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9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杭州月考)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2.(2022·南湖模拟)如图是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上的足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脚用力将球踢出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踢出去的足球减速前行,说明足球的惯性变小
C.足球被踢出去后最终会停下,是因为球受到了草坪对它的摩擦力
D.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22·龙泉模拟)3月23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格外精彩。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向叶光富,“墩墩”姿态格外轻盈,以近匀速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亚平对冰墩墩的推力和冰墩墩对王亚平的反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冰墩墩只能以叶光富为参照物才做近匀速直线运动
C.该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D.冰墩墩能在空中飞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2022·椒江模拟)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再夺亚洲杯冠军。关于足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踢球时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运动员鞋底的花纹可以减小与草地的摩擦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平衡力作用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5.(2022七下·诸暨期中)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6.(2022·舟山模拟)如图是中国天眼的日常维护装备:“微重力蜘蛛人”,设备最主要部分是一个直径超7m的氮气球,下面悬吊着“蜘蛛人”,人靠浮力达到在“大锅内”“行走”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氮气球受到了很大的浮力,所以减小了人的重力
B.当人静止在反射面板上时,人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蜘蛛人的手脚上都有宽大的轻质板,这是为了减小人对反射面板的压强
D.人手轻碰面板后,会往前运动,这是由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
7.(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2m/s转弯过程中,运动员受力平衡
C.打磨冰壶地面是为了减小地面对壶的摩擦力
D.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拉力F的作用,且FA.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该物体运动方向一定变化
D.该物体运动状态肯定变化
9.雨滴下落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研究发现,下落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会越大。下列有关雨滴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滴受到重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增加
B.雨滴受空气阻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减小
C.雨滴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时,雨滴会静止在空中
D.雨滴下落高度足够时,最后都会匀速下落
10.(2022·杭州模拟)篮球是一项全民喜爱的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篮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消失篮球将立即静止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下·诸暨期中)2019 年 11 月
17 日,2019 诸暨西施马拉松在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广场拉开序幕,15000 人跨越西施故里。如图是运动员越野时的部分画面。
(1)以西施大桥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 _(选填“运动”或“静止”)。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 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 进行生殖。
(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越野挑战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12.(2022·桐乡模拟)“迟来的荣誉”:3 月 21 日,世界田联官方宣布,中国男子接力队获得东京奥运会接力赛铜牌,打破了 4×100 米项目上无奖牌的记录。
(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 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理论上,在接力区交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相对 ,才可能顺利完成交接并取得最佳成绩。
13.(2022九下·浦江月考)衢州半马拉松比赛共吸引了5000多人参加,本次马拉松主赛道设置在西区,沿途经过城市展示馆,西区草坪公园,鹿鸣公园,月亮湾公园等地。
(1)以城市展示馆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 的形式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路旁的茶叶在繁殖季节,茶叶植株在花瓣打开时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通过蜜蜂采蜜会落到另一朵茶花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选填字母)。
A.自花传粉 B.异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4)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 进行生殖。
(5)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马拉松比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14.(2021八上·宁波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消防队员小科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科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科0-6 s间受到的摩擦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18 s间受到的摩擦力。在6~15 s内,小科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2七下·义乌期中)科学探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
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议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同一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 1 2 3 4 5 6
小球质量m(g) 2 5 10 5 5 45
小球半径r(m) 0.05 0.05 0.05 0.10 0.25 0.30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16 40 80 10 1.6
【得出结论】(1)比较1、2、3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拓展应用】(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的 m/s。
四、解答题
16.(2021七上·天台期末)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图所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
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距离s3/m
1 45 9 14 23
2 75 15 38 53
3 90 18 56 ▲
4 105 21 76 97
(1)根据表中已给的数据,分析计算并填写尚缺的数据 。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停车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
17.(2021八上·温岭月考)甲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去附近的邮局寄信,前 内行走的速度为 ,为了尽快到达邮局,以后的速度提高到 。在甲同学出发 后,乙同学也想去邮局,为了赶上甲同学,乙同学以 的速度行走。问:
(1)乙同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甲同学?
