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食品安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和延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讨和思索,所以,本节重点是让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增强辨别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对有害食品有了一些了解,但缺乏鉴定食品安全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对一些零食,常常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知道的更少。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了解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利用石蕊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
情感性目标:关注食品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同等重要。青少年树立食品安全意识,近看有利于个人健康,远观提高未来国民的体质,是本课的重点。
利用PH试纸测定食物酸碱度因无相关化学知识支撑成为难点,不能过多展开,侧重学会用途即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是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收集下载有关食品安全的素材,如:网上下载关于食品安全的视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一些规定做成图片卡、下载“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
2、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收集2~3种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3、实验用品:玻璃棒、烧杯、石蕊试纸等,准备新鲜的粥和已在温暖的地方放置几天的粥。
4.把石蕊的酸碱特性,在电脑上用photoshop做成图片形式的技能卡。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二、探究关于食品包装的知识三、判断变质食品四、大家讨论五、知识整合:总结三种食品安全问题六、课后思考 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视频。教师提出“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合格?食品安全知识有哪些呢?”从而进入课堂教学。1.给学生分组观察食品包装,提出问题:你收集的食品包装上有哪些内容?2.教师让学生每组出一个代表阐述上问题。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包装及说明书的规定的图卡。4.展示“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看看那些包装上有这些标志。(解释QS标志及绿色食品)1.我们日常食品,如饭菜等,如何判断其好与坏呢?2.教师大屏幕展示“技能卡”的内容,使PH试纸变红为酸性,变蓝为碱性让学生对照。 3.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方法判断饭菜等食物的好坏?教师汇总:看颜色、嗅气味、偿味道、触摸等。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保存,冰箱是食品的“保险箱”吗?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使用冰箱应注意什么?除了上述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以外,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随工业发展及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想一想,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除了食品腐败变质问题外,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哪些? 教师总结:一是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二是由农药、有毒化学药品和激素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三是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如某些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的安全关系到我们的每一个成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辨别能力。课后思考以下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可分为几种情况?2.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那些食品安全问题?3.你是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保质期的? 学生观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讨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通过观察每个人收集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加以总结。学生勇跃发言。学生对照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判别是否是合格产品。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学生分组实验:取两个干净的烧杯,分别加入新鲜的粥和已在温暖的地方放置几天的粥。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烧杯中的液体,滴在两张石蕊试纸上,观察现象。发现一张石蕊试纸无明显变色,另一张变成红色。发现放置几天的粥变酸,说明已变质。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每组选一名同学阐述本组结果。很多学生经历过冰箱中食物变质的事情,争相发言:1、不是保险箱。食品不要保存太长时间。2、放入冰箱前要把蔬菜、水果洗干净。3、生食和熟食要分开。4、过一段时间也要清洁冰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如:吃了残留有化肥农药的粮食蔬菜、未炒熟的豆角、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蘑菇、死河豚肉等使人中毒问题,吃生有黄曲霉的花生对人体的危害、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等等,以及动物饲料含有激素对人的间接影响问题。 把学生的趣兴点引到本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可以自然而然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一些规定并用于指导日常生活。通过实验,了解了石蕊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的方法。在讨论中交流经验,增加平时生活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加以讨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前面提到的问题就不少了,听教师说“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很多”,自然会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教师又提起“工业发展及环境污染”,学生的思路马上就打开了。教师引导学生去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些思考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课后反思: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