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课题】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方法】
教法:科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器材】
一端开口玻璃管 ,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薄塑料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引入课题液体的压强:
1: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2:为什么深海类鱼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
学生:观看思考问题
二、温故知新:液体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筒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学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存在压强,压强的方向向下。
三、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
实验探究:向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扎孔。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四、提出问题: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吗?
实验探究一:把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空玻璃筒压入液体中。
现象:橡皮膜向上凸起。
实验探究二:手套保鲜袋伸到水里面。
现象:保鲜袋紧贴在手上。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介绍压强计
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五、究液体内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
2、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总结进行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方向有关;
演示实验:将装有水的玻璃管插入到盐水中,橡皮膜向上凸起。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3、研究方法:控制变量。
4、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二:探究在水下不同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分别把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中,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学生设计实验,师生共同讨论最佳的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5、表格: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小格
水 盐水
5 上
下
左
右
10 上
下
左
右
6、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1、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六、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新课引入中的2个情景问题:
1、 大坝是用来挡水的从压强的角度,只有把底部筑得很宽才能挡住比较大的压强。
2、 带鱼在深海中生活,体内的压强大,到岸边外界压强突然变小,内脏器官会爆裂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