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 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 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7 21: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雷雨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重点难点】 理解人的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学习流程】 一、导语 昨天课下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鲁侍萍,明知道自己和周朴园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还会和周朴园相爱吗?结果,我们班的男生基本都说不会,大部分女生说还是会。还有部分女生说鲁侍萍现在对周朴园只有“恨”,怎么可能再和周朴园相爱呢?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们就来探讨,鲁侍萍是不是像我们女生讲的一个字“恨”呢?是不是仅仅只有“恨”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探究。 二、交流讨论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还原一下“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交流的画面。” 请同学表演。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他们两位同学的表演和课文内容: 请女生组讨论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男生组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支持你的观点。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代表来表达你们组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5分钟左右。) (一)分析鲁侍萍的情感 师:我想现在大家应该都有一定的观点了吧。那我们先来请女生讲讲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是怎样的。 32页,“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这里表现了周朴园只关心自己的钱财,怕鲁侍萍来敲诈他。 嘲讽的情感。(板书:嘲讽) 29页,鲁侍萍记得“绸衬衣”这些细节。 念旧情。(板书:旧情) 30页,“哭?哼,我的眼泪早就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来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表现了鲁侍萍和周朴园在一起的后悔。(板书:后悔) 30页,“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这一段,说明鲁侍萍对以前的事还是忘不掉。 师:鲁侍萍在这个时候为什么非要提? 希望周朴园对自己愧疚,对自己有一个交代。所以鲁侍萍揭露周朴园做过的错事,是有目的的。(板书:揭露) 32页,“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表现了鲁侍萍的悲愤。31页,“哼,你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表明鲁侍萍认为自己受到了屈辱,感情也是怨恨的。(板书:怨恨) 30页,鲁侍萍说“绸衬衣梅花”时的感情和后面说“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的感情是有关联的。上面是对两人从前回忆的记忆犹新,下面是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和悲哀。(板书:回忆 悲哀) 30页,“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是对母子被迫分离的怨恨。32页,“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一段,是母子碍于身份地位不能相认的悲哀无奈,衬托出鲁侍萍对当年周家所作所为的痛恨。(板书:痛恨) “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是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周朴园的心寒和失望。(板书:心寒、失望) 老师发现大家所找的这些点,基本都是在周鲁相认之后,是在鲁侍萍的身份暴露了之后。那么我们再看看在相认之前,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29页,“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说明对周朴园还是有期待的。(板书:期待) 表现这样情感的语句,还有吗? 30页:“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鲁侍萍在帮周朴园回忆自己对他的关心。当年的这种关心现在再回忆起来,应该带怎样的情感?衬衣上有梅花,有“萍”字,这是谁绣上去的?侍萍。所以我想侍萍在回忆时,一定带着温情。(板书:温情) 29页,“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鲁侍萍对周朴园有期待。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两个人相认的过程中,谁是被蒙在鼓里的?鲁侍萍想不想要周朴园认出自己来? 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她为什么要一再提醒周朴园这个人现在还活着,这个人现在就在这个地方?揣摩下鲁侍萍此刻的心理。鲁侍萍的心中有一种不甘。(板书:不甘) 我们来总结下鲁侍萍的感情。一方面,鲁侍萍对周朴园有怀念,有留恋,记得彼此间的细节,也有期待;另一方面,在他们相认的过程中,她有不甘,不断去试探周朴园,同时也揭露了周朴园犯下的错误。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爱恨交织的鲁侍萍。 (课件出示总结。) (二)分析周朴园的情感 师:我们再来看看,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又是怎么样的? 28页,“苦痛”“汗涔涔地”,这里有遗憾。 仅仅是遗憾吗? 还有愧疚、痛苦。(板书:愧疚) 我们要注意“(汗涔涔地)哦”,这个“哦”出现在鲁侍萍说了什么话之后?现在的周朴园是什么身份? 社会上流人士,他害怕事情败露。(板书:害怕) 30页,刚刚知道眼前是鲁侍萍的时候,“(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让学生用严厉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前面的痛苦是故意装出来的。周朴园为何要装? 他是一个虚伪的人。