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罪孽(niè) 祈祷(qí) 咆哮(xiào)
B.虐待(nuè) 污秽(huì) 播弄(bō)
C.阴谋(móu) 稽首(jǐ) 暂时(zàn)
D.徘徊(pái) 迸射(bènɡ) 踌躇(zh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丝豪也不能驰骋。
C.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3.文学常识填空。
《雷电颂》选自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剧《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独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假如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节日探源】请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风俗】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
(2012·岳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黄山绝壁松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文/冯骥才)
6.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8.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0.【写法借鉴】本文综合运用拟人、反复、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抒情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 项中的“虐”应该读nüè;C项中的“稽”应该读qǐ;D项中的“躇”应该读chú。
2.【解析】选B。豪—毫。
3.答案:郭沫若 屈原
4.答案: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激情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节日探源】答案(示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因理想无法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答题要点:能说出端午节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即可)
【节日风俗】答案(示例):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插艾草、饮雄黄酒等。
6.【解析】本题考查对黄山绝壁松外形特点及精神品质的把握。阅读全文,从第⑥⑨段中选取描写黄山绝壁松外形特点的语句概括其特点。从第⑨段中的“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一句中概括其精神品质。
答案:外形特点:树干瘦硬(遒劲、富于弹性也可),有的枝干被吹折;树叶黑绿;枝条远伸。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自信。
7.【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联系上下文,符合语境,内容关联,句式类似即可。
答案(示例):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1)加点部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绝壁松)的外形特点及奋取精神写出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绝壁松的赞美。(2)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山绝壁松的丰富神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绝壁松的敬意。
9.【解析】本题考查对写法的理解能力。第③段写其他名松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⑥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法,对绝壁松起着突出、强调作用。
答案:第③段用其它名松衬托黄山绝壁松,突出重点,引人注意。第⑥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绝壁松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强精神及顽强生命力。
10.答案(示例):我走进了秋天的树林。啊!地上落满了树叶,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树上又落下了几片树叶。瞧,有的像小花蝴蝶,扭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有的像一只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旋转……树叶纷纷落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厚厚的“棉衣”。脚踩在枯叶上,发出“吱吱”的响声,奏响了深秋的“交响乐”。
PAGE
- 1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倾诉(sù) 天穹(qónɡ)
B.炽热(zhì) 璀璨(càn) 真谛(dì)
C.心扉(fēi) 酷肖(xiāo) 翱翔(áo)
D.馈赠(kuì) 纤细(xiān) 急躁(zà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逝山盟。
B.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C.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翰翔。
D.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樵悴。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神把我从_________________(天空 天穹 苍穹)撒向人间。
(2)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_________________(镶嵌 点缀 描绘)绿野大地。
(3)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_________________(启发 启蒙 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4.仿写句子。
例句: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诗人描写的是雨,要求仿写,并说明描写对象〕
答:描写对象: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如海浪一样。
B.“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得与失,不要把个人荣誉看得太重。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前一分句是写下雨时的情形,后一分句是写雨过天晴。这句话启示我们:不经风雨,无以见彩虹。
D.“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作者描写了一个奉献者的形象,雨被山河、花草感动得哭了。
6.《雨之歌》中“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一句中,“偷”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浪之歌》结尾写道:“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某班同学在“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品读雨的韵味】自古以来,雨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春雨细,夏雨急,秋雨缠绵,冬雨冰凉。你能写出描写四季雨的诗句吗?任选两个季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雨的情调】如今,雨也成为人们倾诉的对象,许许多多的歌都用“雨”来营造一种意境。请你写出与“雨”有关的歌名或者一两句歌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味雨的含义】观雨时,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因而,雨也有了喜怒哀乐,也多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请仿照例句再写一句,并说说其中雨的含义。
例句:“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就是生活的影子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9~13题。
花 之 歌
纪伯伦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辰,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⑤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⑦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9.说说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辰,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第④段画线句看花是人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感情的寄托。
