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2 我的母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留学时期北大时期在纽约在台湾1.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他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母亲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母亲对胡适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我的母亲》是胡适40岁时写的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胡适故居文绉绉( ) 庶祖母( ) 绰号( )
宽恕( ) 侮辱( ) 吹笙 ( )
抽屉( ) 野蛮( ) 嬉戏( )zhōushùchuòshùwǔmánxī一、读一读shēnɡti文绉绉:
佃 户:
轻 薄:
仁 慈:
质 问:
管 束:
广 漠:
宽 恕: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旧时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慈爱慈善。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大空旷。宽容饶恕。二、记一记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2.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宽容忍让、仁慈温和(和善);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为什么?
前三段写作者的好玩的个性和快乐的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失落,也写了环境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这为写母亲起铺垫作用,又与文末相呼应。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宽容、大度、善良
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容忍、温和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众认错赔罪才罢休—— 刚气4.语句品析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限制准确。用“不能不”和后面的“算是”连起来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绝对。(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谦虚品格,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洗脚。”请你谈谈从这则公益广告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①小男孩妈妈的行为影响了他,我们也要学会感恩。
②“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孝敬母亲。
③母亲为我们无私付出,我们不但要有孝敬母亲的感情,更要把这种感情化为关爱母亲的实际行动。 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
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
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
从不受一点侮辱三、如何对待他人对
自己人格的侮辱:我 的 母 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