(板书:虚伪)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周朴园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周朴园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朴园心狠手辣的性格。”说明周朴园不想侍萍在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说明周朴园不希望鲁侍萍来,不想看到她。 那就奇怪了,周朴园既然不希望鲁侍萍来,那为什么当他听出无锡口音时,还要问知不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心虚,也有一定的关心和怀念。 我们从文章中找一找,这种关心和怀念,还有没有? 31页,周朴园讲的两段话。“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 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用时的样子。 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 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他对鲁侍萍还存着旧情。 我们从周朴园一直保留着旧物,记得侍萍的生日,保留着侍萍的习惯,可以看出这点。当周朴园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这时他有真情实感吗?这件“于心不忍的事”,是什么事? 他把鲁侍萍和孩子赶出去。 是周朴园把他们赶出去的吗? 不是。 哪里看出来? 30页,“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师:在这里,两个“你们”说明是谁赶走鲁侍萍的? 生:周家人。 学生齐读这几句话,男生读周朴园的话,男女生齐读鲁侍萍的话,要求把握感情: ”哭?哼……我要提,我要提“这一部分。 曹禺先生在创作回顾的时候,曾经提到“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课件出示“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从这里我们也能知道,至少当年周朴园是不愿意赶鲁侍萍走的。而当他得知鲁侍萍被赶走后,他有什么行动吗?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板书:打听) 这个“打听”的背后,我想他对侍萍的感情一定是真的,并且当他知道侍萍被赶走后,第一时间做了什么事情?这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看到28页。 周朴园说“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说明周朴园在侍萍被赶出周家后,寻找了鲁侍萍。(板书:寻找) 28页,“留着你养老”“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是有一定的关心,也不是完全绝情。 周朴园给了鲁侍萍多少钱? 5000元钱。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们来看这样两段话。(课件出示语段)第一段是鲁大海说的,“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了三百块钱!”一共是多少钱? 66万。 66万给了鲁侍萍5000。 吝啬。 我们再看第二段话,鲁贵说鲁侍萍“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一个月的工钱是八块钱。5000块钱是鲁侍萍多少年的工资? 52年。 我们从这个细节中会发现,有人认为周朴园很小气,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是有一定的关心的。 我们想一想,周朴园在之前对鲁侍萍还是有一定怀念,可是当他认出鲁侍萍后,他又很害怕,表现出了虚伪的一面。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怀念的对象不同:是“梅小姐”,不是“鲁妈” 梅小姐: 年轻漂亮的小姐; 认为她已经投河自尽,代表着他三十年前的“美好”回忆; 不会给他现在的生活带来任何麻烦。 鲁妈: 历尽沧桑的老妈子; 活着,就站在他的面前,提醒着他三十年前事实的真相; 威胁着他现在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现在要跟人谈起,还小心翼翼,如果对方对此事略知一二,他就企图改变侍萍的身份扭曲事实掩盖自己的罪行。甚至我们还可以认为,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早已变得俗气虚荣,看不上侍萍的媳女身份。说侍萍是“小姐”,从而美化他们的爱情。足见他的“虚伪”。 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但这种爱情非常脆弱,潜伏着危机。 客观因素:封建婚姻的等级观念 主观因素:周朴园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基础的。——侍萍的悲剧是必然的。 关于,人格平等,鲁侍萍师婢女,没有平等,我们也能理解;那有钱人家的阔小姐繁漪有人格平等吗? 在第一幕中,周朴园劝繁漪喝药,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一个服从的榜样”证明繁漪也是没有人格平等的。 我们来总结下周朴园的形象。他曾经也有过真实的怀念,并且当他在讲侍萍的时候,他说这是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在他的心中,侍萍的形象还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认出侍萍后,他严厉责问,不愿意提往事,还要拿支票打发侍萍。这是一个亦真亦假的周朴园。他对侍萍有真的一面,也有假的一面。(课件出示总结)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课件出示总结) 三、总结: 我们从周朴园和鲁侍萍复杂的情感中,我们也看出了人性也是非常复杂的。(课件出示“复杂的人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爱恨”,用“真假”来评判这两个人,因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受害者。正如同曹禺先生自己所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看着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四、 课后探讨: 三十年间,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了。但是如果三十年前周朴园选择了鲁侍萍,他们顶着家庭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生活会如何?请你根据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进行设想。(课件出示课后探讨题)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