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21: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地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工具(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学生已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并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我们要在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 体验,感悟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建立1cm的长度概念;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子画线。
【教学难点 】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用不同方法在刻度尺上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小棒1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人们常说,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你知道吗?在我们每天学习用的课桌里也蕴含着数学问题,不信?你瞧!
2、播放学生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长度的视频。
提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用来测量课桌的工具是不一样的,导致测量结果也不一样。
3、设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测量结果才会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说出要用同样的工具测量,结果才会一样。从而得出结论: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4、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尺子)
教师出示直尺,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播放测量视频激发知识体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出统一测量工具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1)认识尺子的种类:直尺(常用)、卷尺(工人师傅)、软尺(裁缝)、三角尺等。
提问: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尺子,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尺子都是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2)观察尺子,合作探究。
活动一:小组合作,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尺子,引导学生发现支持上的数字、刻度线和cm。)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对比发现尺子的刻度都是从0开始的。介绍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相邻的两个刻度数之间称为1大格。
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并使学生明白,通常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从0刻度开始,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做铺垫。
cm是厘米的意思,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读作厘米,写作cm,1厘米=1cm。
(板书:1厘米= 1cm )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数和cm,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知识虽简单,知识点要清晰且有层次,并且为后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认识1厘米
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活动二:借助1厘米小棒,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小棒大约有多长?
(引导: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一端,尾端对着几,小棒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伸出食指和拇指夹住小木棒,然后慢慢抽出小木棒,这时候我们食指和拇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刚你看到的1厘米有多长。好!甩一下我们的小手,放轻松,我们再来比划一次。(建构1厘米的表象,重复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比划1cm的长度,再借助小棒验证是否准确。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思考并举例汇报,教师点评。(评价:你真是的爱生活的孩子!)
借助课件,教师介绍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并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食指的宽度(如下图所示),真是感受自己身上的1厘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4、认识几厘米
想一想:尺子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厘米?
学生说出从0到2是2厘米,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 说出5厘米、7厘米或10厘米;或选择一个起点后,不论是+2还是-2,它们之间的长度都是2个大格,也就是2厘米。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从而得出结论:( )大格就是( )厘米。(板书)
三、实践操练,解决问题
1、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引入动物王国四只小熊的故事,借用教材四张图,判断用尺子测量铅笔长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分享想法,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适时评价并规范学生的说法。
课件动画演示用尺子测量铅笔长度的方法,教师解说。(放平、0刻度、对着几)
2、练一练:书本51页,量一量线段的长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借助实物展台,学生演示、讲解测量方法,教师纠正补充,并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强调把尺子放平、对齐0刻度。
设疑: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不从0开始的?巩固用减法求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物体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将测量方法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学生记忆。测量儿歌:同学们,要牢记,测量物体要放平。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3、画一画:书本P51页,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演示讲解测量方法,教师纠正补充,并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
总结方法: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点点、连线、标长度)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下图中( )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题目图:略)
3、练习5(断尺问题),提问:怎样从断的尺子上画出6厘米?
学生交流想法,汇报。教师及时点评,并总结方法。
方法1:选择一个起点8,往后数6个大格就是6厘米。
方法2:减法,相差几就是几厘米。
五、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厘米,又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六、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起点 0刻度
刻度 1大格=1厘米
厘米 cm
( )大格 (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