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2022三上·南湖期末)观测天气时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是 ,测量风向的器是 我们一般按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答案】气温计;风向标;8
【知识点】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气温计,测量风向的仪器是风向标,我们一般按照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杯子里装半杯水,然后将杯口密封,在杯盖上插入吸管。对着 管吹气,水会从另一个管子中流出。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特性,对着A管吹气,水会从B管流出。
3.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 ,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后温度会 。
【答案】融化;降低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解答】冰吸收热量会融化,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后温度会降低。
【分析】物体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4.(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图,在拆快递时经常会发现,商家用充了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装易碎的物品,然后装入包装箱里刚好撑满,不易摇动,这说明空气 。
【答案】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商家会用充了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装易碎的物品。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特性,且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2022三上·南湖期末)空气是 (“可以”或“不可以”)被压缩的,受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 。孔明灯会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
【答案】可以;小;轻
【知识点】压缩空气;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征,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也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微粒距离变小,有弹性。空气受热会上升。
6.(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今天在学校里看到国旗向南飘,他知道今天 风。另外他看到天空中今天的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又知道今天的天气是 。
【答案】北;多云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
【解析】【分析】根据国旗的飘向来判断风的方向,国旗向南飘,说明现在是北风。今天云比较多,但又可以看到太阳,说明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7.(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吃火锅时,往水中加的食盐不见了,说明食盐在水中是 的。我们还发现火锅越吃越咸,说明食盐 (“会”或“不会”) 随着水分一起蒸发。
【答案】溶解;不会
【知识点】溶解;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食盐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并不会随着水分一起蒸发,所以火锅越吃越咸。
二、选择题。
8.(2019三上·瑞安期末)空气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透明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空气是无色的。
【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有较强的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
9.(2022三上·南湖期末)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和小苏打比较起来( )
A.食盐强 B.小苏打强 C.溶解能力一样
【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的溶解能力要大于小苏打。
10.(2022三上·南湖期末)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哪个位置? ( )。
A.A B.B C.C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当把水杯数值放入水中,杯内会被空气占据,乒乓球在空气中是下沉的。
11.(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物体中,( )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制成的。
A.弹簧沙发 B.排球 C.橡皮筋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弹簧沙发是利用弹簧有弹性的特点,排球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橡皮筋是利用了橡皮筋拉伸产生的弹性。
12.(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方法中, 能够让我们感知空气存在的是( )。
A.闻一闻 B.扇一扇 C.看一看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通过扇一扇空气会产生空气的流动,可以被我们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13.(2022三上·南湖期末)同一时间,小凡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的温度是8℃,在阳光下测得的温度是12℃。她在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的气温是( )。
A.8℃ B.10℃ C.12℃
【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时需要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量。
14.(2022三上·南湖期末)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
A.空气很容易流动 B.空气抓不住 C.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可以被压缩,所以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15.(2019三上·余杭期末)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水壶口的上方会出现“白汽”。这“白汽”是( )。
A.水蒸气 B.空气 C.小水滴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解答】我们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分析】水的液态形式在受热后蒸发为气态。
16.(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测量水温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壁或者杯底,读数时需要平视温度计。
17.(2022三上·南湖期末)把两气球挂在细木棒上,呈水平状态(如图),现把左边的气球刺破,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仍呈水平状态 B.左边上翘 C.右边上翘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是有质量的,将左边气球刺破时,空气减少,质量下降,左边向上翘起。
18.(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很喜欢喝糖水,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的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有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 ,说明糖水中已经达到了溶解最大能力。
