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08 19: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一、单选题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3.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140km,东西宽约20km-40km,主峰俄博疙瘩海拔3556.1m。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下图示意贺兰山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处的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苔原带 D.高山荒漠带
5.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热量资源充足 B.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地处气候过渡地带 D.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湿地候鸟的迁徙受气候条件等影响。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以水草繁茂而得名。黑颈鹤为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生产、繁殖的鹤类,每年有大量的黑颈鹤从青海等地飞到威宁草海,黑颈鹤到草海的季节,当地多阴雨绵绵的天气。下图为黑颈鹤越冬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黑颈鹤在草海栖息的时间段( )
A.3-5月 B.5-7月 C.7-10月 D.11月至次年3月
7.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时,影响当地气候的天气系统是( )
A.准静止锋 B.印度低压 C.暖锋 D.冷锋
8.读我国部分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区可以发展旅游
B.缓冲区可以发展旅游
C.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缓冲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10.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生态退化是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表现为对自然或人为干扰的较低抗性、较弱的缓冲能力以及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逐渐演变为另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水平状态的过程,即为退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生态退化的表现有( )
①森林破坏②大气污染③酸雨④物种灭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影响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快速增长②工业与城市化活动③区域地质地貌④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 )
①导致社会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
②动摇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③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④造成可再生资源更新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施生态修复②迁移脆弱区动植物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④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下面小题。
15.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16.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 D.氧气缺乏
读1985-2000年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不同海拔的四个地区中
A.甲地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B.乙地草地退化速度最快
C.丙地草地退化速度最慢 D.丁地原有草地面积最大
18.导致15年来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加剧、土壤变干 B.气温下降、冻土扩大
C.气温升高、冻土萎缩 D.蒸发减弱、土壤变湿
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天然旅游胜地”,可以发展旅游
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20.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乌裕尔河排水受阻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 )
A.地势平坦、开阔 B.气候寒冷、湿润
C.土壤板结、不易渗透 D.地下水位低、含盐量低
22.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D.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盐城滩涂湿地。如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
24.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  )
A.人类影响较少 B.气候更为温暖
C.食物来源丰富 D.栖息面积更大
冬候鸟指冬季飞往气候较暖地区(纬度较低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纬度较高地区繁殖,幼鸟长大后,又飞临原地区越冬的鸟类。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类。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兰州市中心城区银滩湿地公园、兰州植物园、白塔山公园(典型的人文公园)和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个公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5种。下图为调查区域鸟类居留型占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兰州市的冬候鸟最可能来自( )
A.云贵高原 B.加拿大 C.西伯利亚 D.南亚
26.与其他三个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相似度最低的是( )
A.银滩湿地公园 B.兰州植物园 C.白塔山公园 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27.留鸟占比最高的公园最可能是( )
A.银滩湿地公园 B.兰州植物园 C.白塔山公园 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④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D.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30.“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 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A.红树林 B.大熊猫 C.湿地 D.古村落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32.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下表为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0.3 -5.7 6.1
材料二:图1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图2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
(1)分析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
(2)简述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并说明沿途停留地环境的主要特征。
(3)分析斑头雁迁徙至恒河口与卡纳塔克邦湿地越冬的主要原因。
3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
A.石漠化 B.草地退化
C.沙漠化 D.土地污染
(2)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b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3)土地退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请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广西壮族自治区1000多万名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截至2016年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广西石漠化土地相对集中于河池和百色两市,面积分别为57.91万公顷和35.07万公顷,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
(1)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分析石漠化的成因。
(2)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土地退化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的蔓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1.
根据材料可知,北极燕鸥长途迁徙是为了寻找越冬地和繁殖地,目的是为了在不同季节寻求热量条件较好的栖息地。据图示迁徙路线和海陆轮廓可知,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即从南极地区迁往北极地区,可知其开始迁徙之时应为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继续向北移动之时(即北半球开始进入夏半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3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根据所学知识,鸟类飞行路线尤其是飞行方向主要与气流运动有关,顺风飞行能够节省体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并不是大致沿大圆飞行,A错误;结合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北极燕鸥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燕鸥的迁徙方向并不是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C错误;同样,并不是大致顺地转偏向力,D错。故选B。
3.
