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迷惘(wǎnɡ) 媲美(pì) 裸露(luó) 繁衍(yǎn)
B.萧瑟(sè) 狼藉(jí) 蓬蒿(hāo) 挑衅(xìn)
C.缄默(jiān) 弥漫(mí) 深邃(suì) 狩猎(shòu)
D.枯燥(zào) 吞噬(shì) 啮齿(niè) 和煦(x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牟取 幼稚 窥探 莫衷一是
B.哂笑 咫尺 干涸 苍海桑田
C.焦躁 呐喊 迁徙 无与伦比
D.佳肴 凋零 顾忌 浑然一体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D.大家把这件事交给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
4.(2012·重庆中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圈。
C.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D.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5.(2012·临沂中考)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5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围绕“网络改变生活”的主题做即兴发言。(字数不少于8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敬畏自然》有关选段,完成7~11题。(13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7.选文第1段中画线句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作者这样说有何依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2段文字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B.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要过分自傲。
C.我们不要做大自然的奴隶,要主动去驾驭它、征服它。
D.人是大自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9.第2段画横线句“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一句中“深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请赏析第2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几段文字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温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3分)
湿地?失地!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②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对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③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面积为17.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5%。
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湿地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见上图)。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开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或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
⑤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指出: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40%~50%。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 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
⑥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
⑦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2月上,有删改)
【链接材料】三垟湿地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湿地面积13.6平方千米。据调查,区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更可怕的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三垟湿地的现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按照政府规划,三垟湿地将建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摘自“百度百科”)
12.阅读全文,结合标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④段,根据图表,用简明的语言补写画线句。(不超过35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
A.三垟湿地是“城市之肾”,为城市增添了灵性,凸显了温州“山水城市”的特色。
B.三垟湿地能够在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C.为了充分利用三垟湿地,我们应该把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改造为农田、鱼塘。
D.三垟湿地水质严重受损,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由此,三垟湿地亟待保护。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分)
渤海,寂静的“死亡之海”
曾经的渤海,人们只能在史书上见到了。
渤海是整个北方海洋渔业的源头,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曾用“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海之尾”来评价这里的渔业繁盛。但是现在的渤海与千年前相比,早已是“判若两海”:鱼汛早已经消失多年,就连国家海洋局官员也公开评价: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今年的虾足足死了一半,再这样下去,养殖是没法干啦。”面朝着宽广的渤海,渔民张鑫民紧锁眉头。在张鑫民的记忆中,天津滨海新区建国村外的大海,20年前还是寂静湛蓝的,全村老少世代以这片海为生。可如今,这个渔村完全变了模样——鱼虾稀少,许多海洋物种相继灭绝。大量滩涂、湿地被占用,代之而来的是厂房遍地、烟囱林立。同时,因为年复一年的超标排污,沿渤海湾区域生态日渐恶化。
生活在渤海湾的人爱吃海鲜是出了名的,比如天津人,可谓“无海鲜不成席”。但最近几年来,天津海产市场上的海货种类,个头和质量都一年不如一年。在渤海岸边,昔日繁忙的渔港码头变得冷冷清清,破旧的小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们说:“偶尔出海回来,渔船上也最多是一些个头很小的鱼虾,很难捕捞到像样的东西了。”而从事海货收购的商贩们也深有同感:“现在好货特别少,大家每天早晨都早早在码头等着,来得稍微晚一点就被别人抢光了。”
现在,渤海湾的人无不怀念渤海渔业的“黄金时代”:20世纪80年代前,渤海还未受到污染,渔民只需开一匹18马力的小渔船,花上几个小时就能用最普通的拖网捕到五六万斤水产,而且一年中捕捞不分淡旺季,船船都能满载而归。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海产收购商,甚至日本、韩国客商都等在港口边抢海货。但目前,就算渔民们出动几百艘远海捕鱼船捕鱼,也鲜有从前的收获。
这种情况,在海洋学家的调查研究中获得了佐证:现在,整个渤海已经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蟹类能够形成规模种群。由于渤海污染日趋严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渤海里的海洋物种一年比一年减少,总共减少的种类至少在40种以上。“这也就是说,渤海里的海洋生物正在遭到灭绝性毁灭,许多海湾里,大部分生物都已消失,渤海,已相当于死海……”
(摘自《中外文摘》2012年第5期)
16.选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说明了渤海已成“死亡之海”的现实。(4分)