(2)若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 ,则经过多少时间乙同学能追上甲同学?
五、综合说理题
18.(2020七下·温岭期末)无风的雨天,雨滴会落在雨伞上并最终从雨伞边缘滑落。如图为雨滴从伞顶A点滑至雨伞边缘B点,最后落至地面C点的运动轨迹,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雨滴出现这样的运动轨迹的原因。(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4)对冰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推出后的冰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向后。它不再与手接触,因此不受推力,依靠惯性前进,故A、B错误;
静止时,冰壶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2)根据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解答】A.脚用力将球踢出去,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踢出去的足球减速前行,但是它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被踢出去后最终会停下,是因为球受到了草坪对它的摩擦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和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王亚平对冰墩墩的推力作用在冰墩墩上,而冰墩墩对王亚平的反推力作用在王亚平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冰墩墩以舱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时,也做近匀速直线运动 ,故B错误;
C.出手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故C正确;
D.冰墩墩能在空中飞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
(2)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运动员用力踢球时,足球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因此脚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鞋底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足球到达最高点时,它只受重力作用,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为受到摩擦力而逐渐停下来,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判断,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路程的大小,然后分别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那么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D中甲和乙的路程不变,它们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不合题意;
从横轴上取一点,然后做横轴的垂线,再通过它与两个图像的交点做纵轴的垂线,它们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对应的距离,故B错误,A正确。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G=mg分析;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氮气球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它的重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当人静止在反射面板上时,人受到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二者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蜘蛛人的手脚上都有宽大的轻质板,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人对反射面板的压强,故C错误;
D.人手轻碰面板后,会往前运动,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2)平衡状态包含: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等。
(4)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2m/s转弯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打磨冰壶地面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减小地面对壶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减速过程中,对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不受阻力,此时它只受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即合力向右。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该物体的运动状态肯定变化,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雨滴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于是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雨滴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当阻力和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此时加速停止,雨滴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惯性的定义和特点判断;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A.上升过程中,手已经离开篮球,此时它不再受到推力作用,故A错误;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篮球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向下运动,故C正确;
D.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若外力消失,篮球不会停止运动,而是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1)运动
(2)空气
(3)孢子
(4)①
【知识点】真菌;声音的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声传播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由于物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
3.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腐生。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
4.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解答】(1)以西施大桥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运动。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生殖。
(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越野挑战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①是相同的。
12.【答案】(1)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2)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物体快慢的比较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解答】(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当两个运动与接棒时,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要保持不变,这样接力棒最稳定,最容易接棒成功,因此二者应该保持相对静止。
13.【答案】(1)运动
(2)声波或者波
(3)B
(4)孢子
(5)①
【知识点】真菌;花的结构;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解答;
(3)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其中自花传粉的植物要是两性花,并且一朵花中的雌蕊和雄蕊需要同时成熟,而异花传粉主要依靠虫媒、风媒、鸟媒、水媒等形式传播,注意授粉可以通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两种方式进行。
(4)根据蘑菇的生殖方式进行解答。
(5)根据速度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1)以城市展示馆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运动。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声波或者波的形式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茶叶植株在花瓣打开时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通过蜜蜂采蜜会落到另一朵茶花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异花传粉。故选B。
(4)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生殖。
(5)本次马拉松比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故选①。
14.【答案】大于;竖直向上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运动;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0~6s内,小科做加速运动,此时合力向上,即摩擦力大于重力;15~18s内,小科做减速运动,此时合力向下,即摩擦力小于重力,因此前面的摩擦力大于后面的摩擦力。
