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步态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木偶的步态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1906年到1908年为其爱女巧巧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的钢琴曲集的第六首小曲,德彪西是一个对所有音乐都很好奇的人,他喜欢黑人的音乐对爵士乐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这首曲子中他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即美洲黑人音乐的常用节奏,步态舞是黑人的爵士舞蹈的一种。乐曲中描绘了一个红颜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乐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主题动机发展而成的音调带给人活泼、奔放的感觉,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木偶轻盈活泼,又带几分滑稽可笑的步态;第二乐段速度放慢,节奏拉开,旋律作半音下行,带有哀伤和乞求的意味,其间出现一系列带倚音的八分音符,两类节奏搅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十分可笑;第三乐段木偶主题的动机隐约可闻,将乐曲引入再现部分,木偶又不停地跳起了别具特色的步态舞。
二、教学目标
1 欣赏《木偶步态舞》,感受音乐诙谐幽默,活泼有趣的情绪,
2 a:了解法国印象派作家德彪西和作品,辨析印象派音乐风格。
b:学会切分节奏,跳音的运用。
c;熟悉音乐各部,学会认识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现情感把握等。
3a通过导入部分对印象派音乐进行初步的认识。
b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过渡型节奏学习切分节奏。
c通过分段聆听根据音乐要素划分不同段落,并通过段落的各音乐元素对比学习了解跳音,并知道跳音的用法。以及对再现单三部曲式的识别。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并学会切分节奏和跳音的运用,对再现单三部曲式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音乐的乐音走向是线条状的还是点状的呢?这个音乐可以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现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画一画。
(播放音频)
师:哇小朋友画得真好看,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看几幅画(出示PPT)嗯小朋友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看的就是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大家可以看出这些画都有什么特点吗?(渐变色,注重对光的描绘,没有传统画那么清晰)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很棒哦,那今天呢,老师就要给大家一起来欣赏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木偶步态舞》
(出示PPT德彪西的图片)
介绍作曲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位就是法国音乐家德彪西,这首《木偶步态舞》是他的钢琴作品《孩子们的角落》里的第六首作品,是他在1906——1908年间为他的爱女巧巧所创作的,它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爱。
(1)完整感受,初听全曲。
师:下面就请大家安静欣赏全曲。(介绍蛋糕舞---是黑人的民族舞蹈,他们在跳舞时会给跳得最好的人奖励一块蛋糕,所以叫蛋糕舞,这个舞蹈多用切分音加带倚音的八分音符节奏型,这个节奏型有一个名字叫做拉格泰姆,是美洲黑人跳舞时常用的音乐节奏,德彪西就时因为看到这个舞蹈,并感受到了它活泼轻盈的节奏感与热烈欢乐的气氛因此写了这首木偶步态舞.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蛋糕舞常用的节奏吧。
(ppt切分节奏型),现在老师拿出图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出示手工图片和小朋友用身体打节奏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切分节奏)
3,播放视频(新疆舞,弗朗明哥)说明为什么这种民族要用切分节奏(不平均的能量值,幽默滑稽的形象)。举例宫廷音乐比如华尔兹(优雅高贵),不用切分节奏 的原因,让小朋友知道切分节奏的用途。
咦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吗?哇小朋友们都好聪明一下就认出老师手里拿的小木偶了,(教师用木偶表演请小朋友们观察小木偶的身体和嘴巴都有什么特点【嘴巴不能说话,身体僵硬没有人帮助就不能动】那根据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德彪西用他的音乐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脾气性格的小木偶呢?【揭示音乐情绪,诙谐幽默活泼有趣]
(2)动静结合,分段欣赏
师:整首曲子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呢?(三个部分)(出示ppt乐谱) 哇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老师的中个乐谱看起来特别复杂,那现在老师用魔法线把它画一画,嗯这样是不是简单多了
①第一乐段(A)
师: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部分,听一听这段旋律的速度怎么样?
师:在这一段中德彪西想表现小木偶的什么性格特点和情绪呢?让我们到音乐中去找一找答案(由学生揭示音乐的速度:快,力度强,大量使用切分音表现活泼有趣诙谐幽默
②第二乐段
师:音乐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小木偶的情绪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请大家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听一听和第一部分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1听第二乐段:听辨速度力度与情绪的变化,速度变慢,开始出现一系列带倚音的八分音符,整个音乐都变得低沉了——德彪西在这首曲子中用这样的一个乐段来模拟黑人的打击乐器班布拉(一种类似铃鼓的乐器)的音响用它来描绘木偶机械的动作师:想象一下,音乐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小木偶怎么了?你能用动作或是表情告诉我吗?
2乐曲中的音乐符号也从点点变成了线条,线条在乐曲中表示连贯的意思,在这里德彪西采用的是歌剧的写法也就是一种学院派的音乐(唱几句咏叹调)和前面后面的点点乐段(民间音乐)做了强烈的对比。点点乐段和线线乐段不仅民间音乐与学院派的对比,它在和声色彩上也做了对比。(明亮暗淡的色彩对比。明亮代表活泼快乐的情绪而暗淡代表悲伤,忧郁)(明亮婚礼进行曲,暗淡,葬礼进行曲)引出跳音和连音线的用法。
(教师哼唱旋律,并拿出准备好的旋律线条卡片,引导学生通过听出旋律高低的变化,感受相应的情绪:忧伤、哀求
师:我们的小木偶生气了谁来结合音乐用自己的舞步逗一逗生气的小木偶呢?
(师生互动,根据音乐向
学生提供的动作加工成简单滑稽的舞步)
第三乐段
谢谢小朋友们精彩的表现,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听一听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
1听第三乐段,引导学生找第三乐段的旋律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对比发现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旋律相似。师:原来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旋律节奏基本相似呢?在作曲中我们就把这种相似叫做‘再现’部引出ABA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
结束
师:那我们的这首木偶步态舞呢?就欣赏完了哦?总结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拓展:那下面呢?老师还想跟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准备几个钢琴曲小片段请小朋友来听那几个片段是影响拍风格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