11.结合原文说一说花的精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说“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从内容上对《花之歌》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这两首散文诗的语言很美,美在诗人用词的精妙,美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一句,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片段仿写】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穹”应读qiónɡ;B项中“炽”应读chì;C项中“肖”应读xiào。
2.【解析】选B。A项中的“海逝山盟”应为“海誓山盟”; C项中“翰翔”应为“翱翔”;D项中“樵悴”应为“憔悴”。
3.答案:(1)天穹 (2)镶嵌 (3)启迪
4.答案(示例):风 我沉默,小鸟却在欢歌;我怒吼,森林却充满了欢乐,扬起了枝叶,对我挥手。
5.【解析】选D。D项应理解为: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绽开”,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6.答案:“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7.答案:“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我终身的工作”是指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8.【品读雨的韵味】答案(示例):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秋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冬雨: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欣赏雨的情调】答案(示例):《阳光总在风雨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风雨无阻》
【体味雨的含义】答案(示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雨”是“挫折”的意思。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理解本义即可。
答案:(1)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2)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10.答案:纯洁 神圣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花的形象的概括。阅读全文,抓住第⑦段中的主要词句进行概括。
答案: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2.【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这是作者委婉地批评人类的品质比不上花的优秀品质。
答案: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一点儿批评。
13.【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评价。可以从花的品质进行评价。
答案(示例):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
14.答案(示例):电之歌:我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大自然把我在天地间展现,虽然有人认为我很恐怖,其实并非如此。我常在乌黑的云层里出现,因为我是一把冲破黑暗的利剑,那轰隆隆的雷声是我的愤怒。善良的人们啊,不要害怕,我只是要惩罚那世间不应有的污秽。常常伴随我的是狂风骤雨。因为我要用狂风把污秽刮走,用骤雨把罪恶洗去!虽然这瞬间就会过去,但却是我一生的工作。
PAGE
- 1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但是,shuò( )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 )连,sǎ( )在屋上,地上,枯( )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销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粘( )连 枯( )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uò( )方 sǎ( )在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隐约:看不清楚。
B.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灼灼:热烈。
C.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褪尽:色彩完全脱去。
D.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博识:认识深刻。
3.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
(1)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___________(叫 闹 吵)着。
我选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_______________(消失 消逝 褪尽)了。
我选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雪》在结构上的两个层次非常清晰:前者写江南的雪,是“优美”之景;后者写朔方的雪,是“壮美”之景。
B.在对江南雪景的描写中,倾注了作者太多的怀恋的深情,寄寓了作者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C.《雪》中运用了不少篇幅写江南的雪,而在写江南雪的时候,又有一段文字描写塑雪罗汉,在谋篇布局上有点“率意为之,信笔涂抹”之嫌。
D.雪罗汉终于还是消融以至于不见了,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拟写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洁优美的宣传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对趣联】正月十五夜晚,大雪纷飞,两个秀才踏雪赏花灯。张秀才出了上联,让李秀才对下联。请根据李秀才所对的下联,想想张秀才出的上联空缺的句子是什么。
上联:玉树银花,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运动与雪】下面图片中哪一幅描绘的运动项目和“雪”有关?这个项目的名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先写“暖国的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三幅美丽的雪景图。我们分别用“冬花雪野图”“群儿玩雪图”为第一、二幅图画命名。如果要为第三幅雪景图命名,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北方冬雪图 B.朔雪奋飞图
C.旷野朔雪图 D.大雪纷飞图
10.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雪的?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怎样的豪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新安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雪 花 赞
①穿过阴沉沉的云层,柳絮般的雪花被朔风裹挟着,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漫天是飞舞的雪花,遍地是晶莹的积雪。这时,倘若你有兴趣出去走几步,那么你的头上、肩上准能披上一块绣满了雪花的洁白纱巾,你的眼前会自然地涌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银装素裹的美景。一股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真美啊!雪花!
②雪花是那样的洁白,她是白的精灵!她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肮脏的东西。人们常用“琼花碎玉,冰肌玉骨”来形容她的纯和美,这可一点也不过分。
③自然,和那雍容的牡丹、清雅的水仙、火红的石榴花相比,雪花的美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雪花却有自己的风格。她做出了贡献,从不居功,从不炫耀,她从高空落下来,便尽全部力量去杀死病菌害虫,悄悄地充当庄稼的“卫士”,太阳升起后,她又无声地融化了,渗进了土地,滋润着花草树木,哺育着庄稼的幼苗,催促着春姑娘的到来。
④雪花是纯洁的、朴实的,又是坚毅的、无私的。
⑤当第一片雪花落到地上时,她马上就融化了,但紧接着第二片、第三片……一片接着一片前赴后继,大地终于被雪花的毅力折服了。一片雪花的厚度只能用微米计算,那么一寸积雪该包含多少片雪花呢?算出来恐怕是个惊人的数目,正因为难以计算的雪花不断降落下来,才装扮出一个银色的新世界。
⑥雪花,你是美丽的花,你是品质高尚的花。纯洁、朴实、坚毅、无私,是雪花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民的品质啊!当我赞美雪花的时候,我自然想起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祖国文明的人民比雪花更美、更高尚。
12.文中加点的“悄悄”与“无声”,如果分别改用“勇敢”与“迅速”,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从哪几个具体的方面赞美了雪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能揭示主题的一句是( )
A.雪花是纯洁的、朴实的,又是坚毅的、无私的。
B.雪花,你是美丽的花,你是品质高尚的花。
C.她(雪花)做出了贡献,从不居功,从不炫耀。
D.创造了祖国文明的人民比雪花更美、更高尚。
四、写作训练
16.【写法借鉴】本文情景交融,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如“冬花雪野图”中有花有草、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美不可言,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zhān kū (2)朔 撒 (3)销 消
2.【解析】选C。A项中的“隐约”应是蕴涵的意思;B项中的“灼灼”应是明亮的意思;D项中的“博识”应是学问广博精深的意思。
