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读世界某时期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低-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当前多数非洲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和国防兵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人口增长特点: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过快,加大对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压力。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
1.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大多数非洲国家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图中③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为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正确。①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错误。②为过渡型,B错误。④为高-高-低原始型,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人口性别比通常以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为102~107。下图示意四川省攀枝花市1964~2020年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而四川省在2016~2019年有3年的总人口性别比都低于100,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最低的省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自1990年以后,攀枝花市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男女比例逐渐均衡 B.未婚青年人数增加
C.婚姻制度不断变革 D.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4.下列应对四川省人口性别比现状采取的措施中合理可行的是( )
A.限制人口外迁 B.鼓励晚婚晚育
C.调整产业结构 D.放宽落户政策
【答案】3.A
4.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点评】缓解男女比例失衡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男女平等”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犯罪行为。
3.由图可知,攀枝花总人口性别比在1990年以后不断降低,说明男女比例趋于均衡,A正确;总人口性别比与产业结构、未婚青年人数、婚姻制度相关性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四川省总人口性别比低于100,说明四川省女多男少,应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C正确;鼓励晚婚晚育、放宽落户政策男女是一样的,无法改变人口性别比,也不能缓解女性的就业问题,BD错误;限制人口外迁会激化矛盾,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1~2019年,全球叙利亚难民有670万人,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约360万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际劳务输出 D.国内民工潮
6.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寻求( )
A.更高的经济收入 B.躲避自然灾害
C.更好的自然环境 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答案】5.B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跨国难民是因为战争导致的国际人口迁移,是在战乱地区常见的一中人口迁移方式,主要为了躲避战乱,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5.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跨越了国家,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根据材料,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脆弱,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被列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首。“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2020年,安置区移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双赢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务工经商
8.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对迁出区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生态自然恢复②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③扩大了耕地开垦面积④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C
8.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有加剧了人地矛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影响社会治安。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人口密度、交通运输、务工经商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对生态移民不起决定作用,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生态移民能够促进迁出区生态自然恢复,①正确;生态移民属于整体移民,对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②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减轻迁出区耕地的开发,减少了耕地开垦面积,③错误;人口迁出,可以减轻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压力,④正确。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生态足迹是指某一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包括水城)。在生态承载力内,按照一定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人口容量。下表为2014年福建省四个主要城市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实际人口数量(万人) 人均生态足迹(hm2/人) 可用生态承载力(万hm2)
福州 674.94 2.616 223.173
泉州 716.22 3.196 242.384
厦门 203.44 1.843 43.395
南平 319.9 0.891 446.209
9.四城市中生态压力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厦门 D.南平
10.导致厦门人口容量较其他城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数量少 B.消费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人口迁出多
【答案】9.B
10.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分量也可能有多个指标,主要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包括水、土地、生物量、能源供给量等。2、社会影响指标,包括经济实力(如固定资产投资与拥有量)、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密度、社会满意程度等。3、环境容纳指标,包括排污量、绿化状况、净化能力等。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称之为生态赤字,反之则称之为生态盈余。福州市可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23.173÷674.94≈0.33,因此生态赤字为2.616-0.33=2.285;泉州市人均可用生态承载力为242.384÷716.22≈0.338,因此生态赤字为3.196-0.338=2.858;厦门市可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3.395÷203.44≈0.213,因此生态赤字为1.843-0.213=1.629;南平的可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46.395÷319.9≈1.395,因此生态赤字为0.891-1.395=-0.5。综上所述,泉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最大,因此生态压力也最大,故B正确,ACD不选。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观察表中信息可知,厦门市的土地资源远远少于其他三个城市,因此厦门人口容量少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数量较少,故A正确;消费水平高的区域资源承载力可能越高,故B错;厦门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因此科技水平较高,且人口迁移主要为迁入,故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1~2020年人口自然增产率(年均) 0.29%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11~2020年常住人口增加 228.1万人
2020年常住人口 2189.3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万人
1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228万人 B.2189万人 C.2300万人 D.3000万人
12.要提高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C.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环境优劣(资源,气候,地形,耕地面积)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地区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就会大得多;以上均为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11.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最大容纳的人口数量,表中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为3000万,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不仅能满足经济发展,还要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环境人口容量,表中的北京为2300万,故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C正确, 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正确, C错误;严格限制人口流动,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A错误;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会使建筑用地增加,绿地减少,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答案为:B。
