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选择题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选择题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9 23:14:58

文档简介

云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统一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題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固: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一6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
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
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
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氏族平等
D.加强中央集权
2.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
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
宰相权力系统。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
A.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
C.君主专制日渐强化的趋势
D.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
3.靖康之变后,宋朝皇室南迁,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南宋更加
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B.南宋时期开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地理环境决定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战乱导致南北经济交流中断
4.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
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5.下图是一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日本兵正张
开大网,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这幅画反映的是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百百笑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
的“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覆灭
C.中华民国成立
D.颁布首部宪法
7.“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8.下图所示,1933年2一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
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
●w2

诞回
枚言文物迁逃跻我示念阁〔片部刷
A.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
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
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D.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
9.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
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这种状态的出现,主要取决于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云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统一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伯禽受封的人民中包括股人氏族和周人氏族,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强化不同氏族间的融合,从而维护社会
稳定,故选B:殷人氏族和周人氏族是不同的氏族,所以谈不上血缘认同,排除A;这样的做法不一定能实现
氏族平等,排除C:材料内容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2.C材料体现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尚书省的权力,最后形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
为三,加强皇权,C正确,B排除;汉武帝时期设置内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A排除;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一
直处于斗争之中,D排除。
3.A材料“宋朝皇室南迁,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强调的是政治重心南移对经
济重心南移的影响,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通,排除B项;C项属于夸大地理环境的作
用,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4.A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
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故A正确。
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
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因此根据材料中日军的位置和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黄海海
战主要是中日海军的对抗,排除A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届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D项。
6.C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因此孙中山有此感慨,选项C正确: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1911年,排除A:清朝
覆灭与“创举”不符,排除B:须布首部宪法和“变局”不符,排除D。
7.D根据材料“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中的“会”指的是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
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主张国共合作,排除A;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排除B:C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排除。
8,D1933年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次文物迁移使大量文物避免了战乱的破坏,保护了
我国的文物,D项正确:这次迁移是为了保护文物,不是调整中国的文化格局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更不是为
了满足新生活建设运动的文化需求,排除ABC三项。
9,A由材料“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
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可知中美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关系,故
选A项:由“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可知国家关系并不是取决于社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外交
关系,这不是“经济战略”导致的,排除C项:美国控制中国的企图已经失败,排除D项。
1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促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中共十四大明确
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
确: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应该是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排除A项;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要早于1992
年,排除B项;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属于对外开放,与材料的经济建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由材料中“安努(即天神)”“恩利尔(即大地和空气之神)”“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可知,汉漠拉比借
助神权来强化君权,以论证其权力是神授予的,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符。
12.B
13.D农奴隶属封建领主,向封建主交纳地租等各种赋税,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封建领主,故选D:ABC项不
符合题意。
14.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的主要商路,使欧洲商人被迫开辟新的航路,故A正确,
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崛起与西欧商品价格暴跌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曾
统治巴尔干半岛,其民族、宗教政策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地跨亚非
欧三洲,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5.A根据材料信息“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说明古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