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二、心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心脏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脏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血液之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地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地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循环的动力器官。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即心脏的功能这是难点,需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1、 分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和心脏所连的血管。
2、 解释心脏瓣膜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3、 描述心输出量的概念,认识到心脏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解剖操作,提高分析和动手能力。
2、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的科学观。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们利用心脏工作原理造福人类的事实,提高热爱科学的情感。
2、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其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心脏解剖模型的观察及讨论,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图片展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让学生进行分辨。2、出示谜语“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让学生打一人体器官。 1、学生根据前节课的学习,能正确分辨出三种图片的血管名称。2、根据常识,很容易答出为“心脏” 复习旧知识,重视与新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讲授新课1、心脏的位置、形态及大小2、心脏壁的结构3、心脏的结构4、心脏的功能5、心输出量 1、出示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图,然后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胸前感觉心脏的跳动,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2、引导学生回忆所看过的猪心,说说其形态。教师补充说明心脏的大小。出示心脏的图片,提出问题:“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测心脏壁具有什么功能?”1、引导学生分小组观察人体心脏解剖模型,结合课文36页图2-11心脏结构示意图,解决下列问题:①你能分辨心脏的上下左右吗?②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同?③心脏的各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同?④心脏内哪里有瓣膜?它们有什么作用?⑤心脏各腔的厚薄是否相同?为什么?2、播放心脏结构的相关视频3、出示人体心脏的结构图,让学生不看书本,说出心脏的每个结构的名称。1、思考:“我们知道,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那么它又是如何收缩与舒张的呢?”2、播放心脏收缩与舒张的相关视频。3、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一起讲解心脏收缩与舒张的过程,从而引出心脏的功能。(教师解释“泵”的概念)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说出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率的概念,了解心输出量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2、说明根据心脏的工作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引导学生课后去获取相关资料。3、身体要健康,必须要有强健的心脏。因此,我们要积极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观看,并把手放在胸前,感觉自己的心跳,尝试说出心脏的位置。 学生回忆,尝试说明心脏的形态。学生思考,回顾所学,得出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学生按小组通过对人体心脏解剖模型的观察及讨论,并派代表进行班上交流,师生之间相互补充,从而主动获取心脏结构的知识。学生观看心脏PPT,从而对心脏的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学生根据所学,回答。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从课本中去获取知识 加深对心脏位置的了解。设疑、释疑是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回答,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PPT的播放,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更有直观性的认识。反馈学生所学情况。分析归纳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为他们今后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堂小结 1、提问:“你学习了心脏的有关哪些知识?” 2、讲评课本习题 学生回顾本节所学,进行回答。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二、心脏》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http: / / web.5ykj.com / " \t "_blank )
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利用竞争机制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照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心脏,步步展开,增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把心脏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结构的认识到功能的分析,反复进行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纯知识性内容很多,全靠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总结很难完成。如何调整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观察、讨论,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小组长积极辅导,其他学生也非常主动的寻求帮助,生怕自己拖了全组的后腿。只是课堂活动需要的时间过长,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克服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