13.(2020高三上·内蒙古月考)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其主导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历史文化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运输状况
(2)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其附近( )
A.交通压力较小 B.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C.土地价格较低 D.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答案】(1)B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源于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等历史文化古迹,因此历史文化因素是其主导因素,选B。(2)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形成类似盆地的地形,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选D。北京天际线碗状位置不会减小交通压力,北京市中心附近逆城市化现象不显著;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较高,据此ABC错。
【点评】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或全景,港译天空线,是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或由许多摩天大厦构成的局部景观。天际线亦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人为天际。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 现今世上还没有两条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在城市中,天际线展开一个广阔的天际景观(多数为全景),因此大城市都被叫作“城市风光影画片”。在许多大都会, 摩天大厦在其天际线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而其中包括海港的天际线可说是最完美的。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图是南昌市附近某区域乡村小卖部分布略图,由于交通地位不同,小卖部服务范围大小存在差异,图中不同符号表示服务范围大小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商品种类最丰富的小卖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包括了( )
A.包家 B.吴家 C.江前村 D.田东村
【答案】14.C
15.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一个地区的城镇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3)在理想平原上,中心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心;(4)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5)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
14.一般来说,服务范围越广,小卖部规模越大,商品种类越丰富,甲仅靠近一条村道,服务范围较小,A选项错误。丙靠近国道,且位于两条村道交汇处,交通条件好,因此服务范围广,小卖部规模大,商品种类丰富,C选项正确。丁、乙虽也位于村道交汇处,但是距国道远,因此服务范围小于丙,商品种类也少于丙,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5.根据距离的远近,包家和吴家应该在丙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内,A、B选项错误。江前村应该在乙小卖部服务范围内,C选项错误。田东村通过村道与丁小卖部连通,且没有与其它小卖部有直接的交通连接,因此丁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包括了田东村,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等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丙 C.丁、甲 D.丁、丙
17.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答案】16.C
17.A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一个地区的城镇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3)在理想平原上,中心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心;(4)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5)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
16.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存在三个等级的城市,丁所在中心向外扩散的六边形最大,因此丁服务范围最大,为最高等级的城市,故AB错误;乙和丙所在中心向外最大的正六边形为中等,属于第二等级的城市,甲所在中心向外扩散的正六边形最小,服务范围最小,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7.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乙等级最高,正六边形最大,服务范围越大,数量也最少,而甲所在正六边形最小,范围也最小,数量最多,因此服务的范围也最小。综上所述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则越少,服务种类越齐全;而城市等级越低,范围越小,数量越多,服务种类越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的规模
【答案】B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正确。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不是最主要的指标,A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是最主要的指标,且乡村人口减少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指标,C错误。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较慢;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发展变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等。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城市内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这种现象称为“城市渠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B.增强水能资源开发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20.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加剧流水侵蚀,水质日渐恶化
C.增加地下径流,地下水位上升 D.改变生态环境,生物种类减少
【答案】19.A
20.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建水电站的形式开发水能。城市内部的明渠,水量少,落差小,不具备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19.城市渠化把“城市内河道取直”,据此可知城市渠化可以增强排污排涝能力,A正确。人工明渠不具备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B错误。城市内部的人工明渠不具备航运功能,不能提升内河航运能力,C错误。人工明渠的水一般不作为城市供水来源,D错误。故答案为:A。
20.河堤河底硬化,会减小沿岸生物的生长,减少流水与河道的摩擦力,因此河流流速会加快,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体更新快,水质较好,B错误。河堤、河底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C错误。河底硬化,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过去,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己的房屋上,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下图为智利示意图和瓦尔帕莱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 )
A.城镇空间格局上 B.城镇建筑材料上
C.城镇色调上 D.民居建筑构造上
22.过去,修船工用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屋上的主要目的是( )
A.色彩鲜明,使人愉悦 B.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
C.充分利用剩下的油漆 D.五颜六色吸引游客
【答案】21.C
2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各地民居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21.由材料可知,该城市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由此可见,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色调,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城市的建筑,空间格局,民居建筑构造的突出特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2.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B正确;过去,旅游业不发达,给自家房屋涂色主要是保护房屋,而不是获得精神享受和充分利用剩余油漆,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江南文化 B.乙—中西融合
C.丙—顺应自然 D.丁—御外凝内
24.这些传统民居的数量越来越少,其原因是( )
A.气候的变化 B.城镇化的发展
C.人口数量的减少 D.传统建筑技术的丧失
【答案】23.A
24.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四合院是汉族传统建筑与满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23.甲图是中国江南水乡风光,属于江南文化,A正确。乙图是北京四合院,是中国的传统民居,不是中西融合的文化,B错误。丙图是福建土楼,具有防御功能,聚族而居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不是顺应自然的产物,C错误。丁是蒙古包,内蒙古早期牧民以游牧业为主,蒙古包便于迁徙,蒙古包不能体现御外凝内,D错误。故答案为:A。
24.这些传统民居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好于乡村,导致乡村人口迁往城镇,乡村人口减少,因此民居闲置,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中国气候变化不大,不会导致传统民居逐渐消失,A错误。中国人口数总体是增加的,C错误。这些传统民居多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传统建筑技术仍然保留,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5.(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下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
