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0 22: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只有一个
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四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的时期,但限于当地居民的知识生活层面,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很缺乏。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教学模式读议收写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议
什么叫会读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先能够发现值得思考的问题,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解决。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有益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写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优美语言的摘抄积累,以及对重点句段的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收
让学生之间相互说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悟,这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设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恩赐”、“滥用”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地球的感情。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生态资源的道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畅谈感受
(5分钟)课堂总结 浅谈收获
(10分钟)拓展延伸 描绘自然以读助解 完成目标(25分钟) 教学环节(一)情景质疑 激趣畅谈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读中求解,达成目标。

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
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地球
可爱 易碎晶莹球体 人类母亲 生命摇篮(不应破坏)(应该保护)范围很小 资源有限 难以移居25 只有一个地球六、课堂评价 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七、资源开发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1、联系实际 讨论交流 根据我们当地情况,走向野外,让孩子们去感受地球母亲的慈爱,为地球母亲的恩赐而感动。2、走向天地间(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3、自主设计 爱我地球 本节课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探索的权力交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促进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