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一句就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
B.本文第二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现”的直接原因。
C.本文第三段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
D.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
B.本文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C.文中的“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都是反问语气。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祗导于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排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推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提出问题,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议论。
B.文中“千里马”指人才,“食马者”指能够发现、赏识、任用“千里马”的人。
C.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文章最后运用设问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知人善任的贤明君主。
B.本文中,作者表达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C.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但更缺少发现人才的人。
二、自由阅读全文,文本探究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1·cn·jy·com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阅读,提升素养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 长厚:为人忠厚。④ 忤:触犯。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1.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①如其欲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邻舍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恐为人所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而别 ②成礼而去
D.①盖不可及也 ②盖以诱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B【解析】B项,千里马“才美不外现”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2.B【解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识马”,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D【解析】“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 ”是诘问语气。
4.B
5.B
6.B【解析】“食马者”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B项分析有误。
7.D【解析】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作者并不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
二、自由阅读全文,文本探究
1.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1)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分析问题:
①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千里马的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伯乐”喻指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21教育网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愤懑之情。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之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控诉之情。
三、课外阅读,提升素养
1.①给 ②离开 ③竟然或原来 ④追问
2.①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或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②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③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意思对即可)
四、中考链接
一、1.A(2分)2.D(2分)
3.(共4分)(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2)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每小题2分,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
4.(共4分)示例: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虑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
(每条理由2分,共4分:只写人物,不写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