(2)6-15s内,小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平衡力,即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它们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5.【答案】质量;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1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建立猜想】雨滴下落的最大速度就是重力与阻力相同时的速度。因为雨滴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则速度最大时的阻力就越大,所以收尾速度与质量有关。
【得出结论】(1)将1、2、3组实验中的速度与对应质量作比,然后比较比值的大小,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拓展应用】(2)根据2、4、5组数据,找到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的数量关系,据此推算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解答】【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得出结论】(1)分别计算出实验1、2、3中小球收尾速度与小球质量的比值,比值都是8,那么得到结论: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拓展应用】(2)比较第2和第4组实验可知,小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收尾速度是原来的;
比较第2和第5组实验可知,小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5倍时,收尾速度是原来的。
那么得到结论:当质量相同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则比较第2和第6组实验可知,此时小球半径增大要原来的6倍,质量增大到原来的9倍,那么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为:。
16.【答案】(1)74
(2)速度
(3)
(4)不要超速行驶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2)根据表格可知,反应距离和速度的比值都等于0.2,即反应距离与汽车的速度成正比;
(3)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4)从车速的角度提出一条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建议。
【解答】(1)在第3组中,停车距离=18m+56m=74m。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速度;
(3)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速度,纵轴表示停车距离,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不要超速行驶。
17.【答案】(1)解:设乙同学晚出发 时间,且追上甲时,甲恰好运动了 ,
则乙同学实际运动的时间为 ,有 ,
解得 。
当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 时,小于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 时追上,则 ,解得 追上。
(2)解:当晚出发时间为 时,大于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 时追上,则 ,解得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分析两同学的运动情况,画图辅助理解,结合运动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1)
(2)
18.【答案】雨滴由于在AB段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伞面的支持力作用沿伞面下滑至雨伞边缘B点。离开伞面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雨滴将做竖直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雨滴具有惯性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呈现出BC段的运动轨迹。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将雨滴的运动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即在雨伞面上和离开伞面后,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雨滴由于在AB段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伞面的支持力作用沿伞面下滑至雨伞边缘B点。离开伞面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雨滴将做竖直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雨滴具有惯性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呈现出BC段的运动轨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9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杭州月考)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4)对冰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推出后的冰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向后。它不再与手接触,因此不受推力,依靠惯性前进,故A、B错误;
静止时,冰壶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2.(2022·南湖模拟)如图是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上的足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脚用力将球踢出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踢出去的足球减速前行,说明足球的惯性变小
C.足球被踢出去后最终会停下,是因为球受到了草坪对它的摩擦力
D.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2)根据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解答】A.脚用力将球踢出去,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踢出去的足球减速前行,但是它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被踢出去后最终会停下,是因为球受到了草坪对它的摩擦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静止在球场水平地面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和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2·龙泉模拟)3月23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格外精彩。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向叶光富,“墩墩”姿态格外轻盈,以近匀速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亚平对冰墩墩的推力和冰墩墩对王亚平的反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冰墩墩只能以叶光富为参照物才做近匀速直线运动
C.该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D.冰墩墩能在空中飞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王亚平对冰墩墩的推力作用在冰墩墩上,而冰墩墩对王亚平的反推力作用在王亚平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冰墩墩以舱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时,也做近匀速直线运动 ,故B错误;
C.出手后的冰墩墩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故C正确;
D.冰墩墩能在空中飞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4.(2022·椒江模拟)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再夺亚洲杯冠军。关于足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踢球时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运动员鞋底的花纹可以减小与草地的摩擦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平衡力作用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
(2)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运动员用力踢球时,足球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因此脚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鞋底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足球到达最高点时,它只受重力作用,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为受到摩擦力而逐渐停下来,故D错误。
故选A。
5.(2022七下·诸暨期中)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判断,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路程的大小,然后分别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那么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D中甲和乙的路程不变,它们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不合题意;