17.从全文看,造成渤海成为“死亡之海”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说明的角度看,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抒发了作者对罗布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痛惜不已的情感,呼吁人们搞好生态保护。你能写一段饱含情感的语句,作为选文的结尾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0.(2011·烟台中考)请以“敬畏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3)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裸”应读luǒ。
2.【解析】选B。“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
3.【解析】选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是褒义词。用在垃圾食品厂上与语境的感彩不吻合。
4.【解析】选C。C项缺少宾语,句末应加上“计划”。
5.【解析】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注意审清题干要求“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把情况说明白,称谓要得体,内容应完整,表达通顺。
答案:阿姨,您好。我是小华的同学。有件事需要告诉您,小华的脚扭伤了,医生治疗后建议回家休养两天,请您来接她一下。
6.答案:(1)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趋于多元化:其中,从电视、报纸、与人交谈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率较高,而从一般杂志、图书、科学期刊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率较低。
(2)示例:因特网:快捷、方便、信息量大。
(3)示例: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查询信息更方便,与人们交流更快捷,足不出户轻松购物也不再是一个梦想。网络在帮我们达成这一切便利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沉溺网游,影响学业,不健康网页危害我们的身心……网络,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说到底还是由点击网络的我们来决定的,让我们远离诱惑,健康上网,做一个阳光的网络少年吧!
7.答案: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又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8.【解析】选C。文章主题就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文中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一句作答。
答案: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可以从运用的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用排比句式充分展现了人类和大自然的依存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珍惜与依恋。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能力。可以从“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等方面提出观点加以阐述。
答案(示例):人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完全可以肯定还有比我们更高级的物种存在。况且,人类是因为大自然的存在而存在,包括身边的一切,整个地球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整个宇宙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和大自然相比实在是一颗螺丝钉。不过是大自然小小的一部分。
12.【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首先要阅读全文,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或者直接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再结合文章题目进行概述。
答案:我国湿地遭受严重破坏,很多湿地成为“失地”。(我国湿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若不重视,会有更多的湿地成为“失地”。)
13.【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说图能力。抓住图表中的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所揭示的信息联系文章内容,准确地把图表信息表述出来。
答案:自然湿地持续减少而人工湿地持续增加
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把握。画线句子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数字是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准确、具体,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答案:准确说明了我国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逐步减弱。
15.【解析】选C。“把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改造为农田、鱼塘”,这正是湿地大量被蚕食的原因,不宜提倡。
16.【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及内容的把握。文章从渔业方面进行了今昔对比,说明了渤海已成“死亡之海”的现实。
答案:对比 渔业
17.【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3至6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答案:①大量滩涂、湿地被占用建工厂;②超标排污造成生态恶化;③无节制的捕捞。
18.【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从常用说明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根据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渤海鱼类急剧减少的事实。
1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联系本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答。
答案(示例):注入渤海的河流没有一条是干净的,流入渤海的被污染河流,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庞大的污水排放群就是罪魁祸首。一边是快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边是低效的渤海污染治理。将来,治理速度能否赶上污染的速度?渤海的现状真的令人担忧。陆上水清之日,才是渤海变清之时。人们啊,救救渤海吧!
20.【写作提示】“敬畏生命”既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敬畏生命”的目的在于激活人对自身、对他人、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在写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记叙自己或他人热爱生命的事件来表达主题,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在遇到挫折或打击对生活失去信心想放弃生命之时,受到启迪,从而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来表达主题。可以写成散文,以叙为主,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引人深思的议论,使文章有血有肉;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可围绕作文主旨组织材料,充分论证,表达自己的深刻思想见解。
②在立意上:“敬畏生命”的思索起点应是人类,终点是所有生命。因此,“敬畏生命”应包括三个层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这是一种将人伦道德由此及彼的推及,也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我们最终要敬畏所有的生命。
③在构思上:宜化大为小,选准最佳、最小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在600字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选取生活中一些亵渎生命的事例,呼唤人们去敬畏生命,审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