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要清晰》
拎线索,写家风
——《 伴我成长》写后指导课
【设计意图】
半命题作文“伴我成长”,要求表现“家风”主题。诊断发现,学生习作存在三个问题:一、主题不明确。所写的“家风”是什么,不甚了了;所表现的精神品质能否称之为“家风”,值得商榷。二、主题不集中。例如,想表现家庭的温馨、团结,家庭成员不服输、肯奉献等品质,但所选素材有的能体现主题,有的则不能。三、思路不清晰。材料散乱,随意写来。出现这三个问题,根源在于学生对“家风”的理解不到位,主题不明;不知道怎么通过具体的事件集中表现抽象的精神品质,线索不清。经过诊断、归因,我如下设计写后指导课,预计用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家风”的内涵,能唤醒体验,逐渐明晰自己的“家风”。(重点)
2.学生能够围绕“家风”,用“拎线索”的方式,组织素材,重构作文。(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问题诊断,明“家风”内涵
我们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了一篇表现“家风”的作文,写得不理想。有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速读下面三篇作文概要,思考:它们存在什么问题?(屏显)
①奶奶家有一片荔枝林,每年荔枝成熟时,奶奶期待我回家尝尝自家种的荔枝,这是奶奶对我的爱。——《荔枝林伴我成长》
②小时候父母教我写“人”字,一撇一捺要端正。——《“人”字伴我成长》
③考试受挫,回家后父母的鼓励如同黑夜中的光明,让我点燃希望,振作起来。——《黑夜中的光明伴我成长》
明确:习作①表现的是奶奶对我的爱,没有扣住“家风”主题。习作②的切入口小,用“人”字来表现家风,构思巧妙。但“人”字的精神内涵是什么,父母通过写“人”字想教我怎样的品质,在文中没有明确表现出来,主题不明确。习作③中父母的鼓励,让我在困境中振作起来,这其实是父母教育我要坚强,这种品质可以算作是一种“家风”,但作者在文中更多的笔墨写自己受挫的心情,详略失当,导致中心不突出。
总结: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根源在于不明确家风的内涵,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没有提炼出来,不能具体准确表述,不知道怎样围绕“家风”写故事。
二、什么是“家风”?请谈谈你的理解。
(一)什么是家风?
(屏显):家风,也叫门风。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品质,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它的载体往往是一句话(家训)或一个词(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普遍价值观的词)。家风滋养着我们的人格,伴我们成长。
(二)家风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述呢?
(屏显):古代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俭则兴,人勤则健;正心、诚意等;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理解了“家风”的内涵后,本次作文应该怎样构思立意呢?
明确:写作这篇文章,首先要明确家风是什么,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用哪个词语或哪句话来表述。然后要思考通过什么事件去表现这种家风。家风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品质,写作时最好将这种抽象的精神寄托在某一句家训或者某一物品上,用“拎出线索,一线串珠”的方式来组织素材。
教学活动二:唤醒体验,知“我家”家风
一、课前,同学们读了学案上的链接材料。这些家训或者小故事包含着某种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神品质。请回顾所读内容,归纳相应的精神品质。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③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曾国藩家书》)
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曾国藩家书》)
⑤修身齐家,为学治世。(颜之推《颜氏家训》)
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家训》)
明确:以上材料蕴含的家风有:节俭、宁静专一、勤奋、立志、修身为学、清廉正直等。
二、家风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品质,它或是长辈们教晚辈某种为人处世的道理,或是家族里多数人身上共有的一种品格风貌。请参照下面的提示,思考“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1.家族长辈身上的共同品质:
2.家族长辈教育晚辈/我要:
3.我家的“家风”是:
教学活动三:研读范文,拎“家风”线索
一、古人往往用家训诠释家风,名家往往用议论劝说的方式来表现家风。本次作文要求我们用写人记事的方式来写家风,因此,需要将某种精神品质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出来。下面,我们研读例文,思考:莫言是怎样表现“家风”的?
我的母亲
莫 言
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母亲理解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回家后,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他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有删改)
这篇例文中,作者从长辈们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品质?
明确:乐观、坚强、有勇气、有骨气。
长辈们身上的这种共同的品质就是“家风”,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了这种家风的呢?