(1)与六普相比,说明七普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及其影响。
(2)简析六普以后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代表建议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变化: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都显著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负担过重;青壮年负担过重。
(2)育龄妇女人口较多;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3)赞同。理由: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出现生育高峰;生育年龄提前有利于缓解老龄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不赞同。理由: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数量多,资源环境依然压力巨大;导致受教育水平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文化素质下降;未来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应把优生优育放在首位。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比重占16.60%,15~59岁人口比重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13.2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比重占17.95%,15~59岁人口比重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18.70%。由此可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都显著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数量显著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负担过重;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的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育龄妇女人口较多;“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单独和二孩政策的实施);最后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赞同也可不帮同。若赞同,可回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相较干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加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育儿成本高,人们生育意愿降低;而且现代社会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已经实施,但是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生育高峰;生育年龄提前有利干缓解老龄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且现行的人口政策没有使人口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上述人口问题,利于我国社会经稳定、可持续发展。
若不赞同。则可回答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人口对资源环境等造成的压力依然巨大,依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结婚年龄提前可能导致在本该受教育的年龄却没有接受正常的学习和教育,使得年轻人受教育水平下降进而而导致人口文化素质偏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劳动力,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因此应该把优生优育放在首位,不适合将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
【点评】我国目前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较多,青壮年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实施“三孩”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增加社会活力;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经济,完善社会福利设施,有利于实施“三孩”政策。
26.(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市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此后,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向北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青岛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结平度市莱西市构,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并陆续修建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时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下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指出青岛市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黄岛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条件。
(3)简述人口迁入对黄岛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市区;部分人口随工业迁移迁往市区周边市区、县。
(2)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大量产业迁移过来,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靠海较近,气候温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条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从农村迁往城市,结合青岛城市规划,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口随工业区的迁出而迁往周边地区。
(2)本题主要从黄岛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来分析黄岛区所具有的人口拉力。结合材料可知,黄岛区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较晚,人类活动较少,对环境影响小,环境质量较好;自然环境方面,该区距海较近,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具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新区建立后,受政策导向影响,会有大批产业迁入,就业机会较多,同时有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政策上,政府支持力度大,还为人才落户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对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人才引进便利条件优越,具有较强的人才拉力,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有加剧了人地矛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影响社会治安。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27.(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电视上经常报道,我国某大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购买。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并不是由土地的租金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交通便捷程度对土地租金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比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更符合实际。
(1)材料一图中A、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明A、B、C功能分区的成因。
(3)结合材料二分析市中心O处,A,B,C,D、E、F处,以及M处地租的高低及原因。
【答案】(1)A:商业区,C:工业区。
(2)A处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最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在此布局可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B处地租水平较高,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强,在此布局既便于居民购物,又便于工人上下班;C处地租最低,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弱,工业区布局在此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3)市中心(0)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功能区距离城市中心最近,且地租水平最高,因此为商业区;而C功能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水平最低,因此属于工业区。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城市的中心附近,地租水平最高,经济活动频繁,商业付租能力也最强,且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消费人群集中,数量大,因此形成商业区;而B功能区地租水平较高,位于城市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居民上下班和购物,且付租能力较强,因此形成住宅区;C功能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水平最低,工业布局范围较大,占用土地资源较广,且需要便捷的交通,因此位于城市的最外围,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阅读材料二可知,该城市为同心圆模式,呈现出环路状,城市中心由多条道路穿过,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因此O处地租水平最高,形成城市的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一环路,与穿过市中心的道路形成交叉点,如OA、OB、OC、OD、OE、OF,由于属于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商业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地租较高,形成地租的次高峰;M点位于城市的最外围,且尚未在交通道路两侧,交通条件较差,因此地租水平最低。
【点评】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多条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租水平较高。
