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八下第五单元第二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 学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来抒发作者的情思。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位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视角独特,以时间为序,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的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时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两天的经历及所见。
学习难点 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壶口瀑布》和其他课文的基础上,对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如简要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理清游踪、明确基本的写景顺序、理解融情于景的写法、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学习目标 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两天的经历及所见。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及成语。 2.查找有关各拉丹冬的资料。
学习策略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讨论法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学习任务: 积累字词,夯实基础,为有效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 生命是一场旅程。我们等了多少个轮回,才有机会去享受这一次旅程。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所以,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勇敢的女作家马丽华一起,走进长江源头,探访各拉丹东。 学生展示课下查找的资料: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80公里。随后《辞海》和有关书籍相继采用了这次考察成果。一个月以后美联社报道,中国长江取代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 百度百科: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 1.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2. 学生展示,了解各拉丹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朗读课文, 梳理内容 学习任务: 1.梳理文章脉络和层次,圈点勾画出作者的行踪路线,小组内交流。 2. 教师活动: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带任务阅读。 (1)梳理文章脉络和层次。 (2)圈点勾画出作者的行踪路线。 (3)通过这个行踪来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视角观察各拉丹冬的冰雪奇观? 1. 出声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做好圈点勾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小组交流问题后展示: 预设: 第一部分(1一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二分(3一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12一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1)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共写7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2)具体行踪是: 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一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草坝子、冰河)--近观冰塔林(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冰窟、蜷卧在冰山脚下)一砾石滩上看雪峰(第二天进人冰塔林一砾石堆)。 (3)仰视--近察--俯视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 跳读课文,找出“所见” 学习任务: 1.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所见所感的词句。 远跳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向冰峰和冰河张望时,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时,感慨自然水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顿听水声时,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放事。 根据行踪和视角.同学们结合《壶口瀑布》,再来体悟“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踏进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作者在生命极限时刻为我们描写了晶莹洁白、奇形怪状的冰塔林,向我们展示了一派奇美壮丽的景色。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课文,品味作者描写的美景,品味其中的艺术美。 1.学生跳读课文。 景物特点 冰峰:晶莹连绵 光滑难行 冰河:平坦辽阔 光滑难行 阳光和风:如刻刀 颜色: 晶莹洁白 冰体:形态多样 冰面疏松、流水满溢 作者感受 令人眩晕 大自然创造力的伟大 琼瑶仙境 时光永恒 长眠于此 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补充,概括游记的文体特点 预设: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可以记录风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某个重大事件。 游记集游踪、景观和观感三位一体。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把握作者所见,进一步表现游记散文的特点:景中含情。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
达标 检测 寻找并摘录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描写的景寄寓的情。(不少于3句) 根据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段出游美景。
板书 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所至:移步换景 所见:描绘壮美冰雪世界 所感:抒发敬畏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