从横轴上取一点,然后做横轴的垂线,再通过它与两个图像的交点做纵轴的垂线,它们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对应的距离,故B错误,A正确。
故选B。
6.(2022·舟山模拟)如图是中国天眼的日常维护装备:“微重力蜘蛛人”,设备最主要部分是一个直径超7m的氮气球,下面悬吊着“蜘蛛人”,人靠浮力达到在“大锅内”“行走”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氮气球受到了很大的浮力,所以减小了人的重力
B.当人静止在反射面板上时,人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蜘蛛人的手脚上都有宽大的轻质板,这是为了减小人对反射面板的压强
D.人手轻碰面板后,会往前运动,这是由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G=mg分析;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氮气球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它的重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当人静止在反射面板上时,人受到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二者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蜘蛛人的手脚上都有宽大的轻质板,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人对反射面板的压强,故C错误;
D.人手轻碰面板后,会往前运动,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7.(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2m/s转弯过程中,运动员受力平衡
C.打磨冰壶地面是为了减小地面对壶的摩擦力
D.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2)平衡状态包含: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等。
(4)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2m/s转弯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打磨冰壶地面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减小地面对壶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在粗糙程度均匀的冰面上,撤去球杆对冰球的推力,冰球在减速过程中,对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拉力F的作用,且FA.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该物体运动方向一定变化
D.该物体运动状态肯定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不受阻力,此时它只受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即合力向右。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该物体的运动状态肯定变化,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雨滴下落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研究发现,下落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会越大。下列有关雨滴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滴受到重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增加
B.雨滴受空气阻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减小
C.雨滴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时,雨滴会静止在空中
D.雨滴下落高度足够时,最后都会匀速下落
【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雨滴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于是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雨滴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当阻力和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此时加速停止,雨滴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2·杭州模拟)篮球是一项全民喜爱的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篮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消失篮球将立即静止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惯性的定义和特点判断;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A.上升过程中,手已经离开篮球,此时它不再受到推力作用,故A错误;
B.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篮球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篮球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向下运动,故C正确;
D.运动到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若外力消失,篮球不会停止运动,而是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下·诸暨期中)2019 年 11 月
17 日,2019 诸暨西施马拉松在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广场拉开序幕,15000 人跨越西施故里。如图是运动员越野时的部分画面。
(1)以西施大桥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 _(选填“运动”或“静止”)。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 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 进行生殖。
(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越野挑战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答案】(1)运动
(2)空气
(3)孢子
(4)①
【知识点】真菌;声音的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声传播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由于物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
3.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腐生。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
4.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解答】(1)以西施大桥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运动。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生殖。
(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越野挑战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①是相同的。
12.(2022·桐乡模拟)“迟来的荣誉”:3 月 21 日,世界田联官方宣布,中国男子接力队获得东京奥运会接力赛铜牌,打破了 4×100 米项目上无奖牌的记录。
(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 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理论上,在接力区交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相对 ,才可能顺利完成交接并取得最佳成绩。
【答案】(1)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2)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物体快慢的比较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解答】(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当两个运动与接棒时,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要保持不变,这样接力棒最稳定,最容易接棒成功,因此二者应该保持相对静止。
13.(2022九下·浦江月考)衢州半马拉松比赛共吸引了5000多人参加,本次马拉松主赛道设置在西区,沿途经过城市展示馆,西区草坪公园,鹿鸣公园,月亮湾公园等地。
(1)以城市展示馆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 的形式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路旁的茶叶在繁殖季节,茶叶植株在花瓣打开时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通过蜜蜂采蜜会落到另一朵茶花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选填字母)。
A.自花传粉 B.异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4)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 进行生殖。
(5)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本次马拉松比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与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答案】(1)运动
(2)声波或者波
(3)B
(4)孢子
(5)①
【知识点】真菌;花的结构;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解答;