明确:①人物精辟有力的话语,如“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人应该有骨气!②人物与众不同的行为,如“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哼唱着小曲”。②具体的承载物,如“一支小曲”。
二、方法总结
这篇散文旨在表现人物形象,抒发对长辈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之情,并没有直接表现“家风”主题。但它可以为我们写“家风”提供一种思路——将某种精神品质寄托在人物的话语、行为或心爱之物上。
给家风一个载体,或是藏在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等“传家宝”里,或是融入到爷爷奶奶讲述的故事中,或是化身为爸爸妈妈的某句话,或是模糊的家族记忆拼接而成的星星点点……如果能拎出一个载体作为线索,会使文章的切入口小,事件更具体,主题更明确突出。
三、头脑风暴
回忆我的“家风故事”,思考能否拎出一条线索,并用这个线索串起写作料?请填写表格,五分钟后,分享交流,成果如下:
我家家风 家风线索 “一线串珠”写家风故事
宁静 那句话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伴我成长。②外公教我书法,写“宁静致远”。③妈妈静心等候昙花开放,告诉我“宁静致远”。④我永远记住“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与它相伴,茁壮成长。
节俭 百褶裙 ①衣橱里的百褶裙,唤起我对俭朴家风的回忆。②我想买公主裙,母亲拒绝。她告诉我表姐留给我的旧百褶裙就很美,教育我要节俭。 ③我由百褶裙联想到家里人的节俭行为。④百褶裙带给我的启示。
爱国 红枫叶 ①奶奶珍藏的红枫叶是我家的“传家宝”。②抗美援朝,当年在前线杀敌的志愿军战士(爷爷)来信述报国之志,家书里附赠一片红枫叶。③红枫叶带给我的感动和启示。
和气 母亲轻言细语 ①母亲总是用轻言细语诠释着“待人和气”的家风。②小时候我与邻家阿姨吵闹,母亲轻言细语教育我“待人要和气”。③六年级我与同学打架,老师家访,母亲的轻言细语让我明白“和气”的涵义。
教学活动四:习作升格,写“家风”故事
一、根据拟定的提纲,升格作文。选一篇,现场分享交流。
那句话伴我成长
丘晓儒
“非宁静无以致远”,是长辈们播种在我心中的种子,伴随我成长。
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常常在房子里蹦蹦跳跳,动静之大让全家都不得安宁。每逢此时,外公总会从房间走出,用他宽厚的手掌把我拉到书房,教我写毛笔字。只见他选了两张上好的宣纸,用镇纸压住,再拿出一支毛笔,饱蘸浓墨,在纸上挥舞。横竖撇捺,循序渐进,不骄不躁。我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浮躁似被抚平。时过两刻,外公缓缓提笔,满意地点点头,似是大功告成。他将对联挂在墙上。上联“非淡泊无以明志”,下联“非宁静无以致远”。墨意幽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宁静致远的种子在悄然间播下。
渐渐长大的我,早已抛却儿时的顽皮,却免不得浮躁不沉稳。
一天晚上,繁重的学业压力让我焦躁不安,我放下手中的笔去阳台散心。看见妈妈静坐的身影,我不禁好奇:“妈,你在这做什么呀?”她回答说:“我在等昙花开啊。”顺着她的目光,我看到了一个淡白色的花苞,上面还有些许鹅黄。我又问:“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妈妈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宁静致远,静下心来,总会等到的。”我平息内心的焦躁,静静地陪着妈妈。
夜色氤氲中,昙花悄然绽放,洁白的花瓣相互簇拥着,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微风清凉,轻抚昙花,她便在这茫茫夜色中翩翩起舞,我竟看得有些痴了。
静待花开,才能欣赏生活最美的风景。心浮气躁,只能错失人生难得的精彩。我忽然想起儿时外公教我写毛笔字的往事,不知怎的,我突然有些明白“宁静致远”的意蕴了。也许“宁静致远”就是外公的人生准则,受外公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也拥有了这种精神品质。现在我也明白了它的真谛,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将以宁静修身,以宁静养德,宁静专一,不浮不躁,去实现人生远大的目标。
我愿永远记住“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永远守护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它相伴,茁壮成长。
明确:同学们,将升格后的作文和之前我们的作文比较,进步很大。我们之前写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家风的内涵,没有找到承载家风的“线索”。当我们为作文的立意找到了托载,叙事就会更紧凑,主题会更明确、更集中。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以后的作文中,常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