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散 步
莫怀戚
导 语
与《秋天的怀念》中的生离死别不同,散步说的是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一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同样是抒写亲情的文章,两文的感情基调大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好好读一读这篇文章,读出《散步》中的情味。
莫怀戚
莫怀戚(qī) 分歧(qí)
一霎(shà) 时 水波粼粼(lín)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朗读课文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朗读课文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感情的呢?我们通过三个任务来一探究竟。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母亲、妻子、儿子和我——在田野散步的故事。这些人里面谁让你很感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感动在哪,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人物:母亲
文章句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摸摸”体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变了主意”说明母亲善解人意,愿意配合孙儿的选择,体现了一家人的互相谦让,和谐幸福。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人物:母亲
文章句子: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听了我的劝告便同意出门了,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信赖。小时候我听她的话,现在她听我的,体现出母子关系和谐。“她现在很听我的”也与下文“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相呼应。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人物:妻子
文章句子: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从听、蹲、背这几个动作看出妻子的温柔贤惠、体贴慈爱。“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令人不禁想到在家里也许我总是听她的,更体现出夫妻关系和睦、相亲相爱来。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人物:儿子
文章句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
这句话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母子情
祖孙情
夫妻情
任务一:读人物,品浓浓的家人之情
亲情
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作者:“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
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矛盾,“我”有什么心理及表现?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第六自然段: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原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第六自然段: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背景资料:文章写于1985年。我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四自然段:
任务二:读矛盾,品沉沉的责任之感
责无旁贷,勇担承前启后使命。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我决定走大路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全文中有不少对称的句子别有深意,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试着读一读。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形式上,对称的句子句式整齐,有对称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前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语义上,对称的句子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耐人寻味。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任务三:读句式,品深深的生命之悟
尊老爱幼,遵循人类生命规则。
儿子
我
妻子
母亲
结语
散步——这件平凡的日常小事,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这么多的情感和味道。事小而情深,言简而意丰。希望大家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丰富的情味。
感受亲情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