3.【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及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之间的差别,然后在句意引导下发挥想象,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方面考虑、筛选。陈述理由要突出所选词语在表意方面的妙处。
答案:(1)闹 “闹”字不仅表现了蜜蜂的声音多而杂,而且显示了它们忙碌的情况,与“叫”“吵”相比,能表达作者对蜜蜂及这种情景的向往与喜爱,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2)褪尽 雪罗汉嘴唇上的胭脂是红色的,要说明一种色彩消失,用“褪”最合适,且“褪尽”既表明了过程,又点明了结果。
4.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虚一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2)把孩子们的手比作紫芽姜,生动真实,形象地反衬出孩子们虽冷却欢喜的情状。
5.【解析】选C。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体现出作者的精心构思。
6.【拟写标语】答案(示例):拥抱雪花,享受冬天。
【巧对趣联】答案(示例):万户当门观瑞雪
【运动与雪】答案:图三 滑雪
7.【解析】此题考查对事物特点的概括。概括江南的雪的特点,要紧扣原文,三个自然段应该有三个要点。而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则不仅要从内容中体会,还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江南的雪”的寓意。
答案: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生机无限,趣味盎然,但也较易逝去。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8.【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及写法的理解。要先找到“暖国的雨”一句所在的句子;然后结合句意体会作者对它的情感——心怀遗憾;最后从对表现江南雪、朔方雪的作用方面分别作答。
答案:①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江南雪的滋润美艳;②指出对“暖国的雨”的遗憾,为后文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9.【解析】选B。名字要体现出描写对象及其特征。
10.【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全文,从第4、5两段中筛选描写北方的雪的有关语句回答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11.【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塑雪罗汉起到反衬作用,《雪》中写塑雪罗汉是为了表达美好事物的缺憾,为下文做铺垫。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则是通过写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的出场做铺垫。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准确性的理解。“悄悄”“无声”出自第③段,第③段意在赞美雪花的“朴实”。改用“勇敢”“迅速”后就无此意了。
答案:不好,用“悄悄”“无声”更能与前文的“不居功,不炫耀”照应,更能表现雪花无私奉献的精神。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把握。第④段文字中“纯洁的、朴实的”是承接上文内容而做的总结概括,“坚毅的、无私的”则领出下文要具体描述的内容,故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
14.【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①段赞美雪花的“美丽”。②~⑤段赞美雪花的“纯洁、朴实、坚毅、无私”。
答案:作者对雪花从美丽、纯洁、朴实、坚毅、无私这五个方面作了具体赞美。
15.【解析】选D。A项只是文中第②③⑤段内容的小结;B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C项只是对赞美雪花朴实品质内容的局部摘引。
16.答案(示例):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上。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PAGE
- 1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皓月(hào) 倘使(tǎnɡ) 姮娥(hén)
B.夸父(kuā) 凭栏(pínɡ) 一撮灰(cuō)
C.翅膀(chì) 旸谷(yánɡ) 露台(lòu)
D.高悬(xuán) 宁愿(nínɡ) 瞬间(shùn)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祲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2)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其《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B.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C.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D.的确,月光冷得很。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通过两种态度的对比,抨击了安于现状的消极人生态度,热情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甘愿牺牲的积极态度。
B.“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仅是对飞蛾的高度赞美,而且表明了“我”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美好社会的实现而甘愿牺牲的决心。
C.“死了的星球”既指不会发热的月球,同时又是当时多灾多难、了无生机的神州大地的象征。
D.“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一句是反问句,表明了作者对奔月的姮娥自不量力举动的嘲讽。
6.作者写“日”,为什么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中秋节前夕,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中国月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9~12题。
星
巴 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
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星,他的眼睛湿润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1941年7月22日
9.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3.【写法借鉴】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如作者以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象征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象征那些志士仁人为祖国而轰轰烈烈献身的精神。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象征手法(借助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的“姮”应读Hénɡ;C项中“露”应读lù;D项中“宁”应读nìnɡ。
2.答案:(1)祲 浸 (2)莫 寞 (3)浸 侵
3.答案:巴金 《家》《春》《秋》 《雾》《雨》《电》
4.【解析】选D。A项,“失去知觉”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B项,感叹号应改为问号;C项,分号应改为逗号。
5.【解析】选D。这句话说明,在姮娥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即为了理想而毅然前往,不怕失败。作者在这里是对姮娥的赞扬,并非嘲讽。
6.答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
7.答案: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表达了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8.答案:(1)中国有历史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2)示例一: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二: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感悟能力。阅读全文,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痛苦中的安慰,又是黑暗中的希望。
答案: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结合②至⑤段的内容把握三人情感的相同之处。
答案: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选材和结构安排技巧的理解能力。作者围绕中心选材,人物故事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境遇却非常相似。
答案:三件事互不相关,但人物的境遇却惊人地相似。
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含意的把握能力。阅读全文,结合文章主旨去回答,也就是表达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答案: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13.答案(示例):湖边,一块岩石上,有一株令人眼前一亮的小草,但这眼前一亮的背后却是一连串的感叹号和问号,这草的颜色如此之绿,绿得鲜明,绿得柔美,绿得甜蜜,一阵微风吹来,那苗条的身子稍稍倾斜,却又马上恢复原样,一切似乎从未发生过,它那弱小的身躯独自屹立在岩石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PAGE
