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区第四中学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海拉尔区第四中学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1 09: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繁衍(yǎn) 侏儒(rú) 恍然(huǎng) 滞留(zhì)
B.烨然(huá) 泠泠(léng) 轩邈(miǎo) 炽热(chì)
C.广袤(máo) 禁锢(gù) 文绉绉(zhōu) 庶亲(shù)
D.匿名(nì) 喝彩(hè) 诘责(jié) 谦逊(s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文质彬彬 B.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C. 油光可鉴 深恶痛绝 落英缤纷 D.繁华似锦 不可明状 冥思遐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不犯错误,犯点错误不要紧,只要改正就好了。
B.我们深深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冯巩的相声总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
D.大街上人们打着各式手机传递信息,已成为生活中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4、结合课文,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⑵、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 的心灵去赞美。
⑶、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⑷、水 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A、训练 崇拜 支配 唤起 B、经验 敬佩 掌握 唤醒
C、训练 崇敬 支配 唤醒 D、经验 佩服 支取 唤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
B、《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C、《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D、《再塑生命》一文中,既表现了一文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6. .综合性学习。(6分)某中学准备举行“关注书包里的小零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我探究】
2012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安徽、湖北、湖南等九地的城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部分调查结果见下图: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写出一项探究结果。(2分)
【我劝说】
材料一:近年来,哈尔滨、上海、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发生中毒甚至死亡案例。2012年5月20日下午,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校外流动摊点的凉皮等小零食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
材料二: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但价格较贵,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使用更低价的聚氯乙烯——无毒,但根据薄膜用途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
材料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家长要明白,给孩子零食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
(摘自《南方周末》2012年5月30日)
(2)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女孩月月特别爱吃小零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劝说她少吃或者不吃零食。(2分)
【我宣传】
(3)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7、按要求默写。(8分)
(1)海内存知己,
(2))《赠从弟(其二)》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3)沉舟侧畔千帆过, 。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 , 。
古诗文阅读 过零丁洋 (6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9.“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两个“零丁”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2分)
10.诗的尾联是光照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所表现的情感。(2分)
(二) 与朱元思书(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鸢飞戾天(    ) 负势竞上(    ) 经纶世务(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海燕(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这首散文诗通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本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将”三个场面中刻画。
《海燕》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宽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在语言方面,《海燕》一文笔触细腻柔韧,感情真挚深沉。
17、文章所要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2分)
18、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请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9、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无价的奖赏》(10分)
无价的奖赏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们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
  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竞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⑨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作者:王建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20.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 (2分)
  21.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人下列空格。(2分)
  拾提包——( 还空包 )——( 送票据 )
  22.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2分)
  例句:
  简析:
  23.认真研读⑧自然段中男孩所留小纸条上的内容,自拟一道题目,给出答案。(2分)
  题目:
  答案:
2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2分)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选自山西旅游网)
  25.山西人喜食刀削面是因为其具有 的特征。(2分)
  2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⑴ 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⑵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27.选文画线句中的“一般”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作文(50分)
生活中有许多的画面让你难以忘怀,可能来自于你的家庭,可能来自于你学习的校园,可能来自于你与伙伴的玩耍,甚至还有可能来自于你对陌生人的一瞥,这些瞬间却足以让你为之动容,那么在那一瞬间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以《美好一瞬间》为题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详细刻画那一瞬间发生的事,要用到人物描写手法,或者多种写作手法,
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姓名。
字数在6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