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学说》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以习惯提高成绩, 以努力改变人生!
学习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4、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重点难点: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方法指导: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在人类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卓著。他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的资料来证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提出了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对生物适应性作了正确解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戳穿了“上帝创造物”的谎言,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自然选择这一重大学说的意义。
学习过程:
自学感悟
1、达尔文提出的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2、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①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 。
②由于 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须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③具有 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
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含义: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 的过程。
(3)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3、自然选择学说中,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
4、现代综合进化论: 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 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5、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 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6、我国科学家发现的“ ”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7、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的 将脊椎动物起源的地质年代推到寒武纪早期,被赞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自我检测
1、(2012·德州模拟)用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2、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里的某种生物,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组,如果A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组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A.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快 B.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慢
C.两个组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组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4、(2012·泰安学业)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是由于( )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生长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5、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产卵量高的现象是( )
A.一种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6、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7、右图所示为澳大利亚的国鸟——琴鸟,该鸟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他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
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变异造成的
C.条件反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右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C.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10、下列哪项是我国为生物进化领域学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
A.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综合进化论
C.分子进化中性论 D.“澄江动物群”的发现
11、根据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 的。
(2)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缺乏青草,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出的树叶,就容易
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就会 ,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就 ,留下来的后代就 。
(3)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会被 。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长颈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引起的。
(5)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 , 的生存下来,
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展示提升
1、(2011·内江学业)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变异和隔离的综合作用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C.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2、(2011·东营学业)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 )
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3、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现代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
C.为吃到高处树叶而形成 D.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
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6、(2012·聊城模拟)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
7、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造成金鱼品种多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 D.饲喂的食物不同的结果
8、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 。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 ,该过程具有
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这叫 。
(3)它们通过 和 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物种。
(4)生物的 和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合作探究
9、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为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表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家蝇用DDT处理,使 的家蝇被淘汰。 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 给后代,而B组家蝇没有用DDT处理, 和 家蝇都存活了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的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一般是 。
(3)A组中家蝇抗药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DDT之间的 来实现的。
(4)该实验的变量是 。
(5)A、B两组只对家蝇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可行吗? 。为什么? 。
(6)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
。
《生物进化的学说》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审核:董必武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以习惯提高成绩, 以努力改变人生!
学习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4、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重点难点: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方法指导: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
在人类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卓著。他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的资料来证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提出了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对生物适应性作了正确解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戳穿了“上帝创造物”的谎言,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自然选择这一重大学说的意义。
自学感悟
1、达尔文提出的 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2、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①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 繁殖能力 。
②由于 食物和生活空间 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须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③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 不利变异
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含义: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的过程。
(3)生物进化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3、自然选择学说中, 过度繁殖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生存斗争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适者生存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定向的 自然选择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斗争 实现的。
4、现代综合进化论: 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 自然选择 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5、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 分子水平 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6、我国科学家发现的“ 澄江动物群 ”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7、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的 海口虫化石 将脊椎动物起源的地质年代推到寒武纪早期,被赞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自我检测
1、(2012·德州模拟)用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C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2、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C )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里的某种生物,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组,如果A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组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 )
A.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快 B.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慢
C.两个组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组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4、(2012·泰安学业)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是由于( D )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生长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5、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产卵量高的现象是( C )
A.一种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6、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7、右图所示为澳大利亚的国鸟——琴鸟,该鸟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他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D )
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变异造成的
C.条件反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右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D )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C.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10、下列哪项是我国为生物进化领域学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D )
A.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综合进化论 C.分子进化中性论 D.“澄江动物群”的发现
11、根据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 遗传 的。
(2)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缺乏青草,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出的树叶,就容易 生存 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就会 缺乏食物 ,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就 小 ,留下来的后代就 少 。
(3)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会被 淘汰 。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长颈的变异是由于 遗传物质 改变引起的。
(5)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 适应环境 的生存下来, 不适应环境 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展示提升
1、(2011·内江学业)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D )
A.变异和隔离的综合作用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C.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2、(2011·东营学业)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 C )
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3、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现代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
C.为吃到高处树叶而形成 D.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
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C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6、(2012·聊城模拟)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D)
7、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造成金鱼品种多的原因是( B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 D.饲喂的食物不同的结果
8、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 差异 。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 生存斗争 ,该过程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这叫 适者生存 。
(3)它们通过 遗传 和 有利变异 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物种。
(4)生物的 多样性 和 适应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合作探究
9、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为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表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家蝇用DDT处理,使 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
的家蝇被淘汰。 抗药性强 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 遗传 给后代,而B组家蝇没有用DDT处理, 有抗药性 和 没有抗药性 家蝇都存活了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的个体抗药性的 差异 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一般是 不定向的 。
(3)A组中家蝇抗药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DDT之间的 生存斗争 来实现的。
(4)该实验的变量是 DDT的有无 。
(5)A、B两组只对家蝇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可行吗? 不可行 。为什么? 实验次数不能太少,以避免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
(6)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
利用生物防治或搞好环境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