28.(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其大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到21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数量增长将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趋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表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市化水平进程统计表。
巴西 印度 中国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1940 31.24 1941 13.86 —— ——
1950 36.16 1951 17.29 1953 13.26
1960 44.67 1961 17.97 1964 18.30
1970 55.92 1971 19.91 —— ——
1980 67.59 1981 23.34 1982 20.91
1990 75.59 1991 25.71 1990 26.44
2000 81.25 2001 27.81 2000 36.22
2010 84.36 2011 31.16 2010 49.68
2020 87.11 2021 34.36 2020 63.89
(1)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阶段的角度,指出巴西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说明巴西、印度两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请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巴西城市化进程速度快,目前已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前期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较快,目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2)巴西: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高,加剧了交通、就业和环境的压力,城市中社会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印度: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低,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新型小城镇;加强区域城市规划,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型城市。
【知识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依据表中数据,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阶段来看,巴西与中印两国相比,城市化进程起步早,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率高达75%以上,2000年后速度放缓,目前已属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从表中数据表明,印度的城市化水平1941年只有13.86%,但经历80年的发展,2021年城市化水平也只有34.36%。其城市化速度始终较为缓慢,目前,仍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依据表中数据,中国的城市进程,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20世纪80年代之前,城市化进程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所以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由表中数据可知,巴西的城市化特点突出表现为速度快,水平高,但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严重高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城市化超前的现象,即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城市中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管理难度大,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失业人口过多、环境质量下降等。印度与巴西的情形相反,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本国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辐射带动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也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优化城镇布局;要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各项功能品位,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十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在城市管理与建设的进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作用,建设智慧型城市,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点评】城市问题(城市病):①环境污染;②就业困难,③交通拥堵,④住房紧张;⑤加剧城市热岛效应。解决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②保护和治理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读世界某时期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低-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当前多数非洲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人口性别比通常以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为102~107。下图示意四川省攀枝花市1964~2020年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而四川省在2016~2019年有3年的总人口性别比都低于100,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最低的省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自1990年以后,攀枝花市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男女比例逐渐均衡 B.未婚青年人数增加
C.婚姻制度不断变革 D.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4.下列应对四川省人口性别比现状采取的措施中合理可行的是( )
A.限制人口外迁 B.鼓励晚婚晚育
C.调整产业结构 D.放宽落户政策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1~2019年,全球叙利亚难民有670万人,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约360万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际劳务输出 D.国内民工潮
6.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寻求( )
A.更高的经济收入 B.躲避自然灾害
C.更好的自然环境 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脆弱,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被列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首。“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2020年,安置区移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双赢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务工经商
8.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对迁出区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生态自然恢复②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③扩大了耕地开垦面积④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生态足迹是指某一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包括水城)。在生态承载力内,按照一定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人口容量。下表为2014年福建省四个主要城市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实际人口数量(万人) 人均生态足迹(hm2/人) 可用生态承载力(万hm2)
福州 674.94 2.616 223.173
泉州 716.22 3.196 242.384
厦门 203.44 1.843 43.395
南平 319.9 0.891 446.209
9.四城市中生态压力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厦门 D.南平
10.导致厦门人口容量较其他城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数量少 B.消费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人口迁出多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1~2020年人口自然增产率(年均) 0.29%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11~2020年常住人口增加 228.1万人
2020年常住人口 2189.3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万人
1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228万人 B.2189万人 C.2300万人 D.3000万人
12.要提高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C.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13.(2020高三上·内蒙古月考)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其主导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历史文化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运输状况
(2)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其附近( )
A.交通压力较小 B.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C.土地价格较低 D.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图是南昌市附近某区域乡村小卖部分布略图,由于交通地位不同,小卖部服务范围大小存在差异,图中不同符号表示服务范围大小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商品种类最丰富的小卖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包括了( )
