很少 ②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不相同不。 ③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食物是黄豆,脂肪含量最多食物的是豆油,糖类含量最多食物的是大米; 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还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学习记忆 共同说出六大营养物质 思考、讨论、交流 借助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思考、讨论、交流 借助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结与 反馈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完成PPT上的反馈练习。 1.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2.完成练习,交流答案。
课后拓展 1、你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鉴定食物中含有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吗? 2、一日当家:请你当一天家,安排全家的三餐饮食。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切实 运用到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