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山园小梅》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0 17: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写梅诗词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简介林逋,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卒后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其少孤贫,力学苦吟,一生不仕亦未曾娶。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其风格平淡清隽,别具风致。内容多为抒写山林湖水之趣。和靖先生一生与梅为伴,故其咏梅之作很多,他的《山园小梅》历来为人所传颂并争相引用。尤其是诗的颔联“疏影”、“暗香”句更是婉致清绝,遂成为咏梅之绝唱。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众芳:百花。
摇落:被风吹落,出于宋玉的《九辩》。
暄妍:明媚美丽。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
诗人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
环境梅姿梅香疏影横斜水清浅 ——梅姿 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写梅花倒映于清浅的水中轻波摇曳,一“横”字写出了梅花的闲适之态。 。 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 。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
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
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合:应该。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霜禽欲下先偷眼——实写
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毛羽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 “霜禽欲下”而“先偷眼”窥视。这一“偷”字横生意趣,形象传神写出了对梅花的爱慕之情。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 粉蝶如知合断魂 ——虚写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微吟:低声地吟唱。
狎(音“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山园小梅》习得
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
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诗歌写作特色:
从全篇来看,诗人对梅赋予了形象化拟人的手法,语言清淡熨贴,情感朴实无华。然此诗“颔联”警绝,观其气格似与其余之句不大相类。尤其是尾联认为造语欠风致含蓄,平铺直述,甚无余味。盖七律中间两联易得,结句难得,起句造语立意尤为不易
这首诗对后代的意义何在?
  
?????? 古:这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今: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