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立骨品主旨一线贯穿赏名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陈剑峰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字立骨品主旨一线贯穿赏名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陈剑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1 09: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字立骨品主旨一线贯穿赏名篇
—《孔乙己》创新教学设计
陈剑峰
有人说,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却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笑”犹如调料,“笑”出了世俗的冷漠,“笑”出了“我”对孔乙己的喜爱,“笑”出了孔乙己的可笑,“笑”出了科举制度的毒害,“笑”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我从“笑”字人手.设计了问题链,进行教学预设的创新。
课堂一角:让学生找“笑”字
围绕“笑”,我设计了问题链:找出描写“笑”的句子—分类归纳—比较异同—探究其作用
第-环节:找出描写“笑”的句子
学生们共找到12处。在书本上画出来。
第二环节:分类归纳
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描写。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的“笑”来叙事,“笑”字在作品中出现了to多次。其实仔细分析,可以把“笑”分成四类。
1.成亨酒店顾客冷漠、无聊的笑
咸亨酒店里的短衣帮们实则也是和孔乙己一样身处社会的最底层的被统治者、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既然你孔乙己是读书人,却连
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自然是不中用的人。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左右着人们对读书人的评价。他们是不觉醒的、麻木的、无聊的。他们嘲笑孔乙己滑稽的外貌,更讥笑他的思想迂腐透顶、自欺欺人。别人不但不把他放在眼里,反而拿他寻开心、逗乐,故意戳痛他心灵上的伤疤,从他那“颓唐不安模样“笼上一层灰色”的脸上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和不幸之上的。本应该得到同样不幸人们的同情,可是,短衣帮却拿他逗趣、开心,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的穷酸,可见病态社会中病态人们的冷漠、无聊与可悲。
2.咸亨酒店掌拒冷酷、自私的笑
短衣帮的哄笑只是一批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社会底层的人们为排遣沉重、苦闷的劳动压力的寻开心、解苦闷。而咸亨酒店的掌柜的笑却不仅仅是开心,更是一种没有
人性的卑劣的、自私的笑。当孔乙己已经不成人样,用手“走”到店里来,掌柜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这个笑简直就是幸灾乐祸的冷笑,一种狰狞恐怖的奸笑。当孔乙己带着恳求的神情希望他不要再刺他的心痛,却仍然换来“笑”。一个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市侩嘴脸被他的“笑”诠释得淋漓尽致。
3.咸亨酒店小伙计解脱、解嘲的笑
文中的“我”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终日在酒店里做些“无聊的职务”,还饱受掌柜的呵斥、短衣帮的唠唠叨叨,夭天如此,毫无生气与乐趣可言。本该无优无虑、活泼好动.却因掌柜的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而活泼不得。能给小伙计无聊的生活带来一些活气的恐怕只有孔乙己了,“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笑”是少年对可笑之人的苦笑,是附和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暂时的解脱,是灵魂的自我安慰的笑。
4.咸亨酒店小孩子们天真、幼稚的笑
孔乙己是整个咸亨酒店的“兴奋点“开心果”。连酒店邻居的小孩子们围住他,他没有感到厌烦、丢面子,反而“一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迁腐的孔乙己个性中还是包含温和、善良与诚恳。天真幼稚的孩子们在孔乙己的善意而真诚的举动中感到高兴,又为他着慌的憨态与可笑的话语而开怀大笑,唯有孩子们的笑才是不带任何阶级色彩的纯洁的笑。
第三环节:比较四种人笑的异同
取笑孔乙己的人很多,应做具体的情况分析。咸亨酒店顾客的笑—冷漠、无聊;咸亨酒店掌柜的笑—冷酷、自私;咸亨酒店小伙计的笑—解脱、解嘲;咸亨酒店小孩子们的笑—天真、幼稚。详见第二环节。
第四环节:深入思考,体会“笑声”的作用
1.'·笑声”是连接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
本文第一部分先对社会环境做了描写,在这一部分的末句,自然地点出主人公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引出孔乙己的同时,突出“笑”给人们造成悬念,发人深思。
接着,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孔乙己的悲渗遭遇。其中有两个片段集中写酒客对他的讥笑。
文章的结尾这样描写:“孔乙己便在柜台F对了门槛坐着……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起到给结全文的作用。
z.“笑声”的描写,更增加人物的悲剧色彩
文中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迁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3."笑声”更有力地表现文章主题
《孔乙己》一文的主题是对国民劣根性、社会的冷漠的批判以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其目的是想对造成社会病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孔乙己》一文只是借用了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来作为主人公,以阐发小说主题。孔乙己的人生经历离不开笑。正是在这些笑声中,孔乙己一步步地与人们疏远,并走向
了孤独。他也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没有人让他这么做,就连小伙计也在虐杀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社会不肯接纳他,不肯认同他。这是一个多么冷酷的社会啊!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冷漠!