19.(2022三上·南湖期末)第3小组的同学们用纸筒、点燃的蜡烛、塑料袋等材料来做“热气球”,如右图,10 分钟后,蜡烛燃烧了一大截,但是“热气球”却没有起飞。同学们讨论改进方法,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小明:换一个轻的塑料袋
B.小红:纸筒底部再剪两个入风口
C.小刚:纸筒高度剪短一些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考查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如果塑料袋很厚且重,有可能不会起飞,纸筒的作用是防止蜡烛燃烧温度过高,熔化气球,但过高会使温度降低。
20.(2022三上·南湖期末)做“热气球”实验时,圆筒底部开孔的目的是( )
A.随时观察圆筒内部情况
B.使圆筒内外空气流通
C.往开孔处吹气,帮助“热气球”升空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是利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21.(2019三上·余杭期末)夏天游泳后,小明从泳池出来身上湿湿的感觉特别凉快。这主要是因为他身上的水分在( )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A.蒸发 B.沸腾 C.升华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水蒸发需要吸热。
【分析】液态水在受热后会蒸发为气态。
22.(2022三上·南湖期末)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玻璃上的水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水( )。
A.到空气中了 B.变成空气了 C.被玻璃吸收了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考查蒸发现象, 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玻璃上的水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水分蒸发到了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23.(2022三上·南湖期末)冰在融化为水后,它的体积会( )
A.变大 B.变小 C.保持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水变成冰后体积是增加的。
24.(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在自制雨量器活动中,下列杯子最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透明 B.透明 C.不透明
【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考查制作雨量器的注意事项,选择制作雨量器一般选用透明,且直筒的物体,不透明的杯子不能让我们观察到雨量,不适合做雨量器。
25.(2020三上·公主岭期末)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气球不能被吹大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瓶子里被空气占据着,气球只能吹到一定的程度。
26.(2022三上·南湖期末)冰块在( )的环境中能完全变成液态的水。
A.-10℃ B.0℃ C.10℃
【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在0度以上会融化成水,在0度时会成为冰水混合物。
27.(2020三上·通榆期末)假如我们要进行空气传递游戏,你认为装在哪个容器中最合适呢( )。
A.塑料杯 B.碗 C.自封口塑料袋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自封口的塑料袋是进行空气传递游戏最适合的容器。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
三、探究题。
28.(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果在你面前放着7个黑色不透明的袋子,里面分别装着空气、水、石头、橡皮、牛奶、树叶、白醋。
(1)袋子里分别装着什么?
第一步:不打开袋子,我用 的方法最先能找出橡皮、空气、 、树叶。
第二步:打开剩下的3个袋子观察,我用 的方法能找出装牛奶的袋子,我用 的方法能找出装白醋的袋子。
(2)上述这7种物体,我们通常将橡皮、石头等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将水、牛奶等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 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答案】(1)触摸;石头;尝一尝;闻一闻
(2)固体;液体;空气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分类和观察不同种类物体的区别。
(1)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相对比较坚硬。石头、橡皮和树叶都有固定的形状。
(2) 牛奶和白醋的颜色不同,可利用眼睛看的方式,白醋有酸味,可用闻的方式区分白醋和水。
(3)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不会流动。液体有一定质量,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固定体积。
29.(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学习了天气单元后,某兴趣小组决定自制测量工具,对家乡的天气状况进行观察、测量。
(1)在12月降水量测量过程中,同学们记录时遇到了困难,12月18日开始下雪了,降雪能否计入12月的降水量( )
(2)经过测量标记,12 月18日当天的降雪量在如图A标记位置,过了一段时间,杯内的雪会融化,融化后,杯内液面的高度有可能是( )
(3)刚开始降雪时,小明测得气温如图1所示,此时的气温为 ℃;雪停后,小明测得温度如图2所示,此时的气温为 ℃。
【答案】(1)A
(2)C
(3)2;-2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
【解析】【分析】可以用气温、降雨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1)降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应该计入12月的降水量。
(2)固态水的体积要大于液态的水,可能在c处。
(3)考查气温的读取,每小格代表1℃,在0的下面需要从0开始往下数。
30.(2022三上·南湖期末)食盐的溶解实验。
(1) 5克食盐在50毫升水中放置一 段时间,肉眼看不见了,如果继续放入食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此,小明往水中5克、5克持续加盐,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盐次数(每包5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现象记录(全部消失打√,出现沉淀打× ) √ √ √ ×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记录的实验结果:50毫升水可以溶解( )
A.18克食盐 B.15克食盐 C.20克食盐
(2)第4次加入食盐后,杯底出现了沉淀的食盐颗粒,如果要让这些食盐也溶解,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合理的( )
A.往杯中加入50毫升水
B.用滴管滴入3滴水
C.放在太阳底下晒
【答案】(1)B
(2)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稳定的溶液,但是100g水中大约溶解36g食盐,不能无限溶解。
(1)考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达最大溶解能力后会出现沉淀,100g水中大约溶解36g食盐。
(2)如果要溶解沉淀的食盐,可以通过增加水量来解决。
31.(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 开始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温度(℃) 78 75 72 67 65 64 63
(1)小明不小心在记录单上滴了一点墨汁。 根据你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的规律推测出3分钟时的水温可能是( )℃
A.71
B.69
C.68
A.71 B.69 C.68
(2)这杯水在这7分钟内水温的变化规律是( )
A.匀速下降 B.先快后慢下降 C.先慢后快下降
(3)通过这个实验,小明告诉大家,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0”℃,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答案】(1)B