A.包家 B.吴家 C.江前村 D.田东村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等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丙 C.丁、甲 D.丁、丙
17.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18.(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的规模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城市内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这种现象称为“城市渠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B.增强水能资源开发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20.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加剧流水侵蚀,水质日渐恶化
C.增加地下径流,地下水位上升 D.改变生态环境,生物种类减少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过去,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己的房屋上,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下图为智利示意图和瓦尔帕莱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 )
A.城镇空间格局上 B.城镇建筑材料上
C.城镇色调上 D.民居建筑构造上
22.过去,修船工用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屋上的主要目的是( )
A.色彩鲜明,使人愉悦 B.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
C.充分利用剩下的油漆 D.五颜六色吸引游客
(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江南文化 B.乙—中西融合
C.丙—顺应自然 D.丁—御外凝内
24.这些传统民居的数量越来越少,其原因是( )
A.气候的变化 B.城镇化的发展
C.人口数量的减少 D.传统建筑技术的丧失
二、综合题
25.(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下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
(1)与六普相比,说明七普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及其影响。
(2)简析六普以后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代表建议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市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此后,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向北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青岛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结平度市莱西市构,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并陆续修建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时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下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指出青岛市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黄岛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条件。
(3)简述人口迁入对黄岛区的有利影响。
27.(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电视上经常报道,我国某大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购买。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并不是由土地的租金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交通便捷程度对土地租金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比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更符合实际。
(1)材料一图中A、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明A、B、C功能分区的成因。
(3)结合材料二分析市中心O处,A,B,C,D、E、F处,以及M处地租的高低及原因。
28.(2022高一下·泾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其大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到21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数量增长将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趋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表为巴西、印度和中国城市化水平进程统计表。
巴西 印度 中国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普查年份 城市化水平%
1940 31.24 1941 13.86 —— ——
1950 36.16 1951 17.29 1953 13.26
1960 44.67 1961 17.97 1964 18.30
1970 55.92 1971 19.91 —— ——
1980 67.59 1981 23.34 1982 20.91
1990 75.59 1991 25.71 1990 26.44
2000 81.25 2001 27.81 2000 36.22
2010 84.36 2011 31.16 2010 49.68
2020 87.11 2021 34.36 2020 63.89
(1)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阶段的角度,指出巴西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说明巴西、印度两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请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和国防兵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人口增长特点: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过快,加大对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压力。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
1.图中①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大多数非洲国家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图中③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为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正确。①所示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错误。②为过渡型,B错误。④为高-高-低原始型,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A
4.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点评】缓解男女比例失衡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男女平等”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犯罪行为。
3.由图可知,攀枝花总人口性别比在1990年以后不断降低,说明男女比例趋于均衡,A正确;总人口性别比与产业结构、未婚青年人数、婚姻制度相关性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四川省总人口性别比低于100,说明四川省女多男少,应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C正确;鼓励晚婚晚育、放宽落户政策男女是一样的,无法改变人口性别比,也不能缓解女性的就业问题,BD错误;限制人口外迁会激化矛盾,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B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跨国难民是因为战争导致的国际人口迁移,是在战乱地区常见的一中人口迁移方式,主要为了躲避战乱,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5.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居住,跨越了国家,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根据材料,大量叙利亚难民移入土耳其境内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7.C
8.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有加剧了人地矛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影响社会治安。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人口密度、交通运输、务工经商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对生态移民不起决定作用,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生态移民能够促进迁出区生态自然恢复,①正确;生态移民属于整体移民,对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②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减轻迁出区耕地的开发,减少了耕地开垦面积,③错误;人口迁出,可以减轻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压力,④正确。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每一个分量也可能有多个指标,主要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包括水、土地、生物量、能源供给量等。2、社会影响指标,包括经济实力(如固定资产投资与拥有量)、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密度、社会满意程度等。3、环境容纳指标,包括排污量、绿化状况、净化能力等。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称之为生态赤字,反之则称之为生态盈余。福州市可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23.173÷674.94≈0.33,因此生态赤字为2.616-0.33=2.285;泉州市人均可用生态承载力为242.384÷716.22≈0.338,因此生态赤字为3.196-0.338=2.858;厦门市可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3.395÷203.44≈0.213,因此生态赤字为1.843-0.213=1.629;南平的可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46.395÷319.9≈1.395,因此生态赤字为0.891-1.395=-0.5。综上所述,泉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最大,因此生态压力也最大,故B正确,ACD不选。