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1 08: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电影 《城南旧事》 剧照 10岁的沈洁 出演小英子曾在47个国家放映
获过多项国际大奖送 别 《城南旧事》插曲 李叔同词 J.P.奥德韦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检 查 预 习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骊歌肿胀叮嘱恐惧花圃dǎnxiū xiūzānlízhǒng zhàngdīng zhǔkǒng jùpǔ挪窝儿nuó耻笑chǐ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题目含义——一语“双关”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 一是—— 二是—— 主要人物是——爸爸
我(英子)
   爸爸由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花,回想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回忆六年前因赖床受惩罚的情形。爸爸送夹袄和钱。
礼堂的钟声响起想到爸爸不会来,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回忆爸爸爱花的情形由韩主任讲话和唱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自己闯练汇款到日本的事看到满院零散的花,听到老高的话毕业典礼之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之后(插叙)(插叙)(插叙) 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眼前事回忆往事本文有两条线。一条是:写眼前——“我”参加毕业典礼
另一条是:
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双线穿插插叙的好处文章随着作者/主人公的思潮起伏而记叙
下来,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
文章情节显得波澜起伏,跌宕(dàng)有致,
内容丰富而不繁杂,事件交错而不零乱。一.说一说爸爸 1.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2.述说自身感受——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二.说一说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2.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怀念及不得不长大的无奈。 主题品一处妙笔 林海音,这位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其实文中已多处为爸爸的不久于人世埋下伏笔,你能在文中划出来吗?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同时浓缩了时间,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可读性增强 。我发现 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质朴淡雅的语言——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拓展延伸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
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汶川“5、12”————让我学会了长大汶川的孩子———在废墟上长大的孩子贫穷和磨难是我长大的动力———
2006感动中国 :洪战辉分明是开花的季节,却做了孩子们的土壤!
2009感动中国:李灵走吧,走吧 ,人总要学会长大!

——— 台湾歌手:张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