(2)B
(3)结论不对,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与周边环境温度相同。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热量会散失,温度会降低,两个系统的温度会趋向于平衡。
(1) 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水温是不断下降的,三分钟时大于67小于72,通过温度下降的速率来判断,最可能的是69。
(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7分钟内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3)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与周边环境温度相同。
32.(2022三上·南湖期末)丁丁准备亮了食盐、白糖、小苏打三种物质,想对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研究。
(1)丁丁想比一比在一定量的水中,谁溶解能力更强,为了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 (可多选)
A.用相同的勺子来取三种物质,每一勺要一样多
B.三杯水的水量不相同
C.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D.三杯水要一样多
E.每一份放入水中后不需要溶解完就可以加入下一份
(2)丁丁各取了-份食盐、白糖、小苏打,分别放入三杯水中,搅拌后都溶解了,于是他得出结论这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你认为他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我觉得应该( )
A. 停止实验得出结论 B. 继续实验,直到分出强弱 C. 问问人家,统一结论
(3)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一杯中搅拌,另外两杯始终不搅拌
B.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另一份
C.用搅拌棒搅拌时,可以碰到杯子的内壁,不能碰到杯底
(4)丁丁想研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否跟水的冷热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的是( )
A.是否搅拌 B.食盐的颗粒大小 C.水的冷热
【答案】(1)CD
(2)错误;B
(3)B
(4)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物质不同,不变的量是 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 三杯水要一样多 。
(2)物质在水中达到完全溶解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丁丁的做法不能得出结论。
(3)考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研究溶解速度与水的温度的关系中变量是水的温度。
33.(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在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时,进行了以下探究:
(1)在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没有充气的小皮球和若干豆子。此时,小明应该把天平调整到( )的状态。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小明打入20筒空气后,他发现了( )的现象,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平衡 B.皮球往下沉 C.皮球往上翘
【答案】(1)A
(2)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
(1)将天平调整到平衡状态时小皮球加入空气,如果平衡被打破,那么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2)向小皮球中大气如果天平向皮球一段下沉,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2022三上·南湖期末)观测天气时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是 ,测量风向的器是 我们一般按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杯子里装半杯水,然后将杯口密封,在杯盖上插入吸管。对着 管吹气,水会从另一个管子中流出。
3.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 ,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后温度会 。
4.(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图,在拆快递时经常会发现,商家用充了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装易碎的物品,然后装入包装箱里刚好撑满,不易摇动,这说明空气 。
5.(2022三上·南湖期末)空气是 (“可以”或“不可以”)被压缩的,受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 。孔明灯会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
6.(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今天在学校里看到国旗向南飘,他知道今天 风。另外他看到天空中今天的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又知道今天的天气是 。
7.(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吃火锅时,往水中加的食盐不见了,说明食盐在水中是 的。我们还发现火锅越吃越咸,说明食盐 (“会”或“不会”) 随着水分一起蒸发。
二、选择题。
8.(2019三上·瑞安期末)空气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透明
9.(2022三上·南湖期末)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和小苏打比较起来( )
A.食盐强 B.小苏打强 C.溶解能力一样
10.(2022三上·南湖期末)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哪个位置? ( )。
A.A B.B C.C
11.(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物体中,( )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制成的。
A.弹簧沙发 B.排球 C.橡皮筋
12.(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方法中, 能够让我们感知空气存在的是( )。
A.闻一闻 B.扇一扇 C.看一看
13.(2022三上·南湖期末)同一时间,小凡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的温度是8℃,在阳光下测得的温度是12℃。她在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的气温是( )。
A.8℃ B.10℃ C.12℃
14.(2022三上·南湖期末)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
A.空气很容易流动 B.空气抓不住 C.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15.(2019三上·余杭期末)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水壶口的上方会出现“白汽”。这“白汽”是( )。
A.水蒸气 B.空气 C.小水滴
16.(2022三上·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测量水温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17.(2022三上·南湖期末)把两气球挂在细木棒上,呈水平状态(如图),现把左边的气球刺破,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仍呈水平状态 B.左边上翘 C.右边上翘
18.(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很喜欢喝糖水,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的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有限
