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时代——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变化:1、体例不同:采用通史的体例,更加注重时间顺序,本课也将着重时空观念;2、增加较多新内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等,这两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将花较多时间来解决。
教学目标
通过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形势的总结梳理,了解20世纪初这一场伟大变革出现的因素,体会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潮流,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
2、通过对历史地图的解读,了解辛亥革命的进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鲁迅小说主人公《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反应进行解读,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链的方式解决这一重难点。
教学主题的确定
从革命边缘的底层小人物来观察思考辛亥革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辛亥革命》
新课:
1、出示材料一:
10月10日,武昌首义。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革命。
10月22日,湖南共进会首领焦达峰、陈作新率会党及新军攻入长沙,驱逐清巡抚,建立都督府。
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新军协统阎锡山为都督。
10月30日,云南独立,新军协统蔡锷为都督。
11月3日,上海商团、青帮和同盟会革命者起义,6日,成立沪军,推上海青帮大头目陈其美为都督。
11月5日,浙江独立,立宪派汤寿潜为都督。
11月9日,广东独立,同盟会员胡汉民任都督。
11月27日,四川独立,立宪派蒲殿俊为都督。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设问1: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何时、何地又有哪些力量参与革命?
2、出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地图,直接点明主题。根据时间线索,革命推进到11月4日,浙江绍兴未庄(出自鲁迅经典小说《阿Q正传》)掀起革命,依托小人物阿Q的“革命”,解读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直接点出本课主题《人·事·时代——“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
3、情境一:革命本能
出示《阿Q正传》节选: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1911年11月4日)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未庄赵太爷府上的河埠头。未庄的人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船,有点好奇,也有点心慌。不到正午,打听到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举人老爷到乡下来逃难了。
原来是革命党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丧服)。
正午时,传到阿Q的耳朵里。看到举人老爷这样害怕,未庄的一群男女这样慌张,不禁有些“神往”,也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设问1:未庄百姓眼中的革命党是什么人?革命是什么?
设问2:阿Q为什么会感到神往和快意?这说明辛亥革命的哪一作用?
4、情境二:革命幻想
出示《阿Q正传》节选:
晚上,阿Q回到土谷祠,躺在自己的小屋里,做着美梦。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第二天上午,阿Q走到静修庵革命,得知假洋鬼子和赵秀才一早到庵里革命,打了老尼姑,砸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偷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设问1:阿Q和未庄的人是怎样革命的
5、出示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问1:阿Q、未庄人革命的方式是否违背了《临时约法》的原则?这说明了什么?
设问2:除此之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哪些进步性原则?地位?
6、出示材料三:
①“历来不相能(不和睦)”的假洋鬼子和赵秀才,把辫子盘在顶上。他们到静修庵打了老尼姑,砸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
②城里的知县、把总等都已改头换面,做了“革命党”。
③几天之后,(未庄百姓)将辫子盘在顶上的逐渐增加起来了。
④赵太爷小声的叫阿Q为老Q,赵白眼惴惴的称呼阿Q为阿Q哥。 ——节选《阿Q正传》
设问1:辛亥革命前后,未庄有变化吗?
7、情境三:革命尾声
出示《阿Q正传》节选:
阿Q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于是他决定结交革命党。阿Q只认识未庄的唯一一个革命党假洋鬼子,他来到钱府,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赶走了阿Q,心里便涌起了忧愁: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
晚间,阿Q在街上游荡,路过赵太爷家,似乎看见许多白盔白甲的人,从赵太爷家抬出许多箱子、器具。
赵家遭抢之后,未庄人大抵很快意而且恐慌,阿Q也很快意而且恐慌。四天之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 经过几天审讯,阿Q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
——节选《阿Q正传》
设问1:未庄的革命把持在哪些势力手中?
设问2:阿Q的死意味着什么?
小结1、2、3
板书设计
人 事 时代
一、革命本能 辛亥革命的背景
阿Q 二、革命幻想 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
三、革命尾声 辛亥革命的意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