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同步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同步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08 15: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酸和碱的反应
1.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6
B.8
C.11
D.14
2.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3.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CO2
B.HCl
C.NaCl
D.Ca(OH)2
4.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 )
A.无色
B.紫色
C.红色
D.蓝色
5.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6.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7.(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色,pH__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8.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2O
C.NaOH
D.CaCO3
9.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10.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1.下图左图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右图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图像是( )
1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4.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或“盐”),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__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 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解析: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pH也就随之减小。溶液逐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故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应大于7小于10。
2.B 解析: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
3.D 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
4.D 解析: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碱性溶液可使石蕊变蓝;pH=11,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5.B 解析: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6.B 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颜色也发生变化,当加入的盐酸恰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石蕊变为紫色,当再加入盐酸时,溶液显酸性,石蕊变为红色。
7.(1)红 >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减小
(2)加水稀释(或加碱性物质等)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则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使碱性消失,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会看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则溶液的pH减小;
(2)酸性溶液越稀,则pH越大,可以加水使pH增大,也可以加入碱性物质与酸反应的方法。
8.C 解析: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大于7,故C正确。
9.D 解析: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没有水生成。
10.BC 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A错误;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还含有氯化氢,D错误。
11.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另外一种溶液的加入pH降低,等于7,然后又小于7,呈酸性了。这样一个过程是典型的向碱溶液中滴入酸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
12.C 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和指示剂的知识。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甲溶液显碱性,其pH>7;当与乙正好完全反应时呈中性,pH=7;当乙过量又显酸性,pH<7,符合此过程的图像为C。
13.D 解析:A中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当NaOH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NaOH才能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故A能判断;B中加入稀盐酸,盐酸先与NaOH完全反应后,才与CaCO3反应产生气体,故B能判断;C中加入稀硫酸,硫酸先与NaOH反应后,再与CuO反应生成CuSO4,使溶液变蓝,并逐渐加深,故C能判断;D中无法判断稀硫酸与NaOH是否一定发生反应,故无法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14.(1)酸 石蕊溶液
(2)Fe2O3
(3)铁
(4)H2SO4+Cu(OH)2===CuSO4+2H2O
解析:(1)可从溶液的颜色入手,蓝色溶液为含Cu2+的盐溶液,黄色溶液为含Fe3+的盐溶液,浅绿色溶液为含Fe2+的盐溶液,而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还可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故X溶液应为一种酸,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为石蕊溶液;
(2)因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Fe2(SO4)3溶液,故B为Fe2O3;
(3)因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故C为铁;
(4)因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15.(1)氢氧化钠(NaOH)
(2)NaOH+HCl===NaCl+H2O
(3)不能 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现无色
解析:(1)根据颜色的变化,“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碱溶液(如NaOH),无色的“水”是酸溶液和酚酞溶液混合而成;
(2)根据酸碱中和写化学方程式,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3)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也就是说,如果溶液呈酸性,最后也是无色的。
16.【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
【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1)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17.(1)氢氧化钠溶液
(2)解:设所得溶质质量为x,
则NaOH+HCl===NaCl+H2O
40 58.5
20 g×10% x
x=2.925 g
解析:(1)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 g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中和,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