19.(2022三上·南湖期末)第3小组的同学们用纸筒、点燃的蜡烛、塑料袋等材料来做“热气球”,如右图,10 分钟后,蜡烛燃烧了一大截,但是“热气球”却没有起飞。同学们讨论改进方法,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小明:换一个轻的塑料袋
B.小红:纸筒底部再剪两个入风口
C.小刚:纸筒高度剪短一些
20.(2022三上·南湖期末)做“热气球”实验时,圆筒底部开孔的目的是( )
A.随时观察圆筒内部情况
B.使圆筒内外空气流通
C.往开孔处吹气,帮助“热气球”升空
21.(2019三上·余杭期末)夏天游泳后,小明从泳池出来身上湿湿的感觉特别凉快。这主要是因为他身上的水分在( )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A.蒸发 B.沸腾 C.升华
22.(2022三上·南湖期末)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玻璃上的水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水( )。
A.到空气中了 B.变成空气了 C.被玻璃吸收了
23.(2022三上·南湖期末)冰在融化为水后,它的体积会( )
A.变大 B.变小 C.保持不变
24.(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在自制雨量器活动中,下列杯子最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透明 B.透明 C.不透明
25.(2020三上·公主岭期末)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气球不能被吹大
26.(2022三上·南湖期末)冰块在( )的环境中能完全变成液态的水。
A.-10℃ B.0℃ C.10℃
27.(2020三上·通榆期末)假如我们要进行空气传递游戏,你认为装在哪个容器中最合适呢( )。
A.塑料杯 B.碗 C.自封口塑料袋
三、探究题。
28.(2022三上·南湖期末)如果在你面前放着7个黑色不透明的袋子,里面分别装着空气、水、石头、橡皮、牛奶、树叶、白醋。
(1)袋子里分别装着什么?
第一步:不打开袋子,我用 的方法最先能找出橡皮、空气、 、树叶。
第二步:打开剩下的3个袋子观察,我用 的方法能找出装牛奶的袋子,我用 的方法能找出装白醋的袋子。
(2)上述这7种物体,我们通常将橡皮、石头等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将水、牛奶等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 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29.(2022三上·南湖期末)我们学习了天气单元后,某兴趣小组决定自制测量工具,对家乡的天气状况进行观察、测量。
(1)在12月降水量测量过程中,同学们记录时遇到了困难,12月18日开始下雪了,降雪能否计入12月的降水量( )
(2)经过测量标记,12 月18日当天的降雪量在如图A标记位置,过了一段时间,杯内的雪会融化,融化后,杯内液面的高度有可能是( )
(3)刚开始降雪时,小明测得气温如图1所示,此时的气温为 ℃;雪停后,小明测得温度如图2所示,此时的气温为 ℃。
30.(2022三上·南湖期末)食盐的溶解实验。
(1) 5克食盐在50毫升水中放置一 段时间,肉眼看不见了,如果继续放入食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此,小明往水中5克、5克持续加盐,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盐次数(每包5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现象记录(全部消失打√,出现沉淀打× ) √ √ √ ×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记录的实验结果:50毫升水可以溶解( )
A.18克食盐 B.15克食盐 C.20克食盐
(2)第4次加入食盐后,杯底出现了沉淀的食盐颗粒,如果要让这些食盐也溶解,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合理的( )
A.往杯中加入50毫升水
B.用滴管滴入3滴水
C.放在太阳底下晒
31.(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 开始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温度(℃) 78 75 72 67 65 64 63
(1)小明不小心在记录单上滴了一点墨汁。 根据你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的规律推测出3分钟时的水温可能是( )℃
A.71
B.69
C.68
A.71 B.69 C.68
(2)这杯水在这7分钟内水温的变化规律是( )
A.匀速下降 B.先快后慢下降 C.先慢后快下降
(3)通过这个实验,小明告诉大家,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0”℃,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32.(2022三上·南湖期末)丁丁准备亮了食盐、白糖、小苏打三种物质,想对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研究。
(1)丁丁想比一比在一定量的水中,谁溶解能力更强,为了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 (可多选)
A.用相同的勺子来取三种物质,每一勺要一样多
B.三杯水的水量不相同
C.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D.三杯水要一样多
E.每一份放入水中后不需要溶解完就可以加入下一份
(2)丁丁各取了-份食盐、白糖、小苏打,分别放入三杯水中,搅拌后都溶解了,于是他得出结论这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你认为他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我觉得应该( )
A. 停止实验得出结论 B. 继续实验,直到分出强弱 C. 问问人家,统一结论
(3)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一杯中搅拌,另外两杯始终不搅拌
B.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另一份
C.用搅拌棒搅拌时,可以碰到杯子的内壁,不能碰到杯底
(4)丁丁想研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否跟水的冷热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的是( )
A.是否搅拌 B.食盐的颗粒大小 C.水的冷热
33.(2022三上·南湖期末)小明在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时,进行了以下探究:
(1)在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没有充气的小皮球和若干豆子。此时,小明应该把天平调整到( )的状态。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小明打入20筒空气后,他发现了( )的现象,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平衡 B.皮球往下沉 C.皮球往上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气温计;风向标;8
【知识点】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气温计,测量风向的仪器是风向标,我们一般按照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特性,对着A管吹气,水会从B管流出。
3.【答案】融化;降低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解答】冰吸收热量会融化,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后温度会降低。
【分析】物体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4.【答案】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商家会用充了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装易碎的物品。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特性,且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答案】可以;小;轻
【知识点】压缩空气;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征,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也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微粒距离变小,有弹性。空气受热会上升。
