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活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二、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三、字词积累
活(huó) 炀(yáng) 砥(dǐ) 更(gēng)互 帖(tiè)之 燔(fán) 讫(qì) 从(còng)
藏(cáng)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五、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译 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六、重点积累
1、通假字
活板 板,同 “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2、一词多义
五代时始印五经 动词 印刷
板印书籍 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 名词 字印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从
一板已自布字 另自,另外
其印自落 自动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拿、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
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 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动词,是
又为活板 动词, 创造
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 作为,当做
未为简易 动词, 算作、算是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介词,被
用讫再火令药镕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火烧令坚 动词,用火
持就火炀之 名词,火
3、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昇
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覆盖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4、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木格贮之 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用讫再火令药镕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5、文言句式
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为……所……”表被动
省略句
火烧令坚 省略宾语“之”,即“火烧令之坚”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省略介词“于”,即“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七、细读感悟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史。
出现:唐人尚未盛为之
推广:五代时始印五经
大规模应用: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活板”,为何要先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历史?
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为下文中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做铺垫。
2、①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内容:活板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
作用:“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②活板印刷术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出制版的程序。
活字印刷术:制版——印刷——拆版
印刷工作程序顺序
制版: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
③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薄如钱唇”“字平如砥”——打比方
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作比较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举例子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字有二十余印。——列数字
④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胶泥刻字的优点。
沾水不变形,容易拆板,不被弄脏。
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交代活板的下落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交代活板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
“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是毕昇创制的活板。
“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
4、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紧扣什么特征来说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
体现在:
①每字为一印——字
②密布字印——排版
③更互用之——印刷
④每字皆有数印——字印的数目
⑤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
⑥用讫拆板,便于下次重行排版印刷——拆板
5、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势?
一字多印 活字引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版内重复用字需求
分类贮存 贮存和再次使用便捷
奇字旋刻 临时制字很方便
取材胶泥 胶泥制字比用木头制字更适宜于活版印刷
八、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
九、板书
第一段:调班印刷术的发展史
第二段:介绍活字印刷术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三段:交代活板的下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活 板
沈括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导入新课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字词积累
活(huò) 炀(yáng) 砥(dǐ)
更(gēng)互 帖(tiè)之 燔(fán)
讫(qì) 从(cóng) 藏(cáng)
划分节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划分节奏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疏通课文
译 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从冯瀛王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指雕版印刷
同“以”
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疏通课文
译文: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
平民
铜钱的边缘
混合
覆盖
疏通课文
译文: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模子
靠近
烘烤
同“熔”,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态
磨刀石
疏通课文
译文: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
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另自,另外
准备(好了)
交替,轮流
完成
疏通课文
译文:
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
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动词,标记
标签
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疏通课文
译文: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
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生僻字
木头的纹理
根本
烧
完毕
疏通课文
译文: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珍藏
重点积累
1、通假字
活板 板,同 “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2、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昇
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覆盖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重点积累
3、一词多义
五代时始印五经 动词 印刷
板印书籍 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 名词 字印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从
一板已自布字 另自,另外
其印自落 自动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拿、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
重点积累
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 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动词,是
又为活板 动词, 创造
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 作为,当做
未为简易 动词, 算作、算是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介词,被
用讫再火令药镕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火烧令坚 动词,用火
持就火炀之 名词,火
重点积累
4、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木格贮之 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用讫再火令药镕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作业布置
5、文言句式
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为……所……”表被动
省略句
火烧令坚 省略宾语“之”,即“火烧令之坚”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省略介词“于”,即“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问题探究
1、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史。
出现:唐人尚未盛为之
推广:五代时始印五经
大规模应用: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活板”,为何要先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历史?
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为下文中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做铺垫。
问题探究
2、①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内容:活板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
作用:“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问题探究
2、②活板印刷术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出制版的程序。
活字印刷术:制版——印刷——拆版
印刷工作程序顺序
制版: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
问题探究
2、③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薄如钱唇”“字平如砥”——打比方
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作比较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举例子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字有二十余印。——列数字
④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胶泥刻字的优点。
沾水不变形,容易拆板,不被弄脏。
问题探究
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交代活板的下落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交代活板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
“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是毕昇创制的活板。
“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
问题探究
4、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紧扣什么特征来说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
体现在:
①每字为一印——字
②密布字印——排版
③更互用之——印刷
④每字皆有数印——字印的数目
⑤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
⑥用讫拆板,便于下次重行排版印刷——拆板
问题探究
5、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势?
一字多印 活字引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版内重复用字需求
分类贮存 贮存和再次使用便捷
奇字旋刻 临时制字很方便
取材胶泥 胶泥制字比用木头制字更适宜于活版印刷
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
板书
第一段:调班印刷术的发展史
第二段:介绍活字印刷术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三段:交代活板的下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