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22: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程标准】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
2
3
4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 “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
(3)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发射__________。
(4)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
(5)______年,我国成功卫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_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为“两弹一星”成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_______和_______等。
3. “两弹一星”成功的重要历史意义:P91
核弹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1964
原子弹
导弹核武器
1967
氢弹
1970
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钱学森

自学反馈
4. 太空漫步:
(1)1999年我国成功完成_ _______无人飞船的飞行试验。
(2)2003年航天员_ 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 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航天员__ ____成功实现太空行走。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 __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 ______因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在文化事业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文化成就:P94
3.改革开放后文化成就的代表:作家______获诺贝尔文学奖。
神舟一号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屠呦呦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莫言
自学反馈
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面对核威胁,我们该怎么做?
何谓“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卫星
( 氢弹)
核弹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两弹一星
(1)科学家:
钱学森(导弹之父)
邓稼先(两弹元勋)
(2)成就: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同年成立战略导弹部队,俗称“第二炮兵”,2015年改名“火箭军”)
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元勋,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1964年10月17日
中国政府为什么建议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维护世界和平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两弹一星
(3)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2、863与973计划
(1)863计划
在世界各国高技术竞争背景下,863计划形成,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1996年又纳入海洋高技术。
(2)973计划
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完成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
景海鹏
刘 旺
刘 洋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3、航天成就
2008.09
2016.10
1999.11
2003.10
神舟一号
飞天之旅
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
太空行走
神舟十一号空间对接
杨利伟
翟志刚
据航天五院副院长林益明介绍,截至目前,航天五院已发射217颗空间飞行器,124颗星在轨稳定运行,已形成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承担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航天器研制工作。
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袁隆平颁奖词中是这样说的;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籼型杂交水稻
(1)成功: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为“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意义: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再创记录:2018年,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个旧市举行。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显示,该百亩片平均亩产达1152.3kg,创平均亩产新高,单产最高1209.5kg。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四.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nue)疾的新方法
  .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素
(1)成功:
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获奖: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时找不到能配合的药厂,课题组只好用7口水缸作为实验室的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乙醚有刺鼻的味道。当时设备设施简陋,没有排风系统,更没有防护用品,大家顶多带个口罩。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工作,屠呦呦与同事们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屠呦呦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第一个问鼎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成果: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话剧《茶馆》
毛主席题词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后
①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②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
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