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意,观察表中信息可知,厦门市的土地资源远远少于其他三个城市,因此厦门人口容量少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数量较少,故A正确;消费水平高的区域资源承载力可能越高,故B错;厦门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因此科技水平较高,且人口迁移主要为迁入,故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环境优劣(资源,气候,地形,耕地面积)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地区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就会大得多;以上均为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11.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最大容纳的人口数量,表中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为3000万,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不仅能满足经济发展,还要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环境人口容量,表中的北京为2300万,故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C正确, 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正确, C错误;严格限制人口流动,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A错误;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会使建筑用地增加,绿地减少,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答案为:B。
13.【答案】(1)B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源于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等历史文化古迹,因此历史文化因素是其主导因素,选B。(2)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形成类似盆地的地形,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选D。北京天际线碗状位置不会减小交通压力,北京市中心附近逆城市化现象不显著;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较高,据此ABC错。
【点评】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或全景,港译天空线,是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或由许多摩天大厦构成的局部景观。天际线亦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人为天际。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 现今世上还没有两条天际线是一模一样的。在城市中,天际线展开一个广阔的天际景观(多数为全景),因此大城市都被叫作“城市风光影画片”。在许多大都会, 摩天大厦在其天际线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而其中包括海港的天际线可说是最完美的。
【答案】14.C
15.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一个地区的城镇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3)在理想平原上,中心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心;(4)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5)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
14.一般来说,服务范围越广,小卖部规模越大,商品种类越丰富,甲仅靠近一条村道,服务范围较小,A选项错误。丙靠近国道,且位于两条村道交汇处,交通条件好,因此服务范围广,小卖部规模大,商品种类丰富,C选项正确。丁、乙虽也位于村道交汇处,但是距国道远,因此服务范围小于丙,商品种类也少于丙,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5.根据距离的远近,包家和吴家应该在丙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内,A、B选项错误。江前村应该在乙小卖部服务范围内,C选项错误。田东村通过村道与丁小卖部连通,且没有与其它小卖部有直接的交通连接,因此丁小卖部的服务范围包括了田东村,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6.C
17.A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理论
【解析】【点评】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一个地区的城镇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3)在理想平原上,中心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心;(4)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5)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
16.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存在三个等级的城市,丁所在中心向外扩散的六边形最大,因此丁服务范围最大,为最高等级的城市,故AB错误;乙和丙所在中心向外最大的正六边形为中等,属于第二等级的城市,甲所在中心向外扩散的正六边形最小,服务范围最小,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7.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乙等级最高,正六边形最大,服务范围越大,数量也最少,而甲所在正六边形最小,范围也最小,数量最多,因此服务的范围也最小。综上所述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则越少,服务种类越齐全;而城市等级越低,范围越小,数量越多,服务种类越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答案】B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正确。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不是最主要的指标,A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是最主要的指标,且乡村人口减少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指标,C错误。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较慢;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发展变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等。
【答案】19.A
20.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建水电站的形式开发水能。城市内部的明渠,水量少,落差小,不具备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19.城市渠化把“城市内河道取直”,据此可知城市渠化可以增强排污排涝能力,A正确。人工明渠不具备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B错误。城市内部的人工明渠不具备航运功能,不能提升内河航运能力,C错误。人工明渠的水一般不作为城市供水来源,D错误。故答案为:A。
20.河堤河底硬化,会减小沿岸生物的生长,减少流水与河道的摩擦力,因此河流流速会加快,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体更新快,水质较好,B错误。河堤、河底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C错误。河底硬化,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1.C
2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各地民居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21.由材料可知,该城市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由此可见,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色调,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城市的建筑,空间格局,民居建筑构造的突出特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2.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B正确;过去,旅游业不发达,给自家房屋涂色主要是保护房屋,而不是获得精神享受和充分利用剩余油漆,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23.A
24.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四合院是汉族传统建筑与满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23.甲图是中国江南水乡风光,属于江南文化,A正确。乙图是北京四合院,是中国的传统民居,不是中西融合的文化,B错误。丙图是福建土楼,具有防御功能,聚族而居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不是顺应自然的产物,C错误。丁是蒙古包,内蒙古早期牧民以游牧业为主,蒙古包便于迁徙,蒙古包不能体现御外凝内,D错误。故答案为:A。
24.这些传统民居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好于乡村,导致乡村人口迁往城镇,乡村人口减少,因此民居闲置,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中国气候变化不大,不会导致传统民居逐渐消失,A错误。中国人口数总体是增加的,C错误。这些传统民居多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传统建筑技术仍然保留,D错误。故答案为:B。
25.【答案】(1)变化: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都显著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负担过重;青壮年负担过重。
