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认识各种传统节日,并了解各种传统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并了解各种传统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问大家一些问题,看看谁答得又快又准。大家喜欢放假吗?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节日会放假呢?除了会放假的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节日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传统节日》。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将知道很多关于我们国家的特有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特有风俗习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元宵、小巷、祭扫、龙舟、艾香、粽子、月饼、乞巧、赏菊等) (3)教师领读,学生注意听字音、语调。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正音。 (5)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6)教师遮掉字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2.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交流、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 左右结构:传、统、贴、巧、郎、饼、转、敬 上下结构:宵、巷、艾、堂、乞、赏、菊、热、祭 注意:“团”是全包围结构;“舟”是独体字;“闹”是半包围结构。
三、生字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分小组交流生字特点,并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补充。 (1)书写“街”字时注意中间的书写。 (2)书写“转”字时注意右边“车”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示范书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6.学生再次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 7.小组成员展示作品,互评。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温故知新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传统节日的图片和生字,学生说一说传统节日的名字,并写出来。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 解读课文 1.看图识传统节日,初步解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争取背诵课文。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课文中描述的传统节日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传统节日的特点。 如:春节——贴窗花(教师展示图片时,可以附带一个参照物) (3)教师指名说一说传统节日的特点。 2.讲解较难的词句。 (1)学生谈谈对“大街小巷人如潮”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巷”“人如潮”。这句话是说,外面的街道上,人像潮水一样的。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先人墓前去祭扫”。这句话是说,要去已经去世的祖先的墓前祭拜、打扫。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牛郎织女会鹊桥”。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鹊桥”是古代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中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能顺利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它们的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踏秋赏菊去登高”。这句话是说,在这个节日里,大家会去外面走走,赏赏菊花,爬爬山,休闲一下。
三、课堂小结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争取背诵课文。
四、拓展活动 学生查查资料,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
2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祭祖、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面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 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