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0 16: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知识梳理
⊙要点解析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种群 群落
区别 概念内涵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概念外延 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 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
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 主要特征:分析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不同种群的分布差异,物种的丰富度,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联系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例题分析
例1 . (2004年全国卷高考题)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析与解 :从图中曲线看,两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出先增长的先下降,后增长的后下降的不同步规律,当种群数量达到最点时,N1先上升导致N2上升,而N2上升又致N1下降,且N1下降进而导致N2也随之下降,这符合具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变化规律,且N1为被捕食者,N2为捕食者。
答案:B
例2 下图所示为某个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解答:
(1)设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一般环境中________ 和________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产生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它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关系之间受限制的如被和进行________ 、________ 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常按b曲线方式变化,最多达到K点为止。
(3)另外,还有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
析与解:种群中的个体数量的变化既受到环境中食物和空间等条件的影响,也受到来自本身的内部因素即种内斗争的影响。它的变化主要是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实际上,任何一个种群在生活中必然要受到无机环境如阳光、温度、水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生物因素如捕食、竞争、寄生、种内斗争的影响,故在理想状态下为a曲线,但实际情况下为b曲线。
答案:(1)生活资源、空间;种内斗争 (2)阳光、温度、水分;捕食、竞争、寄生 (3)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
1. 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增长数量若超过环境的负荷,种群和环境受到破坏.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
3.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20年─40年,美国需40年─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角鲅鱼康生活在深海区,其雄性个体很小,寄存在雌性体的头部或体侧,从雌鱼血液中吸收养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寄生 B种内互助 C共生 D种内斗
6.无论是泰山山坡上的自然林带,还是自然荒原上的草蓬,其中的植物都是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具有明显垂直分布特点。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是( )
①种内斗争 ②竞争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⑤自然选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8.海洋捕捞时应在最有利于种群恢复S型增长曲线的
A.环境负荷量上
B.环境负荷量的一半水平
C.“S”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
D.环境负荷量3/4的水平
9.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 ( )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
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必然发生激烈的竞争
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
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11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比物种组成更重要的是植被的
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树叶的形状
12.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________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 外,还须置于________处培养。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①“有光、食物丰富”,②“有光、食物贫乏”,③“无光、食物丰富”,④“无光、食物贫乏”。下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B.C和D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用序号表示)。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________关系。
答案:
1. A 2.D 3.B 4.B 5.B 6.D 7.A 8.B 9.BC 10.C 11.B
12.(1)氧气 养料 (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 (3)无机盐 有光 (4) ④ ② ① ③ 竞争
b
K
a
种群数量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