创新理念:问题的设计要有“三感”
我抓住“笑声”这一核心问题,创造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阅读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细心认真地阅读并进行深人地思考、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设计时遵循了“三感”原则。
1.问题切入点的选择要有深刻感
上一堂课,就像下一盘围棋,要尽可能地拓宽其发挥空间,当然也要适度,因为课堂只有as分钟,为此要精心选择教学的“点”—“重点,难点,疑点”。譬如重点,在不同的教学理论或者多元的文本解读支撑之下,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重点。在语文问题教学中.我们选择合适的“点”切人新课,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选择凸显语文教学的个性这
个点,即以“语文问题”为教学的中心,要时刻牢记让“语文姓语”,让语文充满生活的源头活水,围绕生活情境创设间题,围绕课文观照问题,围绕思维演绎问题,这样组织的教学才不会“跑题”,也才不会让语文背上不该背上的包袱,使语文课获得个性化的“本体感”二是要选择一个“语文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堂课教学的重点。一堂课会面临许多问题,但我们一定搞清楚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然后用能够推进这个任务完成的最需解决的问题引导,这样使语文课获得清楚的“深刻感”。我在让学生预习《孔乙己》时,学生阅读之后提出20多个问题。如孔乙己的姓名是否有含义?众人为什么笑孔乙己?为什么小伙计只有在孔乙己到店时才可以笑几声?小孩子的笑与其他人的笑是否一样?丁举人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狠毒?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孔乙己的长衫有什么意义?文中粉板上的19个铜钱有什么用意?文章结尾“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是否矛盾?等等。我思考再三.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问题有无必要?如果有必要,应该如何解决?于是,我引导学生把焦点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找出文中描写“笑声”的句子,并思考其含义、作用?这样把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通过“笑声”联系起来,同时把学生提出的加多个问题围绕“笑声”进行勾连,做到纲举目张,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问题点的演绎要有丰富感
点选择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将点演绎成线、面和体,使之成为一个丰富而具体的点。这种演绎必须以文本中的点为基础,也就是紧扣文本。在这个部分,相当于要把课堂
的“猪肚”部分撑满,事实上也就是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采取行动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为此我们要学会采用“分想思维”(王思勇《作文思维·写作观念的颠覆与重
建》):一是分形去想,课堂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一个大问题的分支,我们要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可以将其拆散,学生纠缠于杂乱的问题无以自拔,我们适时将其归并,使课堂充满大开大合、能屈能伸的“张力感”;二是分步去想,课堂中的问题很多,但会在不同的教学时间内提出,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契机对他们各个击破,使课堂获得张弛有道的“节奏感,’;三是分质去想,课堂中问题的思维质量是不等同的,从而带来的教学效益相差甚远,因此我们要果断地抓住那些富有思维价值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关键处浓墨重彩地组织教学。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学生素质,鼓励多元解读,使学生获得体验上的“高峰感”。
3.问题链的排列要有层次感
课堂上我们采用一个“点”进行教学,这个点就像一粒思维的种子.“点的选择”就是选种、播种,“点的演绎”就是育种、培种,“点的排列”就是设计与策划种子的成长路线图。这个成长路线图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从思维上说,选择一个“问题链”,课堂教学的线索应该是一个“问题链”.丝丝人扣,环环相连,使课堂显得很紧凑,消除学生的
审美疲劳,使语文获得结构上的“平滑感,’;从结构上说,一堂课的成功离不开有意味的形式,离不开一种独特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当中最重要的又是层次感,层次感使得秩
序远离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生活语境。譬如《孔乙己》中的笑,我分三个层次围绕主问题“笑声”进行研讨。先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笑声”的句子.第二层次,请大家思考笑声的类型,第三层次比较其异同,第四层次思考其作用。这样把小说
中的大多数人物通过“笑声”联系起来,同时把学生提出的20多个问题围绕“笑声”二字进行勾连,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由于教学设计时问题点的选择目标集中,切中要害,既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又注意到问题链的梯度、层次性,这样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也具有相当的深度,教学达到了预想的目标,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