(2)育龄妇女人口较多;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3)赞同。理由: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出现生育高峰;生育年龄提前有利于缓解老龄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不赞同。理由: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数量多,资源环境依然压力巨大;导致受教育水平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文化素质下降;未来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应把优生优育放在首位。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比重占16.60%,15~59岁人口比重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13.2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比重占17.95%,15~59岁人口比重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18.70%。由此可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都显著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数量显著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负担过重;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的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育龄妇女人口较多;“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单独和二孩政策的实施);最后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赞同也可不帮同。若赞同,可回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相较干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加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育儿成本高,人们生育意愿降低;而且现代社会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已经实施,但是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生育高峰;生育年龄提前有利干缓解老龄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且现行的人口政策没有使人口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上述人口问题,利于我国社会经稳定、可持续发展。
若不赞同。则可回答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人口对资源环境等造成的压力依然巨大,依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结婚年龄提前可能导致在本该受教育的年龄却没有接受正常的学习和教育,使得年轻人受教育水平下降进而而导致人口文化素质偏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劳动力,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因此应该把优生优育放在首位,不适合将将结婚年龄规定提前。
【点评】我国目前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较多,青壮年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实施“三孩”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增加社会活力;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经济,完善社会福利设施,有利于实施“三孩”政策。
26.【答案】(1)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市区;部分人口随工业迁移迁往市区周边市区、县。
(2)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大量产业迁移过来,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靠海较近,气候温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条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从农村迁往城市,结合青岛城市规划,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口随工业区的迁出而迁往周边地区。
(2)本题主要从黄岛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来分析黄岛区所具有的人口拉力。结合材料可知,黄岛区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较晚,人类活动较少,对环境影响小,环境质量较好;自然环境方面,该区距海较近,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具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新区建立后,受政策导向影响,会有大批产业迁入,就业机会较多,同时有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政策上,政府支持力度大,还为人才落户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对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人才引进便利条件优越,具有较强的人才拉力,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有加剧了人地矛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影响社会治安。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27.【答案】(1)A:商业区,C:工业区。
(2)A处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最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在此布局可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B处地租水平较高,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强,在此布局既便于居民购物,又便于工人上下班;C处地租最低,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弱,工业区布局在此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3)市中心(0)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功能区距离城市中心最近,且地租水平最高,因此为商业区;而C功能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水平最低,因此属于工业区。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城市的中心附近,地租水平最高,经济活动频繁,商业付租能力也最强,且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消费人群集中,数量大,因此形成商业区;而B功能区地租水平较高,位于城市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居民上下班和购物,且付租能力较强,因此形成住宅区;C功能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水平最低,工业布局范围较大,占用土地资源较广,且需要便捷的交通,因此位于城市的最外围,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阅读材料二可知,该城市为同心圆模式,呈现出环路状,城市中心由多条道路穿过,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因此O处地租水平最高,形成城市的地租最高峰;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一环路,与穿过市中心的道路形成交叉点,如OA、OB、OC、OD、OE、OF,由于属于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商业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地租较高,形成地租的次高峰;M点位于城市的最外围,且尚未在交通道路两侧,交通条件较差,因此地租水平最低。
【点评】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多条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租水平较高。
28.【答案】(1)巴西城市化进程速度快,目前已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前期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较快,目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2)巴西: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高,加剧了交通、就业和环境的压力,城市中社会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印度: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低,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新型小城镇;加强区域城市规划,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型城市。
【知识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依据表中数据,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阶段来看,巴西与中印两国相比,城市化进程起步早,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率高达75%以上,2000年后速度放缓,目前已属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从表中数据表明,印度的城市化水平1941年只有13.86%,但经历80年的发展,2021年城市化水平也只有34.36%。其城市化速度始终较为缓慢,目前,仍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依据表中数据,中国的城市进程,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20世纪80年代之前,城市化进程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所以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由表中数据可知,巴西的城市化特点突出表现为速度快,水平高,但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严重高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城市化超前的现象,即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城市中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管理难度大,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失业人口过多、环境质量下降等。印度与巴西的情形相反,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本国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辐射带动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也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优化城镇布局;要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各项功能品位,完善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十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在城市管理与建设的进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作用,建设智慧型城市,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点评】城市问题(城市病):①环境污染;②就业困难,③交通拥堵,④住房紧张;⑤加剧城市热岛效应。解决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②保护和治理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