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 4 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体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本单元课文旨在爱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课文配有水墨山水插图。典雅、优美的山水图更帮助学生体会中国式审美,并借助插图的意境理解古诗。
【学情分析】
古诗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不同,理解诗人透过诗句所要传递的情感也是难度之一。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古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本学期第二单元的古诗学习已经初步接触到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学习古诗,如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等方式。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与动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古诗中的动作描写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上课准备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 17 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望天门山》。请看下面的温馨提示,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前,书桌净。书展开,笔在手。坐端正,认真听。都做好了吗?
2.趣味游戏
(看图猜古诗:逐张出示祖国各地风光图片,猜古诗。(PPt 依次出现:庐
山瀑布、山西永济鹳雀楼、蒙古草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请看,风景里的古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幅美景,我们来看下游戏要求:请你猜一猜这些图画和哪些古诗有关?
(出示第一幅图):第一幅图是悬挂在高山上的瀑布,这幅图和哪首古诗有关系呢?猜到了吗?没错,这就是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第二幅图):请继续看,这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它面临黄河而建。你猜出来了吗?这是山西永济的鹳雀楼,王之涣登上此楼,写下《登鹳雀楼》。你看,诗中“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已经成为了鼓励人们进步的名句。
(出示第三幅图):再看这一幅,你一定猜到了吧!辽阔的蒙古草原,遍地
肥壮的牛羊,碧绿的青草绵延向远方。这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结:读了这些古诗,看了这些美景,你是不是也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呢?别着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李白的脚步去领略天门山的美吧!
1.明确主题
师: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板块三 知识讲解
导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二十五岁时写的,他乘船第一次离开四川,途中经过天门山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1.朗读指导。
(1)老师范读(PPT 呈现)。
师:接下来我们读一读这首诗,初读古诗老师给同学们两点读诗提示:
1.读准字音。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师: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学生自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记得老师的温馨提示,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了解诗中所写的景物。
师:大家读完了吗?诗的题目是《望天门山》,请同学们借助注释了解天门山。
天门山是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同学们请看,天门山实际上是两座山,一边是东梁山,一边是西梁
山。你看,这两座山隔江相对,像不像一座高耸挺拔的大门?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天门山。现在你清楚了吗?
师:诗人远望天门山,都看见了哪些景色呢?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用笔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找出诗人看到的美景。
师:有同学找到了这些景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同学找到了这些景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都找出来了吗?有这些景物。
师:这里有一处景物是楚江,你知道楚江是哪条江吗?聪明的你一定关注到了注释,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楚江就是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3.感受古诗中的动作描写理解诗句的意思。
(1)理解诗句一: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同学们“断”是个动词。你能为“断”字组词吗?
同学们看,我们可以组劈断、斩断、切断、中断等等。通过这样的组词,你知道“断”字在诗句中的意思了吗?
师:还有个动词你发现了吗?这个“开”字也是动词,同样的办法,我们又可以怎么组词?我们可以组打开、断开。
这一“断”一“开”给你怎样的感觉?是什么把东梁山和西梁山从中劈断,又是谁打开了这座高耸挺拔的大门?是啊,是浩荡的楚江水,这水是多么有力量啊。“断”和“开”这两个动词,一下子就把这首诗写活了,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江水滚滚劈断了什么?切断了什么?又打开了什么?多么有力量的画面呀!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浩荡的长江水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就连雄伟的天门山也阻止不了江水奔流。
师:同学们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
(2)理解诗句二: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我们来看诗的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在这一句里你又找到了哪些动词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呢?你找到这两个词了吗?“流”和“回”。诗句中“回”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同学们请看,借助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江水自西向东流,到了天门山这里,来了个 90 度的大转弯。看,水这样流,方向改变了。所以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吧!
请同学们在前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重音和恰当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理解诗句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接下来看诗的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这两句诗里你找到了哪些景物和动词呢?这两句诗中的景物有:青山、帆、日。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动词:出和来。你发现了吗?同学们这两句诗写出了丰富的颜色。你看,青山是绿的,船帆是白的,落日是红的,这一绿、一白、一红,色彩多么明艳。
看到这幅图片我们会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看到这么多丰富的颜色,你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动态的画面呢?抓住诗中的景物与动词,展开想象说一说。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说的。
(生:我从诗中看到了青山、白帆、红日。出,向上而出,来,从天边而来。
我仿佛看到了两座青山非常挺拔,向上伸展,一轮红日慢慢西沉,一艘扯着白帆的小船缓缓从天边驶来。这真是一幅动人的天门山风光。)
是啊,多美的天门山风光啊!请同学们借助图片,再来练习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让我们跟着朗诵示范再读一读这首《望天门山》,感受壮阔的天门山风光。
4.背诵古诗。
师:下面让我们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你都背对了吗?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1.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 40 页积累运用习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阳光学业评价》第 40 页,完成积累运用第 2
题中的第 1 小题。圈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天门中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师:你找出诗句中的错字了吗?原诗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题目中“断”字写成了“续”字,所以我们把“续”字圈出来,在括号里更改为“断”字。你做对了吗?
2.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 41 页课外阅读练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 41 页的课外阅读练习。读读背背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和朱熹《春日》两首诗,完成下面的练习。同学们都做完了吗?都做对了吗?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春日
宋 苏轼 宋 朱熹
竹外桃花三两枝, 胜日寻芳泗水滨,
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边光景一时新。
蒌蒿满地芦芽短, 等闲识得东风面,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哪个季节呢?从诗的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这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所以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你做对了吗?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第一首诗里描写了这些景物: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还有河豚。第二首诗里描写了这些景物:泗水、东风,还有万紫千红盛开的百花。你都找对了吗?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画面是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么说的。
(生 1:我最喜欢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面。小鸭子们在江水中玩耍,它们从江水的温度中知道春天来了。这个消息一定让小鸭子们非常快活。我可以想象到他们成群地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所以我喜欢这个画面。
生 2:我喜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幅画面。春天来了到处盛开着鲜花,艳丽无比,真是好看极了。)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面呢?你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画面和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1.拓展阅读。
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
师:同学们李白一生写过很多首赞美天门山的诗,我们从中选出两首,请你试着把它积累下来。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首诗。
姑孰十咏·天门山唐 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到了“双峰”,通过《望天门山》的学习我们知道,
“双峰”就是东梁山和西梁山这两座山。“双峰自相对”这句诗让你想到了《望天门山》中的哪一句呢?没错就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同样在这首诗里诗人提到了落日和一艘小船。“落日舟去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望天门山》中的哪一句呢?是不是这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石分浪花碎”这句诗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江水的汹涌澎湃。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首诗。横江词·其四
唐 李白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师:“浪打天门石壁开”这句诗又让你想到了《望天门山》中的哪一句呢?是不是这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不论是《望天门山》,还是这两首诗,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天门山风景的壮阔,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两首诗积累下来,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来这里一览天门
山的风景。
2.布置作业。
师:最后我们看下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必做作业:
1.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选做作业: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堂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