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学习课文中的说理方式:
(1)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的事,来说明居高位者易受蒙蔽的道理,这是设喻说理。
(2)邹忌将自己与徐公比美的事,同齐王听取意见的事比较,点明家事与国事之间有相通之处,从而推理出齐王易受蒙蔽的结论,这是类比说理。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邹忌比美
(三问答)
问妻:妻美我——“①__________”(原因)
私我也
问妾:妾美我——“②__________”(原因)
畏我也
问客:客美我——“③_______________”(原因)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谏
(三类比)
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求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威王纳谏
(三赏赐)
上赏:“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中赏:“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书谏寡人者
下赏:“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三变化)
令初下:“⑧___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⑨_______________”
期年之后:“⑩________________”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虽欲言,无可进者
纳谏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窥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孰与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照镜子。
长,这里指身高。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没有谁。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偏爱。
(8)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面指责。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指责讥刺。
间或、偶然。
满一年。
“孰”同“熟”,仔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臣之妻私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朝
偏爱。
自私。
朝廷。
地点,处所。
早晨。
土地方圆。
朝服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见。
5.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B. 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
C. 门庭若市/庭下如积水空明
D.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C
5. (1)【解析】A. 谁,哪一个/同“熟”,仔细; B. 比得上/到;C. 庭院;D. 间或、偶然/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朝服衣冠/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从外来/民弗从也
C. 弗如远甚/香远益清
D. 闻寡人之耳者/一一为具言所闻
A
(2)【解析】A. 早晨;B. 自/跟从;C. 远远/远播;D. 使……听到/听闻的事。
二、句子翻译
1.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邹忌)仔细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和您身边的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4.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大王所受的蒙蔽就很严重了。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可受到上等奖赏。
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使寡人听到的,可受到下等奖赏。
几个月之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文章开头描写邹忌的外貌,为下文比美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做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王之蔽甚矣
(4)文章中写齐王纳谏后,群臣进谏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齐王纳谏一年后,群臣、吏民进谏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虽欲言
无可进者
2. 内容理解简答。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表现: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寡人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效果: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等国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邹忌和齐威王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齐威王具有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
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1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本文第2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本文第3段写齐王革除弊端,改良政治,从侧面烘托出邹忌的治国才能。
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D
3.(1)【解析】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说理性的文章。
B.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类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 对比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对比的,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说理方式,使得齐王欣然纳谏,终使齐国大治了。
D. 文章结构精巧,三问三答展现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类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三赏三变体现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
C
(2)【解析】本文的主要说理方式是类比说理而不是对比说理。
对比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楩(pián)、枫、豫章为题凑③,发甲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
﹏﹏﹏
【注释】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
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kuàng):挖坟坑。
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参考译文:【乙】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左右大臣争论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一律处死。”
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庄王问:“怎么安葬呢?”
(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有花纹的梓木做套棺,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陪祭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来供奉它。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下令“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 发甲卒为穿圹(士兵)
D. 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同“嘱”,交付)
B
4. 【解析】刺:指责。
5. 下列各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温故而知新。
B. 故克之。
C. 公问其故。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5. 【解析】“王惊问其故”中的“故”意思是“原因”。A.学过的知识;B.所以;C.原因;D.原来。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命刚刚下达时,大臣们纷纷进谏,宫门庭院热闹得如同集市;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
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7.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
7. 【解析】“楚庄王之时”“华屋之下”等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不要断开,“衣以文绣”固定句式不要断开。
8. 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试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孟有辩才,他“欲擒故纵”,进门大哭,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理,推出荒诞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最终收回成命。
9.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 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 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 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了楚王的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D
9. 【解析】由文中“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一句可知楚王想以大夫之礼厚葬爱马,“以人君礼葬马”是优孟向楚王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