(3)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其中自花传粉的植物要是两性花,并且一朵花中的雌蕊和雄蕊需要同时成熟,而异花传粉主要依靠虫媒、风媒、鸟媒、水媒等形式传播,注意授粉可以通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两种方式进行。
(4)根据蘑菇的生殖方式进行解答。
(5)根据速度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1)以城市展示馆为参照物,跑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是运动。
(2)运动员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声波或者波的形式传入周围人群耳内的。
(3)茶叶植株在花瓣打开时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通过蜜蜂采蜜会落到另一朵茶花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异花传粉。故选B。
(4)在雨后的草丛里,有时还能看到蘑菇等大型真菌。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生殖。
(5)本次马拉松比赛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故选①。
14.(2021八上·宁波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消防队员小科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科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科0-6 s间受到的摩擦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18 s间受到的摩擦力。在6~15 s内,小科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
【答案】大于;竖直向上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运动;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0~6s内,小科做加速运动,此时合力向上,即摩擦力大于重力;15~18s内,小科做减速运动,此时合力向下,即摩擦力小于重力,因此前面的摩擦力大于后面的摩擦力。
(2)6-15s内,小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平衡力,即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它们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2七下·义乌期中)科学探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
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议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同一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 1 2 3 4 5 6
小球质量m(g) 2 5 10 5 5 45
小球半径r(m) 0.05 0.05 0.05 0.10 0.25 0.30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16 40 80 10 1.6
【得出结论】(1)比较1、2、3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拓展应用】(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的 m/s。
【答案】质量;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10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建立猜想】雨滴下落的最大速度就是重力与阻力相同时的速度。因为雨滴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则速度最大时的阻力就越大,所以收尾速度与质量有关。
【得出结论】(1)将1、2、3组实验中的速度与对应质量作比,然后比较比值的大小,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拓展应用】(2)根据2、4、5组数据,找到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的数量关系,据此推算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解答】【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得出结论】(1)分别计算出实验1、2、3中小球收尾速度与小球质量的比值,比值都是8,那么得到结论: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拓展应用】(2)比较第2和第4组实验可知,小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收尾速度是原来的;
比较第2和第5组实验可知,小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5倍时,收尾速度是原来的。
那么得到结论:当质量相同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则比较第2和第6组实验可知,此时小球半径增大要原来的6倍,质量增大到原来的9倍,那么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为:。
四、解答题
16.(2021七上·天台期末)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图所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
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距离s3/m
1 45 9 14 23
2 75 15 38 53
3 90 18 56 ▲
4 105 21 76 97
(1)根据表中已给的数据,分析计算并填写尚缺的数据 。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停车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
【答案】(1)74
(2)速度
(3)
(4)不要超速行驶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2)根据表格可知,反应距离和速度的比值都等于0.2,即反应距离与汽车的速度成正比;
(3)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4)从车速的角度提出一条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建议。
【解答】(1)在第3组中,停车距离=18m+56m=74m。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司机的反应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速度;
(3)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速度,纵轴表示停车距离,表格中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4)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不要超速行驶。
17.(2021八上·温岭月考)甲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去附近的邮局寄信,前 内行走的速度为 ,为了尽快到达邮局,以后的速度提高到 。在甲同学出发 后,乙同学也想去邮局,为了赶上甲同学,乙同学以 的速度行走。问:
(1)乙同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甲同学?
(2)若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 ,则经过多少时间乙同学能追上甲同学?
【答案】(1)解:设乙同学晚出发 时间,且追上甲时,甲恰好运动了 ,
则乙同学实际运动的时间为 ,有 ,
解得 。
当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 时,小于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 时追上,则 ,解得 追上。
(2)解:当晚出发时间为 时,大于 ,必定在甲同学行走速度为 时追上,则 ,解得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分析两同学的运动情况,画图辅助理解,结合运动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1)
(2)
五、综合说理题
18.(2020七下·温岭期末)无风的雨天,雨滴会落在雨伞上并最终从雨伞边缘滑落。如图为雨滴从伞顶A点滑至雨伞边缘B点,最后落至地面C点的运动轨迹,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雨滴出现这样的运动轨迹的原因。(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雨滴由于在AB段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伞面的支持力作用沿伞面下滑至雨伞边缘B点。离开伞面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雨滴将做竖直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雨滴具有惯性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呈现出BC段的运动轨迹。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将雨滴的运动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即在雨伞面上和离开伞面后,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雨滴由于在AB段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伞面的支持力作用沿伞面下滑至雨伞边缘B点。离开伞面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雨滴将做竖直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雨滴具有惯性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呈现出BC段的运动轨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