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案
走进古人的生活—中国古代食器欣赏
课 题:《走进古人的生活—中国古代食器欣赏》
类 型:欣赏·评述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7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第十三册的第九课中的一个章节。这一课从衣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了解古人,便于学生理解。中国的饮食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与之相对应的饮食器具,也是历史悠久别具风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设计思路:
首先,本课从“食”这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其次,通过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食”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上色工具、画笔、作业纸、图片资料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中国古代食器的欣赏,对古代食器艺术有个初步了解。
2.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民族艺术品,有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通过设计练习,初步建立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目标:
学习欣赏、评述的方法,了解古人的生活、艺术的题材以及创造方法。
教学重点:
赏析与“食”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对青铜器中的“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古代食器的种类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艺术品,了解与古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遥远的古代,火还没有发现或利用之前,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距今18000年前,“山顶洞人”就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自从有了火,人类“食”的质量大大提高,“食”的结构也大为改善。从而,人类的智力和体质都有了提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与“食”有关的器具,成为实用美术中的瑰宝。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世界。
二.传授新课:
(一).引入本课主题——走进古人的生活之中国古代食器欣赏。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中国的饮食器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二).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最后一课,阅读课本第39页的内容,欣赏课本上的图片。然后小组讨论,根据同学们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一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饮食器皿。
(三).考古学依据生产工具的质料将人类社会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便就是著名的三期论。
本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欣赏一下青铜时代的饮食器具。
问题一:说到青铜,请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青铜?
答: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和红铜相比,青铜的熔点低、硬度高、溶液流动性好)
问题二:什么叫青铜时代?
答:据考古发现证实,最迟从商代早期开始到整个商周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就有了青铜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应用。这就标志着生产力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奴隶社会又可称为青铜时代。
(四).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与“食”有关的青铜器:
1.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这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了吧。多为圆形,有两耳,圈足或方座。商簋多无盖,周簋多加盖。
2.豆:相当于现在的高足盘子,有的有盖,盖可以仰置。本用来盛五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簠(fǔ)、敦(duì)}
3.鼎:相当于现在的锅。最早是陶制的,商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三足造型可以稳定地支撑起鼎身,鼎的底部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放置柴火来烧煮食物。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鼎发展到后来,成为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礼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又威严的色彩,成为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数千年过去了,如今我们面对这尊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那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曾经拥有的朴拙和神秘。
4.鬲:与鼎相似,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用于煮粥。
{甑、甗(yan,音演)}
5.爵: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它即可用于饮酒又可用于温酒。形体较小,前有流,后有尾,中间有二柱,侧面有把手,下面有三个尖状高足。
{尊、斝(jiǎ)、觚(gū)、觯(zhì)}
6.匜: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pàn),有的有盖。{盘、壶、瓿(bù),}
(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食”有关的器具越来越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我国明清时代生产的瓷器非常精美,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发挥到极致。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出产精美瓷器的国度。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这就证明了中国瓷器在世界上不朽的地位。
1.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盆 明 宣德
2.斗彩结带八吉祥纹高足碗 清
三.总结: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欣赏,同学们能够对不同的民族艺术品,有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课后作业:
“我也做一回古代工匠”——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饮食器具。
提供设计要点:a、图案:饕餮纹、水波纹、祥云纹
b、颜色:青花瓷、陶土棕、青铜绿、中国红
c、造型;动物型、植物型、实用型
五.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希望同学们能够踏着古人的足迹,去开拓更美好的明天。
作业:我也做一回古代工匠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饮食器具。 提供设计要点:a、图案:饕餮纹、水波纹、祥云纹 b、颜色:青花瓷、陶土棕、青铜绿、中国红 c、造型;动物型、植物型、实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