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答案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20*1.5=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反映了下列哪位皇帝统治前期的社会繁荣景象(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9、“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万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万头驯良的耗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是( )
A. 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 李清照 D.黄道婆
10、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11、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 ) 。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12、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3、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4、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 ) A.元旦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7、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家中摆着唐三彩
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9、下列产生于宋朝的情景是( )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用火药制造武器
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20、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诏 D、回纥族
二、材料分析题
21、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瑜,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1分)
②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1分)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③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分)
④这条河的开凿有何意义?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4分)
22、识图题
请回答:
①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2分)
②这个事物最早是什么朝代在什么地区出现的?(2分)
③这个事物的产生有何意义?(2分)
23、下图是唐朝画家 的《 》,图中场景描绘的
是 (人物名称)接见 (人物名称)派来的求婚使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