根据所学知识,经线圈全长约为4万千米,因此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远超过3万千米,A错误;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盛行风向,不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B错误;运用GP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不是用遥感技术,C错误;根据材料“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因此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D正确,故选D。
3S”技术形象的代表了测绘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其本身也在走向集成。在3S技术集成中,GPS主要是实时、快速的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
4.B
5.D
4.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贺兰山的东侧,是我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位于落叶阔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之间,因此是山地针叶林带,B正确;如果山地海拔足够高的情况下,高山草甸带、山地苔原带、高山荒漠带都应出现在高山灌丛带之上,ACD错误。故选B。
5.
贺兰山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植被具有过渡性特点;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地处中纬度,热量条件较好,东坡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山地地区降水条件较丰富,再加上山地海拔较高,垂直分异显著,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所以植物物种丰富,D正确;光照热量资源充足,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地处气候过渡地带都只说明了一方面的原因,不能成为复杂性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6.D
7.A
6.
由图文信息可知,青海海拔较高,纬度高,冬季寒冷,由图可知,草海纬度较低,黑颈鹤在秋末冬初需要到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越冬,在春节气温回升返回,因此在草海栖息的时间段是大概在11月至次年3月左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
由材料“黑颈鹤到草海的季节,当地多阴雨绵绵的天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宁受昆明(贵阳)准静止锋影响,阴雨绵绵,A正确;印度低压是夏季时的天气系统,B错误;暖锋出现连续性降水,多发生在春季;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和暖锋多在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对云南影响小,不会使云南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现象。CD错误。故选A。
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⑤准静止锋:阴雨绵绵。
8.C
【详解】
据图可知,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A错误;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宁夏土地面积较内蒙古小,因此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不可能与宁夏一样多,B错误;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大面积荒漠,因此其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C正确;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垦、滥伐,过度破坏植被,D错误。故选C。
9.C
10.C
9.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不可发展旅游,AD错误;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不能发展旅游,B错误;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C正确。故选C。
10.
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在试验区,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不现实,A错误;核心区不发展旅游,游客不能进入,B错误;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C正确;缓冲区需要重点保护,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会破坏环境,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理念不符,D错误。故选C。
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2、进行旅游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3、控制游客数量,控制开发规模;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5、加强工程建设保护。
11.D
12.A
13.D
14.B
11.
生态退化的表现主要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①④正确;大气污染、酸雨属于环境污染,②③错误。故选D。
12.
影响生态退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如人口快速增长、工业与城市化活动、农业活动、政治与战争、文化与旅游等。人为因素一般是影响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③④排除,①②正确。故选A。
13.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有导致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①②错误,③正确;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④正确。故选D。
14.
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可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①③正确;迁移脆弱区的动植物不切实际,②错误;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④错误。故选B。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供给服务功能主要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需求。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支撑服务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15.D
16.B
15.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D正确: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最增大,A错:河由材料可知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B错。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影响因素是河流的补给类型,C错。
16.由材料可知水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B正确。
17.C
18.A
17.图示不同海拔的四个地区中,根据草地面积和退化率计算,乙地草地退化面积最大,A错。甲地草地退化率最高,退化速度最快,B错。丙地草地退化速度最慢,C对。丁地原本没有草地,面积最小,D错。
18.导致15年来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壤变干,A对,D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B错。冻土萎缩不是草地退化的原因,C错。
19.B
20.D
19.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由保护区中的生物部分及其生存环境等非生物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A项叙述正确;自然保护区不是“天然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只有外围区可以发展旅游,B项叙述错误;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C项叙述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项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20.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A项错误;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B项错误;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C项错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等生物,D项正确。综上ABC不对,D正确。故选D。
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21.A
22.D
21.
读材料可知,“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说明扎龙湿地地势平坦、开阔,水流缓慢,A正确;气候寒冷、湿润,影响蒸发和降水,不影响排水,B错误;有冻土,不利水的下渗,C错误;排水不畅与地下水含盐量无关,D错误。故选A。
22.
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D正确;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与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都不利于湿地保护,会使湿地退化,丧失其生态功能,破坏生物多样性,AB错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也会造成湿地污染,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生物多样性,C错误。故选D。
湿地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3.D
24.B
23.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利于丹顶鹤的生存,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对。候鸟迁徙受气候影响,不能调节气候,A错。丹顶鹤能美化环境不是湿地功能,B错。鸟类迁入,不能体现湿地净化污染功能,C错。故选D。
24.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B对。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人类影响较多,A错。食物来源、栖息面积差异小,不是主要优势,C、D错。故选B。
25.C
26.A
27.C
25.
