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与血型(共2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与血型(共2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8 07:16:0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血液与血型
第一课时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观看下面一段视频,思考:
血液由哪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各占血液总量的多少?
血浆(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深红色)
血细胞
(白色)
抽取人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约55%
约45%
血液分层现象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
人的血细胞彩图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
归纳总结:血液的组成
Ⅱ.血浆的主要功能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Ⅰ.血浆的主要成分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浆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目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观察结果
看一看,哪种血细胞数量最多?
想一想,各种血细胞分别有哪些形态特征?
红细胞
结构特征:
数量最多
两面凹的圆盘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为什么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呈现红色?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血液都是红色的吗?
蚯蚓
玫瑰色血
蜘蛛
绿色血

无色血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运氧
人体内红细胞的正常值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往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晕、耳鸣、呼吸急促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贫血。
成年女性:3.5~5.0×1012/L;
成年男性:4.0~5.5×1012/L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食物
(两种)
一、缺铁性:应当多吃些
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木耳、海带等。
二、营养不良性:主缺维
生素B12和叶酸引起,
所以口服补充即可。
白细胞
结构特征:
有细胞核
体积较大
数量少
正常值:
4.0~10×109/L
功能特点:
可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和体内已经衰老或病变的细胞,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1.白细胞接近细菌
2.白细胞开始吞噬细菌
3.白细胞已将细菌吞噬
  当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较多的集中到炎症发生的部位并消灭入侵的病菌。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把伤口堵住了,血就不流了。这是为什么?
——出现这种自我保护的现象,就是血小板的功劳。
当血液流经伤口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时还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液凝固成块,堵住伤口而止血。
凝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做血清。
血小板
结构特征:
没有细胞核
形状不规则
体积最小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正常值:
1.5~3.5×1011 /L
止血:在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促进止血比能加速血液凝固,堵住破裂口,阻挡细菌的入侵。
血液凝固与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也有关。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
名称 形态结构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最多
最少
较多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后无细胞核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细菌,
防御和保护
运输氧气
止血和加速凝血
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归纳总结
血液与健康
血液是营养物质、废物及激素等物质运输的载体,这些物质含量如果发生异常,通常表明集体的健康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血液中各种血细胞都有特定的功能,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正常范围,如果数量过多或过少,就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也表明机体存在某方面的疾病。因此,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项目 正常值(单位:升)
红细胞 3.5×1012~5.5×1012个
白细胞 5.0×109~10.0×109个
血小板 1.5×1011~3.3×1011个
血红蛋白 110~160克
正常人每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
患者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诊断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12个/L
B 白细胞计数(WBC) 1.5×1010个/L
C 血小板计数(PLT) 5.0×1010个/L
D 血红蛋白(Hb) 90g/L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诊断结果。
贫血
可能有炎症
血小板减少症
缺铁性贫血(共31张PPT)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孩子的血跟大人的血如果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滴血认亲科学吗?
血液与血型
第二课时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关注自愿无偿献血。
输血和血型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输血
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到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血型是如何发现的?
17世纪时,医生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中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
给病人输入动物血
后来,给病人输入人血

血型的发现和类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生不变。
知识链接
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发现了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血型 红细胞 (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B A凝集原 B凝集原 无
O 无 抗A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的血液分为四种类型:
你想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血型该如何鉴定呢?
正常状态的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我们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人的ABO血型。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型
因为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
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模拟“血型鉴定”
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滴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对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聚现象确定血液的类型。
血型鉴定结果表
输血者 受血者 A B AB O
A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B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O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模拟“血型鉴定”结果表
万能受血者
万能献血者
病人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请你来鉴定
B
AB
O
A
凝集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B
A
O
AB
输血原则:
万能献血者
万能受血者
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不容易引起凝集反应的异型血。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199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我国何时颁布实施了无偿献血制度?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意义大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血型和输血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输血
输同型血原则
1.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3.什么血型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
4.什么血型的人“万能受血者”?
A B O AB
同型血
O型
AB型
1、氧气在人体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 )
A 靠红细胞运输 B 溶解在血浆中运输
C 靠白细胞运输 D 靠血小板运输
2、观察血液分层的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的
作用是( )
A 杀死血细胞 B 防止血液凝固
C 防止细胞死亡 D 杀灭细菌
A
B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3、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4.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D
D
5.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可能会造成受血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引起中毒死亡
B.红细胞凝集成团,妨碍血液循环
C.血小板破裂,使血液凝固
D.使血浆发生沉淀,血液无法循环
6.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 1200~1500 ml
B. 800~1000 ml
C. 600~700 ml
D. 400~500 ml
B
A
7.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C.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
D.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急的情况下,除AB血型的人外,其他血型的人都不可以输入AB型血
B
8.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凝集成团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纤维蛋白原
9.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18周岁以上 B.18~35周岁
C.18~45周岁 D.18~55周岁
A
D
10. 某人因手术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已知其血型为O型,可输入下列哪种血型的血( )
O型 B.AB型 C.B型 D.A型
A
11.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6人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有2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有凝集反应,有一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的人数依次为( )
A.3、4、2、1 B.4、3、2、1
C.3、4、1、2 D.1、2、3、4
A
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输血浆?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黏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黏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2.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应输血液中的哪种成分?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思维拓展
有三名病人,都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但因为病因不同所需输入的血液成份也不同,第一位严重贫血,第二位大面积烧伤,第三位是出血性疾病患者,请你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应该输入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呢?
提示: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烧伤病人主要是丢失的是血浆、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