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课前学情调查】
《秋天的怀念》学习单
小明在暑假读到一篇好文章,他说不清哪里好,推荐给了你,你阅读文章后思考了以下问题,与小明分享:
读完全文,我知道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情感)。
我从文章中最能打动我的字、词、句子以及事件中的细节读出来这种情感的,比如:
文中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文章,我知道题目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了,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我明白了,首先要读懂全文的情感,再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我也明白了原来细节是会说话的,作者的情感都在字里行间,以后我也要这样读书,谢谢你!
【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细读文章,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是什么)(重点)
理解回忆性散文表达情感的方式(如何表达)。(难点)
——破解回忆性散文的情感密码
【学习过程】
预习总结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情感
(一)设计
呈现学生的预习学习单,分析学生集中关注部分和易忽略部分,并总结学生已把握的和学生尚不会的。
情感预设:怀念、愧疚;
引导体会:感激和热爱,对“好好儿活”的领悟
对情感的把握方法预设:较为笼统的认知
引导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的细节把握,通过理解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来把握,抒情句,知人论世
(二)总结同学们的预习结果
1. 《秋天的怀念》内容与情感
“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和母亲对“我”的照顾,母亲在秋天离世,我们在秋天怀念母亲
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担忧、心疼、理解和包容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
第二题的情感,同学们基本可以从以下句子中读出来,这些句子分为两类:
当时“我”看到的细节
①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对我的关心、担忧、爱、心疼、理解、包容】
③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的细心,母爱的伟大,母亲对我的爱】
⑥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写作时“我”内心的叙述
②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自责、愧疚,写母亲对我的爱】
④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的愧疚】
⑤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我”的悲痛与愧疚】
品读细节,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问题一:再读文本,品读细节,文中细节除了写母亲对我的爱,有没有写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是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从关键句中找到一些关键词,细细品读。
(一)品析句子
①“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二)梳理文中的两个“我”
《秋天的怀念》(回忆性散文)
人物 当时的“我” 写作时的“我”
时间 多年前 1981年秋天
状态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极度痛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在秋天,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怀念母亲,决心“好好儿活”。
对母亲的情感 表现冷漠,关心母亲,但更关心自己。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说“好好儿活”。 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知晓母亲的病,感知母爱,理解母亲,对母亲十分怀念,十分愧疚。
品析句子②: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三)小结——回忆类散文情感密码的方法:
1. 真实而动人的细节再现;
2. 不同时空中的“我”的情感变化。
(四)迁移运用
《背影》(朱自清)
人物 当时的“我” 写作时的“我”
时间
状态
对父亲的情感
《背影》细节: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再读文章,把握作者的情感
问题二:再读文本,思考文中的情感除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外,还有什么情感?本文的标题是“秋天的怀念”,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仅仅是怀念母亲对自己的爱吗?
(一)同学们的《秋天的怀念》:
事情发生在秋天,母亲是秋天去世的,
我和妹妹在秋天看菊花怀念母亲,
在这个秋天,母亲挂念的儿女成长了,也学会了“好好儿活”。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品析句子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今年秋天,我和妹妹一起去看了北海的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链接材料:
《我与地坛》中与母亲有关的回忆: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要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候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哪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可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或者,儿子的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合欢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大厅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到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三)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7岁上小学,13岁上中学,初中二年未尽,文化革命开始,自此与上学无缘。18岁时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虽身有小疾而不辞,自愿去陕西延安插队,究其缘由:三分从命,七分好奇。插队期间努力劳动,种了一年地,喂了两年牛,衣既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三年后(21岁)小疾衍成大患,双腿瘫痪,遂转回北京。住院治疗一年半,治疗结束时即是轮椅生涯开始之日。身残而志不坚,几度盼念死神,幸得亲人朋友爱护备至,又有幽默大师卓别林指点迷津,方信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23岁到了一家街道工厂,任临时工七年。30岁又添新病,二肾一死一伤,不能胜任街道工厂的工作,弃职回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1岁便双腿瘫痪,21岁是什么样的年纪?
《我与地坛》
“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作者的理想是什么呢?
《我的理想》:“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我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且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其主要作品有: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原罪·宿命》等;散文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爱情问题》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其中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法文,在国外出版。
补充理解
《秋天的怀念》
人物 当时的“我” 写作时的“我”
状态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极度痛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1979年已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在秋天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怀念母亲,决心“好好儿活”。
对母亲的情感 关心母亲,但更关心自己。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说“好好儿活”。 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知晓母亲的病,感知母爱,理解母亲,对母亲十分怀念,十分愧疚。 想与母亲分享自己的感受,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但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是“我”找到生命出口的重要因素,感激母爱。
小结:《秋天的怀念》对母亲的怀念中饱含着愧疚、理解、感激和爱。而这种怀念,也不仅是对母爱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对母亲话语的领悟,学会“好好儿活”。
总结——回忆类散文的情感密码
深入文章词句,细读文章,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怀念之中有悔恨、愧疚、理解、感激和爱;
文章含蓄内敛,读懂回忆性散文表达情感的方式——读懂文中的两个“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
把握文章中的抒情句,体悟作者情感。
知人论世,借助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作业——给母亲的信
看着眼前泼泼洒洒而烂漫的各色菊花,“我”想起了母亲,心中万语千言,“我”想对母亲说:
母亲:
秋天又到了,今天我和妹妹一起来北海看花了……
提醒:如果能读一读《我与地坛》可以帮助大家丰富信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