冬候鸟指冬季飞往气候较暖地区(纬度较低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纬度较高地区繁殖,幼鸟长大后,又飞临原地区越冬的鸟类。兰州市的冬候鸟来自比兰州市纬度更高的地区,云贵高原和南亚地区比兰州市纬度低,AD错误;加拿大纬度虽然比兰州市较高,但由于中间隔着大洋,中途太遥远,中间缺少栖息地,不可能来自加拿大,B错误;西伯利亚比兰州纬度高,且都在亚欧大陆,途中有湿地可以做为栖息地休息,C正确,故选C。
26.
银滩湿地公园是四个研究地中唯一具备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公园,公园内鸟类主要以水鸟为主,其他三个公园都是森林生态公园,因此银滩湿地公园与其他三个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相似度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
白塔山公园为典型的人文公园,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建筑和观光道路,导致公园绿化面积较小,适宜鸟类栖息的场所远少于其他公园,人流量极大且环境较为嘈杂,对鸟类的栖居影响很大,此地多为可良好适应人类活动影响的常见城市鸟种,因此留鸟占比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28.A
29.C
28.
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湿地面积大大萎缩,①②正确;流域内降水并没有逐年减少,全球变暖导致的蒸发加剧不是主要原因,③④错。故选A。
29.
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但长江中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湿地面积萎缩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湿地面积减小,农业生态遭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破坏,物种减少。同时,湿地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另外,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对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净化功能减弱。故选C。
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0.C
【详解】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的源头地区,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源头地区的河流、湖泊,是湿地,C对。青藏高原上没有红树林、大熊猫、古村落,村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A、B、D错。所以选C。
31.A
32.A
31.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排除B。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已经意义不大,排除C。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排除D。
32.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到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选项A符合题意。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度有所降低,排除B。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盐度低,排除C、D。
33.(1)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开始南迁。
(2)时空特点: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特征: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阻挡;冬季气温与水温较高;食物丰富。
本题以斑头雁的迁徙和繁育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生物多样的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2月份该地气温在零度以下,温度低,3月份气温开始达到零度以上,且到4月份时已经达到平均气温8℃以上,因此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水草和水中生物开始活跃,鸟类飞回繁殖地开始营巢、产卵;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时且比较温和适宜,有利于孵化,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气温转凉,幼鸟也已长大,因此开始南迁。
(2)
结合图示可知,该段迁徙时间从8月15日到11月4日,历时3个月之久,历时长;飞跃纬度跨度10度左右,跨越1000多公里,距离较远;且沿途多次停留。沿途停留地位于我国高原地区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此海拔高,气温低,且多河湖,沼泽湿地。所以主要的环境特征是: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
恒河口与卡纳塔克邦湿地,地处北纬20度附近,纬度低,冬季气温高;位于平原地形,海拔低气候温暖;且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阻挡,冬季气温与水温较高;冬季河湖湿地不结冰,气候温暖适宜,食物丰富。
34.(1) B C
(2)地形:地处丘陵山地。气候:降水丰沛(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3)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环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增施有机肥。
(1)
a区域位于内蒙古东部,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多从事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等造成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等土地退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地区,土地污染主要分布在工农业发达地区,由于人们往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过多造成,故BC对,AD不对。
(2)
b区域位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该地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造成该地土壤侵蚀严重,加上该地人口稠密,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松动,加速土地退化。
(3)
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要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进行回答。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如改善农田环境,完善水利设施;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高科技水平,进行农业生产的套种、间作等;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等。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我国的土地退化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由于水力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典型分布区。
35.(1)自然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貌发育,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度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石漠化地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漠化。
(2)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漠化地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本题主要易广西为背景,考查石漠化成因、危害、措施,难度一般。
(1)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有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和人为因素(人口、不合理的开发)两个原因。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该地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典型,石山面积广大,土壤形成较慢,影响植被发育;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溶蚀显著,地表浅薄的土层易被侵蚀掉,石质山地裸露。从人为原因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严重的石质荒漠化。
(2)
喀斯特石漠化将导致土壤侵蚀性退化,使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石漠化使地表裸岩增加、森林植被减少,导致其调节缓冲地表径流的能力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变化幅度增大,表层带岩溶泉枯竭,使区域性的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化的几率增加。石漠化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将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反过来使生态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使石漠化的治理的难度加大。石漠化将破坏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自然景观,或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致丧失,影响其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发展。大量的水土流失还可能使附近河流水电开发受到影响。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恶化加剧贫困,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石漠化带来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
针对不合理的开发、开垦,因地制宜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发展农林牧各产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开发小水电、沼气,推进北煤南运,开发新能源等多途径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生态移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