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9相遇问题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9相遇问题练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15: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遇问题的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练习十一第4-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应用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认识并掌握相关行程问题或工作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路。
2.使学生通过比较认实不同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行程问题的变化与相应的数量关系,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里充满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会,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1、每日一练。
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62+18 300÷60 20×160
25×40 240+570 125×8
2、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简单的相遇问题,在已知两个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求相遇的路程?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相遇问题的及相关实际问题。
3、对比练习
小于和小高同时从马路的两端出发,相向而行。小于的速度是50米/分,小高的速度是60米/分,经过6分钟相遇。这条马路长多少米?
小于和小高同时从马路的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小于的速度是50米/分,小高的速度是60米/分,出发6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小于和小高同时从马路的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小于的速度是50米/分,小高的速度是60米/分,出发6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1、读题,用手比划行走方向,只列式不计算。
为什么这两题的算法会相同?他们的数量关系是?(板书:速度和×时间=路程)
2、题自由读题,两人的行走方式与前面两题有什么不同?用手比划给同桌看一看。结合老师板书的线段图,只列式不计算。交流数量关系。(板书:速度差×时间=路程)
3、小结:比较上面的3个问题,当行走的方向相对或相背怎样求两人相距的路程?同方而行呢?
3、提升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女生读题1,男生读题2,对应板书模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小老师讲讲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明白解答两题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2、练习十一第7题。
第一组读题。说说条件很问题。
同桌讨论“怎样解决20分钟能不能相遇的问题?如果不能相遇,怎样知道相距多少米?”
交流演示:环形铁丝拉直,(化曲为直)这是模型中的哪一类?列式计算。
追问;在环形跑道上,同时从某地出发,沿相反方向步行,时间合适可能正好相遇,如果时间太短也可能没有相遇,如果时间过长,相遇后还会出现什么情况?
3、练习十一第6题。
生活中有一类工作问题与行程问题在数量关系上有类似的地方。
第二组读题。说说条件问题。指名板演,说说思路。(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4、练习十一第8题。
小组合作完成。1号同学读题,2号同学整理问题和条件,3号同学列式计算,4号同学总结做发言交流准备。
5、练习十一第10题。
轻声自由读题。提问:要安排几个师傅?安排那两个师傅共同完成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思路?指2-3名同学说思路并板演。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思维拓展。
出示思考题,指名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跟着老师比划行走路线,同桌一人准备一只小手合作比划。出示线段图,提问一组同桌:第二次相遇时你走了几个桥长?你呢?把你们两人走过的路程合起来就是几个桥长?
把你的想法带到小组中和同学交流,列式计算,选出代表讲解。
5、课堂总结
1、阅读詹天佑修铁路两端对凿法和中部凿井法相关知识。
2、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儿歌:(齐读)
行程策略有个宝,请你画图或列表,
两点之间一条线,明确方向最重要。
整理信息是关键,理清思路要记牢;
掌握方法列式好,学习就会变轻巧。
6、随堂测试
练习十一第5题、第9题。
在准备好的小纸条上列式计算,如果时间允许同桌互批。
板书:
相遇问题的练习课
相对
速度和×时间=路程
相背
相向 速度差×时间=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