6.【答案】北;多云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
【解析】【分析】根据国旗的飘向来判断风的方向,国旗向南飘,说明现在是北风。今天云比较多,但又可以看到太阳,说明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7.【答案】溶解;不会
【知识点】溶解;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食盐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并不会随着水分一起蒸发,所以火锅越吃越咸。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空气是无色的。
【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有较强的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的溶解能力要大于小苏打。
10.【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当把水杯数值放入水中,杯内会被空气占据,乒乓球在空气中是下沉的。
11.【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弹簧沙发是利用弹簧有弹性的特点,排球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橡皮筋是利用了橡皮筋拉伸产生的弹性。
12.【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通过扇一扇空气会产生空气的流动,可以被我们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13.【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时需要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量。
14.【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可以被压缩,所以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15.【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解答】我们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分析】水的液态形式在受热后蒸发为气态。
16.【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壁或者杯底,读数时需要平视温度计。
17.【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性,空气是有质量的,将左边气球刺破时,空气减少,质量下降,左边向上翘起。
18.【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 ,说明糖水中已经达到了溶解最大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考查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如果塑料袋很厚且重,有可能不会起飞,纸筒的作用是防止蜡烛燃烧温度过高,熔化气球,但过高会使温度降低。
20.【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是利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21.【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水蒸发需要吸热。
【分析】液态水在受热后会蒸发为气态。
22.【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考查蒸发现象, 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玻璃上的水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水分蒸发到了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23.【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水变成冰后体积是增加的。
24.【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考查制作雨量器的注意事项,选择制作雨量器一般选用透明,且直筒的物体,不透明的杯子不能让我们观察到雨量,不适合做雨量器。
25.【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瓶子里被空气占据着,气球只能吹到一定的程度。
26.【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在0度以上会融化成水,在0度时会成为冰水混合物。
27.【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自封口的塑料袋是进行空气传递游戏最适合的容器。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
28.【答案】(1)触摸;石头;尝一尝;闻一闻
(2)固体;液体;空气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分类和观察不同种类物体的区别。
(1)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相对比较坚硬。石头、橡皮和树叶都有固定的形状。
(2) 牛奶和白醋的颜色不同,可利用眼睛看的方式,白醋有酸味,可用闻的方式区分白醋和水。
(3)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不会流动。液体有一定质量,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固定体积。
29.【答案】(1)A
(2)C
(3)2;-2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
【解析】【分析】可以用气温、降雨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1)降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应该计入12月的降水量。
(2)固态水的体积要大于液态的水,可能在c处。
(3)考查气温的读取,每小格代表1℃,在0的下面需要从0开始往下数。
30.【答案】(1)B
(2)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稳定的溶液,但是100g水中大约溶解36g食盐,不能无限溶解。
(1)考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达最大溶解能力后会出现沉淀,100g水中大约溶解36g食盐。
(2)如果要溶解沉淀的食盐,可以通过增加水量来解决。
31.【答案】(1)B
(2)B
(3)结论不对,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与周边环境温度相同。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热量会散失,温度会降低,两个系统的温度会趋向于平衡。
(1) 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水温是不断下降的,三分钟时大于67小于72,通过温度下降的速率来判断,最可能的是69。
(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7分钟内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3)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地方, 它的温度会不断下降,直到会降到与周边环境温度相同。
32.【答案】(1)CD
(2)错误;B
(3)B
(4)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物质不同,不变的量是 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 三杯水要一样多 。
(2)物质在水中达到完全溶解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丁丁的做法不能得出结论。
(3)考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研究溶解速度与水的温度的关系中变量是水的温度。
33.【答案】(1)A
(2)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
(1)将天平调整到平衡状态时小皮球加入空气,如果平衡被打破,那么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2)向小皮球中大气如果天平向皮球一段下沉,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