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15: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咸阳城东楼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赏析:此句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作者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表达诗人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诗人为不能相聚而痛苦,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此句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行 香 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赏析:下阕“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而远,动静相生,风光如画。“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阕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的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静静绽放的花不同,这里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啼”“舞”“忙”三字写出了春的生命活力。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显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赏析: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思是词人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阕“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有强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