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2.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2.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18: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 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技能目标:1、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讲述与演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说起血液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艾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二)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备注
探究竟一 探究血液的组成: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老师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并记录:结合彩图2--1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学生反馈: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观察分层的血液,对血液的组成有一个感性认识,并比较各部分的颜色及比例大小。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能力。
探究竟二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老师总结:注意对于正常的血细胞数量的记忆,它是解读化验单的主要依据。 实验二: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认识血液中的血细胞,比较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学生反馈: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 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通过现象学会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知识要点。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分辨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颜色。
探究竟三生活在线 提供几份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刚才所学知识找出病人哪项成分不正常,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判断血液中这种成分具有什么功能?老师总结:(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教师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 \t "_blank )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3)探索血小板的功能: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原理: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贫血与发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老师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Kcgg / Hdkc / " \t "_blank ),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学生阅读化验单,讨论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学生交流对于血细胞功能的理解。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学生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根据化验单显示,学生自己交流总结发炎与白细胞的关系。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通过真实化验单的呈现,让学生体会血细胞的重要功能,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观察的基础上,老师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是血红蛋白的特性通过观察实验来突破难点。可通过视频观察白细胞的功能,让学生学会总结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理论武装头脑,活学活用。
(三)板书设计: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成 分 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细胞特征 功 能
血 浆(55%) 水 分 91--92%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蛋白质 7%左右
葡萄糖 0.1%
无机盐 0.9%
血细胞(45%) 红细胞 男500万左右 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和部分CO2
女420万左右
白细胞 0.5--1万 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10--30万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