- 1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它们在大海上飞cuàn( ),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chǔn( )笨的企鹅,胆怯( )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 )游动,一晃( )就消失了。
2.填空。
《海燕》这首散文诗,兼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文中的海燕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风雨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
(2)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 )
(3)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 )
(4)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 )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燕迅疾勇敢的雄姿。
B.《海燕》这篇散文诗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乌云”象征了席卷一切的革命风暴。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
D.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以“学习海燕,勇敢面对暴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对联赞海燕】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懦弱者】课文中的海燕矫健、勇敢、无畏、善战,而海鸥、海鸭、企鹅畏惧、胆怯、躲藏、逃窜,假如你是一只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暴风雨】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这首散文诗的1~11段,回答问题。
7.选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对大海进行了多次描写,这种描写对海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海燕”的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鹰 之 歌
高尔基
①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团,望着大海。
②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③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④它短促地叫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⑤蛇大吃一惊,连忙逃开了,但是它马上看出,这只鹰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⑥它爬到那受伤的鹰跟前,对着鹰的眼睛发出咝咝的声音:
⑦“你要死了吗 ”
⑧“是的,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见过天空! ……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的!唉,你这可怜虫!”
⑨“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鹰这样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⑩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11.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和“蛇”分别象征什么 选文还运用了哪些与《海燕》相同的写作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⑨段表现了蛇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这句景物描写对刻画“那勇敢的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鹰是在什么情况下“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的?这表现了“鹰”怎样的英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本文动词使用准确传神。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作者准确地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再加上“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和行为,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片段仿写】请你也准确地连用几个动词,描写一次游戏或体育活动的过程。(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窜 (2)蠢 qiè (3)蜿蜒 huǎnɡ
2.答案:散文 诗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
3.【解析】选B。B项“高傲”原意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本文中的意思是“自豪高大”,属于“贬词褒用”。
4.答案:(1)对比、拟人 (2)拟人 (3)拟人、反复 (4)比喻
5.【解析】选B。B项中“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
6.【对联赞海燕】答案(示例):展翅翱翔呼唤暴风雨
【劝说懦弱者】答案(示例):假如我是海燕,我会对它们(海鸥、海鸭、企鹅)说:“收起你们对暴风雨的恐惧吧,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赶快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吧,与敌人做斗争,快乐无穷!”
【面对暴风雨】答案:示例一: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今天,拼搏奋斗,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
示例二: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暴风雨”能够平安度过,并能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筛选和概括事物特点的能力。抓住描述海燕的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并分析表现出海燕的什么特点。
答案:“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乐观的特点。
8.【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海燕的英勇善战、斗志昂扬与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怕事、躲藏逃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战斗精神。
答案:是为了与海燕形成对比。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海燕面对风起云涌的海面勇敢无畏的精神气概。
9.【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一般起渲染氛围、烘托形象、推动情节的作用,本文中对大海的描写是为了烘托海燕的形象。
答案:描绘大海的景象,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象征意义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和海燕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答案: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了俄国革命即将爆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
11.【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阅读全文,抓住“鹰”和“蛇”的对话,根据鹰的渴望战斗与蛇的得过且过体会象征意义。
答案:“鹰”象征着革命勇士;“蛇”象征着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或对于革命抱以观望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对比、烘托(或衬托)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根据蛇的言行概括其性格特点。
答案:苟且偷生、自私保守。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山谷的环境与鹰向往的环境形成了对比,从而反衬出鹰的追求。
答案: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
14.【解析】本题考查对“鹰”的形象的分析。联系上文鹰负伤回答第一问。从鹰喊叫的内容分析其品格。
答案:在蓝天中搏击、不幸负伤,成为“失败的英雄”。表现了鹰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渴望战斗的激情和念念不忘再一次翱翔天空重新战斗的精神。
15.答案(示例):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地拍着篮球,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