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09: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部编教材 七年级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 掌握有关作者王湾的文学常识,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
●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河南洛阳)人。
作品特点: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古时交通不发达,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故有此作。
文学常识
律诗
1. 发源于南朝,至初唐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2.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3.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诗歌全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
诗以对偶句发端,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歌鉴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风正”?
这句写出了江水上涨视野开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舒畅的心情。因“潮平”才显得“两岸宽阔”,因“风正”帆才有高高直直地悬空的势态,写景极为传神。此为船上所见宽阔景色,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
诗歌鉴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
2. 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诗歌鉴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联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尾联运用典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雁足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苏武牧羊
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小结要点
1. 王湾:唐代诗人。
2.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 这首诗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表达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合作讨论:
课外翻阅资料,查找陆游的《游山西村》,与同学们一起朗诵与欣赏,谈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自主完成:
朗读并流利地背诵《次北固山下》,把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完成配套练习作业。
课后作业
祝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